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接着说2023年8月间,火燕怡然离开踯躅了二十天的皖南,挺进特别特别向往的大别山,游览了天堂寨、天柱山、红安县、鸡公山……</p><p class="ql-block">火燕最向往的是探寻黄麻起义之源——被誉为中国将军第一县的湖北省红安县!</p><p class="ql-block">——革命战争年代,红安县走出了223位共和国将军,其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8人、中将军衔的13人、少将军衔的58人,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p><p class="ql-block">——红安县原名黄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也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p><p class="ql-block">红安,想一想都令人兴奋!</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天柱山奔红安,沿着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行驶,红色印记像一幅历史画卷已经悄然展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乘马岗——中国将军第一乡!这里是黄麻起义策源地之一,麻城市第一位共产党员、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一支农民自卫军均诞生于此。</p> <p class="ql-block">在革命战争年代,有2万多名优秀儿女献出宝贵生命,在册烈士5938人,孕育了大将王树声、上将陈再道、王宏坤等33位将军和88位省军级领导。</p> <p class="ql-block">这里我们没有看到纪念馆,只是看到了相关的宣传资料,中国将军第一乡:三条半枪闹革命,二十六将出乘马!</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三支红军诞生地。乘马岗地处湖北省东北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鄂豫皖三省交界处,</span>版图面积297.43平方公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黄麻起义”策源地,以及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十八军诞生地。</span></p> <p class="ql-block">麻城籍开国中将鲍先志将军的儿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鲍声苏,正是</span>电影《闪闪的红星》里面可爱的主人公潘冬子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鲤鱼寨战斗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鲤鱼寨战斗发生在1932年,是鄂豫皖苏区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一次重要战斗。此次战斗不仅展示了红军的英勇和智慧,还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满怀敬意离开将军第一乡乘马乡,将军第一县红安县已经快到了!</p> <p class="ql-block">中国将军第一县——红安县</p><p class="ql-block">红安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革命遗址遗迹遍布全县,包括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等重要革命场所。</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红安县城的时候,已是晚上六点。我们直接导航到“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附近,因为不是县城中心,所以周围黑乎乎的。我们停下车找到一个开着门的饭店,吃了红安县的第一顿饭。但住的地方就不太好找了。“你们可以住在我们的后院,紧邻纪念园”,饭店老板看到我们有车顶帐篷,说到。</p><p class="ql-block">正好,我们明天参观纪念园就太方便了,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一夜无话,第二天早起来发现,我们住的地方正是纪念园烈士陵园旁边!</p> <p class="ql-block">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p><p class="ql-block">我们到了纪念园,宽阔的广场上有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只是现在正维修间,看不见真面目。</p> <p class="ql-block">在网上找到了一张照片,算是弥补了当初的遗憾!</p><p class="ql-block">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77年,纪念碑高27.11米,这个数字是为纪念黄麻起义爆发日——1927年11月13日。碑身正面“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17个金色大字由华国锋亲笔题写。碑身背面镌刻着革命歌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碑基正面刻有碑文。</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纪念馆进行参观。关于黄麻起义与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概况如下:</p><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董必武、陈潭秋指导下,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党组织建立。在大革命洪流中,黄安、麻城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高潮。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黄安、麻城农民群众在中共黄麻特委领导下,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举行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黄麻起义后,工农革命军转移黄陂木兰山开展游击斗争,随后开辟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黄麻起义之<span style="font-size:18px;">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建立</span></p><p class="ql-block">“黄麻起义”之黄、麻,分别是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和麻城。</p> <p class="ql-block">这是黄、麻起义示意图。</p><p class="ql-block">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黄麻特委贾彻八七会议精神,按照湖北省委部署,首先发动九月暴动,随后领导黄麻起义,于1927年11月14日一举夺取黄安县城,11月13日建立工农草命军鄂东军;成立鄂豫皖地区第一个由市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工农民主政权——黄安县农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1926年10月,黄安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图为县农协旧址。