<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8日,前往香格里拉市北部,游览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松赞林寺”,其全称为“噶丹·松赞林寺”,是川滇一带格鲁派(黄教)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上图:客服中心前的大牌楼</p><p class="ql-block"> 松赞林寺位于佛屏山脚下,距离县城约5公里,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2023年我们去时还是国家4A级景区,2024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上图:4A景区碑</p><p class="ql-block"> 松赞林游客服务中心很派气,售票站离松赞林寺约2公里,自驾车停在客服中心停车场,由景区大巴车专线接送。</p><p class="ql-block"> 门票55元/人,车票20元/人,讲解费15元/人。70岁以上者免门票。</p> <p class="ql-block">上三图:松赞林客服中心 </p><p class="ql-block"> 大巴车开至寺院客服中心前,下车首入眼帘的是一组以红、白、黄为主色的建筑群,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覆盖了整座山头,宏伟壮观的气势,令人肃然起敬、心怀虔诚。</p> <p class="ql-block">上三图:寺院前车站</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历史悠久,格鲁派(黄教)严格的戒律和系统的学经制度,使其在藏传佛教中占据了主导地位。</p> <p class="ql-block">上图:松赞林寺简介 </p><p class="ql-block"> 松赞林寺是康熙皇帝敕建的“十三林”之一,雍正皇帝赐名为“归化寺”。</p> <p class="ql-block">上二图:松赞林寺门前石碑</p><p class="ql-block"> 松赞林寺其古堡式建筑群,神似布达拉宫。而且其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也与布达拉宫雷同,皆为格鲁派的重要寺院之一,而被誉为: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上图:小布达拉宫 </p><p class="ql-block"> 迎着红旗飘扬的方向前行,寺前广场非常空旷,中轴线補着红地毯。 </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懂佛学,买了讲解票,于是在门口集合等候讲解员。</p> <p class="ql-block">上三图:寺前广场</p><p class="ql-block"> 寺院坐北朝南,藏式门楼的大门口蹲守着一对石狮。门楼上,寺旗在铜质镏金双鹿法轮上空飘扬,东西两侧各立两尊金色胜利幢。</p> <p class="ql-block">上三图:寺院门楼</p><p class="ql-block"> 寺匾“噶丹松赞林寺”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书法名家赵朴初先生所题。 </p><p class="ql-block"> 寺名“噶丹·松赞林寺”含义如下:</p><p class="ql-block"> “噶丹”表示传承黄教祖师首建的噶丹寺;</p><p class="ql-block"> “松赞”即指天界三神帝释、猛利和娄宿游所; </p><p class="ql-block"> “林”即“寺”。</p> <p class="ql-block">上二图:寺匾</p><p class="ql-block"> 寺门,上方正中悬挂“和谐寺院”蓝色小匾;两侧是四大金刚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上三图:大门上的匾和两侧壁画</p><p class="ql-block"> 每约10人由一名导游领路讲解,导游是位40来岁,身穿黑袍的喇嘛。</p><p class="ql-block"> 入寺前,导游提醒大家不要踩到门槛,在藏区这是很不尊重的表现,在参观中一定要注意。</p> <p class="ql-block">上图:松赞林寺飞檐翘角</p><p class="ql-block"> 大门西内侧挂有一幅《松赞林寺全景图》,讲解从《全景图》开始。导游首先明确这座由五世达赖喇嘛亲自占卜选址并赐名,获得清康熙皇帝恩准,敕建的建筑群是一座寺院,而不是寺庙。</p><p class="ql-block"> 寺院是为僧侣们提供学习教育的场所,其目的是教育。