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实践中,小麦拔节后谨慎使用除草剂与建议

聂海强

<p class="ql-block">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时间至关重要。在我们豫西山坡丘陵地区,大部分农民选择在农历雨水至春分期间使用,但由于部分农民比较忙,已错过了小麦打除草剂的重要时间,还有一部分农民“图贱买老牛”购买单一成份苯磺隆,由于杂草抗性的不断增加,至使杂草防治效果不佳,等发现时,农田小麦已进入了拔节期,小麦拔节后到底能否再使用除草剂呢?我的答案是谨慎使用。</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许多厂家和经销商提出了“小麦拔节后禁止使用除草剂”这一规则,是综合考虑了药害风险、天气骤变、小麦自身生长特性、杂草状态、除草剂特性以及多方面影响后得出的结论。</p> <p class="ql-block">而大部分人认为小麦拔节后不能喷除草剂的具体原因如下:</p><p class="ql-block">(一)小麦拔节后,对部分除草剂的“应激反应”能力下降,此时小麦生长节奏明显加快。植株将大量的养分、水分和能量投入到孕穗、抽穗的准备工作中。此时,小麦抵御能力远不如返青期,一旦遭受部分除草剂影响,很容易产生药害,对后续生长造成不利影响。</p><p class="ql-block">(二)、小麦拔节后,杂草状态发生明显变化,杂草耐药性增强且生长旺盛,部分杂草已木质化,表皮角质层和蜡质层增厚。这些变化导致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减少,耐药性显著增强,除草效果不佳。</p> <p class="ql-block">(三)、小麦拔节后,对部分除草剂“敏感性”增强,小麦拔节期也是幼穗分化的关键节点。此时,小麦的生理状态特殊,对部分除草剂呈现出极高的敏感性。</p><p class="ql-block">(四)、小麦拔节后,对部分除草剂“解毒”能力降低,此时小麦同时进行着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这一阶段是小麦生长周期中最为脆弱和敏感的时期。在此期间使用部分除草剂会干扰小麦的正常生长,极易发生“药害”,最终导致减产。</p> <p class="ql-block">(五)、小麦拔节后,气温变化频繁。当温度较低时,除草剂的活性降低,除草效果大打折扣;而当温度突然升高时,除草剂挥发速度加快,小麦对除草剂的吸收也会过快,这大大增加了药害发生的几率。</p><p class="ql-block">(六)、小麦拔节后,部分除草剂残留期较长,一方面可能会干扰小麦的正常生理机能,导致灌浆不良、千粒重下降,进而降低小麦的品质;另一方面,由于残留问题,还会影响下茬阔叶作物的种植。</p> <p class="ql-block">  但在生产实践中,小麦拔节后,禁止使用含有二甲四氯钠、唑草酮、2,4 - D 异辛酯、甲基二磺隆等成分的除草剂,一旦在这一时期施用,可能会对小麦产生不利影响,极易导致药害发生,最终影响产量。</p> <p class="ql-block">  小麦拔节后,当地里杂草发生比较严重,人工又拔不出来,杂草生长,必定会影响小麦产量,在万不得己的时侯,为了高效快速解决杂草危害,还得使用除草剂,但此时一定要谨慎选择,并注意查看天气预报,五天内不能有大幅度降温,建议选择“锐超麦”成份或“使它隆+双氟磺草胺+噻吩磺隆”,此配方对小麦生长影响较小。</p><p class="ql-block"> 小麦拔节后,使用此配方除草剂,并非绝对安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至于对最终产量影响多少,并没有具体数据,甘庶没有两头甜一一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请谨慎选择!</p> <p class="ql-block">  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遵循 “麦田除草,冬前最好,小麦返青,尽快防草” 的原则,建议在小麦拔节前完成化学除草工作。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品质。</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聂海强,河南省渑池县人,中共党员,2010年大学毕业,豫西地区资深农资经销商,四级农作物植保工,《一条农资》中“花椒植播”栏目主播;中国农科新闻网撰稿人;国家林草乡土专家;高级农艺师;三门峡乡村高级实用人才,最后到田间地头解决农民急需问题。(技术交流:152389846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