</p> <p class="ql-block">黄麻起义领导人,其三位总指挥:潘忠汝、吴光浩和刘光烈。</p> <p class="ql-block">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后,县城著名民主人士吴兰陔为黄安县农民政府驻地大门书写了一幅对联。上联“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下联“光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横批“实行土地革命”。</p> <p class="ql-block">割据柴山保</p><p class="ql-block">黄麻起火胜利后,国民觉军以重兵团攻黄安城。工农革命军为保存力量,留一部在黄麻地区坚持斗务,大部转移黄陂木兰山一带游击,部队改编为工农草命军第七军。</p> <p class="ql-block">1928年4月,第七军返回黄麻地区,同年7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经过艰苦斗争和积极探索;开拓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三十一师团以上干部</p> <p class="ql-block">—黄麻起义之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建立</p><p class="ql-block">大革命时期,豫东南地区在中共商城地方组织领导下,掀起轰轰烈烈农民运动高潮。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商城县委领导大荒坡起义。1929年5月,在黄麻起义和鄂豫边革命根据地斗争影响下,中共商(城)罗(田)麻(城)特别区委发动商南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建立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商南起义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主要领导成员。</p> <p class="ql-block">—六霍起义与皖西革命根据地建立</p><p class="ql-block">大革命失败以后,安徽省中共六安、霍山地方组织在领导人民开展春荒斗争的同时,积极准备武装起义。1929年11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六霍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1930年2月,中共潜山县委领导请水寨起义,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潜山独立师。此后,两支红军协同作战,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皖西革命根据地创建</p> <p class="ql-block">请水寨起义。1930年2月,中共潜山县委领导请水赛起义,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潜山独立师;后相继改为潜山工农革命军,工农革命军第三十四师,参与开辟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p><p class="ql-block">1930年1月,在中共响肠区委领导下,响肠“摸瓜队”在惜字亭打响潜山武装斗争第一枪,拉开了暴动序幕。图为响肠惜字亭。这个惜字亭怡然想起了在天柱山上看到的惜字亭。</p> <p class="ql-block">皖西革命根据地建立。红三十三师和工农革命军第三十四师成立后,在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的影响与配合下,积极进行开辟很据地的斗争,先后攻克霍山、独山、英山等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內,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扩大——</p><p class="ql-block">1929年6月至10月,鄂豫边和豫东商根据地军民接连粉碎国民党军队发动的“罗(霖)李(克邦)会剿、“鄂豫会剿”、“徐(源泉)夏(斗寅)会剿”,扩展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鄂豫脘革命根据地形成初期形势图。</p> <p class="ql-block">以列宁名字命名的集镇—黄安县列宁市(七里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0年夏鄂东北地区群众传唱的革命歌谣:</span></p><p class="ql-block">平汉游击五十天</p><p class="ql-block">三战三捷三扩编</p><p class="ql-block">红军声势震武汉</p><p class="ql-block">革命烽火遍地燃</p> <p class="ql-block">苏维埃政权建设《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成立。</p> <p class="ql-block">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曾中生</p> <p class="ql-block">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成立——</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共中央决议,市共鄂豫皖市央分局于1931年5月在河南省光山县新集(今属新县)成立。第二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红四库取得南下作战胜利,根据地更加巩固,红军进一步扩大。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县(今红安县)七里坪诞生。</p> <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成立与反“園剿”斗争</p><p class="ql-block">从1930年冬开始,在中央根据地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的同时,鄂豫皖根据地军民连续三次粉碎敌重兵“围剿”,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到1932年6月,鄂豫皖苏区已拥有6座县城、26个县苏维埃政权、350万人口和45000余人的主力红军、20万人以上的地方武装,控制面积达4万余平方公里,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饰四方面军序列表</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p> <p class="ql-block">1932年6月,敌人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张国焘推行“左”倾教条主义方针,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反“围剿”斗争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后被迫进行长途战略转移。</p><p class="ql-block">红二十五军军长许继慎。</p> <p class="ql-block">—红二十五军、二十八军重建与坚持根据地的斗争</p><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以后,以沈泽民为书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毅然重建红二十五军,继续开展反“围剿”斗争,坚持和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从鄂豫皖走出的红25军参加北上抗日!