</p> <p class="ql-block">上三图:门楼内西侧景观</p><p class="ql-block"> 图上顶层三大殿,是寺院主殿,“无事不登三宝殿”指的就是这三大殿。</p><p class="ql-block"> 西侧“吉康”,内奉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称之:僧殿。</p><p class="ql-block"> 中间“扎仓”,每当重大决策和法事都在此殿举行,称之:法殿。</p><p class="ql-block"> 东侧“主康”,内供释迦牟尼佛像,称之:佛殿。汉族称: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从左至右分别代表:僧、法、佛三宝殿,象征着修行之路。</p> <p class="ql-block">上二图:松赞林寺全景图(讲解图) </p><p class="ql-block"> 穿过门楼,八大“康参”由下至上分布在“三宝殿”下。</p><p class="ql-block"> 西侧:吉迪康参、扎雅康参;</p><p class="ql-block"> 东侧:洋塘康参、卓康参、乡城康参、绒巴康参、独克康参、东旺康参。</p><p class="ql-block"> “康参”藏语为僧团,是“扎仓”的下属组织,是按照僧侣的籍贯或来源地进行地域划分的僧侣组织。</p> <p class="ql-block">上图:松赞林寺全景图(分布图)</p><p class="ql-block"> 八大“康参”分别代表八个不同的教区,其经济来源,由各自教区供养。 </p><p class="ql-block"> 八大康参,是松赞林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保证了寺院各项事务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促进了各教区僧侣之间的团结与协作。</p> <p class="ql-block">上二图:门楼后的中轴线</p><p class="ql-block"> “洋塘(阳塘)康参”离门楼最近,在中轴线右侧,导游站在门前讲解,没有入内。</p> <p class="ql-block">上图:路标</p><p class="ql-block"> “康参”由老僧主持,下设念哇、格干等办事人员,相对独立地管理本教区的行政、宗教、经济事务。</p> <p class="ql-block">上图:洋塘(阳塘)康参大门</p><p class="ql-block"> “密参”是最基层僧侣组织,意为一户或一户人,一般以特定的同一区域内僧人形成一个居住单位,共同生活。</p> <p class="ql-block">上图:洋塘(阳塘)康参</p><p class="ql-block"> 返回中轴线继续前行,前方是陡直的143级台阶,中间有4个休息平台,共计有147级。</p><p class="ql-block"> 导游指着红地毯说:今年5月26日至6月1日,是第十一世班禅时隔9年在云南参观学习并举行佛事活动的日子,下一次来是9年后,所以红地毯还没撤掉。</p> <p class="ql-block">上图:147级陡梯</p><p class="ql-block"> 随导游按藏族习惯靠左而上,“卓康参”位于陡梯第一个平台右侧,“卓”在藏语中意为“纳西族”。</p> <p class="ql-block">上图:路标</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的信徒除藏族外,还有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多民族人群,松赞林寺卓康参是为纳西族僧侣提供学习和修行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上图:陡梯右侧的卓康参</p><p class="ql-block"> 4个休息平台的两侧,各有小径与东西僧舍间的道路相连,构成寺院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p><p class="ql-block"> 寺院经多次扩建,现占地500多亩,400多间僧舍,600多位僧人,4名活佛。从历史地位、建筑规模、僧侣人数等诸方面,松赞林寺皆居于云南藏传佛教寺院之首。</p> <p class="ql-block">上图:卓康参简介牌</p><p class="ql-block"> 在松赞林寺修行的僧人,寺院没有拨款,僧舍根据个人经济能力而建,有华有简,少则1人1舍,多则10-20人为一个居住单位。</p><p class="ql-block"> 导游提醒大家,返程时“康参”可以入内参观,路过“密参”非请勿进,因为僧舍属于僧人私有财产。</p> <p class="ql-block">上图:卓康参</p><p class="ql-block"> 爬上147级台阶,一堵黄色高墙立在大平台上,左侧石阶铺着红地毯,通往高墙上方的大殿广场。</p> <p class="ql-block">上二图:路标 </p><p class="ql-block"> 右侧通向乡城康参,虽然也可通向上方绒巴康参和大殿广场,但藏传佛教要顺时针行走,右侧只能是返程道。</p> <p class="ql-block">上二图:路标、乡城康参</p><p class="ql-block"> 这堵黄色高墙的上方,还有一堵黄矮墙,正是这两堵叠加的黄色墙与坐落在广场上的三宝殿金顶,一起营造出松赞林寺的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上三图:金碧辉煌</p><p class="ql-block"> 松赞林寺海拔高度3300米,站在高墙下个个气喘吁吁。抬头看,成群飞鸟在上空盘旋,有时还从眼前掠过。</p><p class="ql-block"> 我问导游是乌鸦吗?回答是红嘴山鹰,在当地是吉祥鸟,寺院喇嘛用供奉的糍粑喂养它们,所以长期在寺院周边飞翔。</p> <p class="ql-block">上二图:红嘴山鹰</p><p class="ql-block"> 人员到齐了,随导游从左侧拾阶而上,观景台就在黄色高墙西头拐角,视野开阔。</p> <p class="ql-block">上二图:阶上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导游指着前方西南侧山峰说,那是天葬台,可以参观的,湖边三堆玛尼堆是高僧为亡灵超度的。</p> <p class="ql-block">上图:玛尼堆</p><p class="ql-block"> 山脚下那片黑色橄榄状,是“拉姆央措湖”,原来可以观赏到寺院倒影,现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干涸见底,正</span>利用旱期挖淤泥,修复湖床。</p><p class="ql-block"> 湖心石砌塔,每逢天葬时,僧人会为死者绕塔诵经。</p> <p class="ql-block">上图:拉姆央措湖</p><p class="ql-block"> 离开观景台,继续拾阶而上,穿过白墙与黄墙之间的狭道,登上阶顶,白墙即是“法物流通处”和“素膳阁”。</p><p class="ql-block"> 在“法物流通处”门口暂时解散,十分钟后原地集合。</p> <p class="ql-block">上三图:继续上行</p><p class="ql-block"> “法物流通处”内,开过光的手串、佛珠…琳琅满目。转了一圈出来,放眼望去,原来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大殿广场。</p> <p class="ql-block">上三图:法物流通处</p><p class="ql-block"> 大殿广场呈长方形,法物流通处在大殿广场南边,正对面白色大殿是吉康,内奉宗喀巴大师。</p> <p class="ql-block">上三图:吉康(也称:宗喀巴大殿) </p><p class="ql-block"> 导游来了,接着讲解:大殿广场是松赞林寺举行重大宗教活动和节日集会的地方。各位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正赶上吉祥日子“萨嘎达瓦节”。</p> <p class="ql-block">上三图:大殿广场</p><p class="ql-block"> “萨嘎达瓦节”在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与佛陀的诞生、成道和涅槃三个重要事件相关。整个藏历四月都称为三期同庆的佛吉祥日,被视为佛月。</p> <p class="ql-block">上图:大殿广场上的灯柱</p><p class="ql-block"> 全寺600多位僧人都在扎仓大殿内做法事,今年“佛月”第十一世班禅在云南参观学习并举行佛事活动,这么大的场面,导游说他自己在寺内已经20多年了,也只见过两三次。</p> <p class="ql-block">上图:宗喀巴大殿与扎仓大殿</p><p class="ql-block"> “扎仓大殿”座落在黄矮墙之上,是寺院最中心,最高典,供奉菩萨最多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上二图:扎仓大殿</p><p class="ql-block"> 进殿前,导游提醒大家摘下帽子和墨镜,以示对神灵的尊敬,并告知殿内禁止录像拍照。</p> <p class="ql-block">上图:大殿飞檐</p><p class="ql-block"> “松赞林寺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其地位在滇藏地区举足轻重。扎仓大殿是寺院的佛学院,可容纳1600名僧人学习经典…”导游边走边抑扬顿挫地讲解着。</p> <p class="ql-block">上图:扎仓大殿前留影 </p><p class="ql-block"> 穿过厚实门帘,殿内庄严肃穆,殿顶垂下许多五彩缤纷的丝绸帐帷,佛龛前供桌上陈设各种法器、长明灯、糌粑和稣油制成的彩花…</p> <p class="ql-block">上图:稣油制成的彩花(网上类似图片)</p><p class="ql-block"> 四周壁画更是美轮美奂,有描述史迹典故的,有弘扬佛法教义的。导游压低声音讲解:这是艺术与信仰的完美融合,展现了藏族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寺院还珍藏大量藏文经籍、藏医学、天文历算、文学诗歌等等珍贵文献。所以松赞林寺,被称为藏族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二图:殿顶美饰</p><p class="ql-block"> “扎仓大殿”是举行各种法事活动的主要场所,由于殿堂非常宽畅,做法事的僧人与参观的游客互不干扰。</p> <p class="ql-block">上二图:三宝殿</p><p class="ql-block"> 出大殿讲解结束,告别前导游提醒大家,返程途中在白塔下车,那里是观赏寺院全景的最佳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导游走后,我们自己参观了吉康和主康两大殿,殿内壁画异彩纷呈,同样禁止拍照。</p> <p class="ql-block">上二图:主康(也称:释迦牟尼大殿)</p><p class="ql-block"> 1936年夏,贺龙、萧克率领的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中甸,松赞林寺的僧侣们为红军筹集2万余斤粮草,并为红军当向导,支持红军北上抗日。</p> <p class="ql-block">上图:主康解说牌</p><p class="ql-block"> 贺龙、萧克亲临寺院拜访活佛、高僧,并赠送“兴盛番族”锦幛(现存中国军事博物馆),一段红色记忆留下了永恒佳话。</p> <p class="ql-block">上图:“兴盛番族”锦幛</p><p class="ql-block"> 大殿广场东侧,即扎仓大殿前,紧贴着黄矮墙有一条小路,通往绒巴康参和乡城康参。</p> <p class="ql-block">上三图:黄矮墙前通道</p><p class="ql-block"> 独克康参、绒巴康参、乡城康参相互彼邻,分布在释迦牟尼大殿下方,是游客返程时的必经之路,所以人多显得比别处热闹。</p> <p class="ql-block">上二图:独克康参</p><p class="ql-block"> 松赞林寺的建筑色彩明丽,荟萃了藏传佛教文化的精华,一堵墙、一个拐角,一条小路,几络吉祥结,都是身穿藏袍,手执转经筒的俊男靓女们留影的绝佳背景。</p> <p class="ql-block">上图:绒巴康参门上的吉祥结</p><p class="ql-block"> 下行至乡城康参前的岔路口,视野开阔,放眼望去,一排排简朴的僧舍分布在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上三图:岔路口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从岔路口转入黄色高墙,沿147级陡梯左行返程,沿途参观了卓康参、洋塘康参。</p> <p class="ql-block">上图:回望</p><p class="ql-block"> 中轴线以西的景观及外围“密参”都没参观,出寺院在游客中心排队候车。</p><p class="ql-block"> 寺内游览时间(含导游讲解)约3个小时,返程途中,我们在白塔下车。</p> <p class="ql-block">上图:路标</p><p class="ql-block"> “拉姆央措湖”藏语意为“圣母灵魂湖”,是女神白登拉姆的寄魂湖,所以在藏传佛教中非常著名。</p><p class="ql-block"> 几台挖掘机在湖心挖淤泥,望对岸绵延的佛屏山麓,松赞林寺在阳光之下熠熠生辉,金碧辉煌,更显宏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上三图:在白塔观松赞林寺全景 </p><p class="ql-block"> 被誉为“吉祥鸟”的红嘴山鹰,或停驻在经幡之上,或盘旋于空中,四周一片恬静。</p><p class="ql-block"> 景区中巴车来了,再见松赞林寺!</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4月3日</p><p class="ql-block">谢谢阅读,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备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平台资源共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