(拍摄于江西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红二十五军长征后,重新建立的红二十八军又同人民群众一起进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以不到3000人的兵力,抵御和打击了国民觉军10余万人的多次“清剿”。</p><p class="ql-block">直至全国抗战爆发,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p><p class="ql-block">红二十八政治委员高敬亭。</p> <p class="ql-block">—西征壮士</p><p class="ql-block">1932年10月—1937年7月,在转战川陕和万里长征的艰苦岁月中,从大别山走出的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干部战士,血染征程,排难创新。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一部,为了执行中央军委赋予的打通“远方”的任务,不顾长征的疲惫和弹药物资的匮乏,西渡黄河,浴血戈壁,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最悲壮的篇章。吴焕先、汪烈山、梅宏华、余天云、孙玉清、陈海松、熊厚发、刘理远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大别忠魂</p><p class="ql-block">1928年春—1932年10月间,黄麻起义的烈火在大别山地区自西向东燃烧。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反“围剿”斗争中,大别山儿女和由党中央从各地派来的干部团结一心,不懈奋斗,前仆后继。以戴克敏家为代表的数千革命家庭,以蔡申熙、刘𣸹西、蔡仲美、徐子清、舒传贤等为代表的万余名红军将士和以徐朋人、詹谷堂 代表的数万名党政群团工作者英勇献身。</p> <p class="ql-block">满门忠烈戴克敏一家</p> <p class="ql-block">红安县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平均年龄仅24岁,最小的仅14岁,他们的英勇事迹为红安县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红安将军</p><p class="ql-block">红安县走出了223位共和国将军,其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8人、中将军衔的13人、少将军衔的58人,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p> <p class="ql-block">红(黄)安县,中国将军第一县,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李先念纪念馆——</p><p class="ql-block">介绍了李先念在66年的革命岁月中,从一个普通的木匠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将军,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国家主席的光辉历程。李先念不愧是德高望重,功勋卓著,深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精神风范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关于李先念光辉的一生介绍,怡然没有拍太多,只是侧重拍两个内容:一是李先念与西路军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受命于危难之际</p><p class="ql-block">徐向前元帅在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说:“李先念受命于危难时刻,处变不惊,为党保存了一批战斗骨干,这是很了不起的”。</p> <p class="ql-block">在冰峰雪岭中行军20多天,1937年4月,李先念等率余部走出了号称“死亡之海”的荒无人烟、千旱缺水的茫茫戈壁滩。图为甘肃、新疆交界的戈壁滩。</p> <p class="ql-block">安西战斗突围到新疆的400多名红西路军将士组办了《新兵营》,在党组织领导下,化悲痛为力量,积极调整心态,投入了学习新技术、创建新兵种的战斗生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为人民军队技术兵种的骨干,不少人成长为人民解放军空军、炮兵、装甲兵和情报部队的高级指挥员,在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拍摄于河西走廊《红西路军蘑菇台会议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徐向前元帅对李先念的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二是指挥中原突围战役。1946年6月23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中原局:“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定,不要请示,免误时机。望团结战斗,预祝你们胜利。”</p> <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以宣化店为目标,调集30万兵力分4路围攻中原解放区,悍然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6月26日,李先念指挥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分两路突围,进行战略转移。6月29日,李先念率北路突围部队在柳林车站与敌激战,突破了敌人重兵把守的“钢铁防线”,胜利越过平汉路,跳出敌内层包围圈。</p><p class="ql-block">图为柳林车站。</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纪念馆——</p><p class="ql-block">1886年,童必武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17岁考中秀才。青少年时代,他目睹清王朝的腐朽专制和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欺压掠夺,立志救国救民。他接受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积极投身辛亥革命,先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开展反袁护法斗争。</p><p class="ql-block">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参加五四运动,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1920年秋,他与陈潭秋等发起建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建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探求救国救民真理</p><p class="ql-block">董必武自幼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他目睹帝国主义、晚清王朝对人民的欺压和掠夺,年少就与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在时代大变革的前夜,他追求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抛弃旧仕途,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组建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p> <p class="ql-block">推动国共两党的合作。</p> <p class="ql-block">1927年1月7日,董必武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身份,在武昌主持20万民众反英示威大会并发表演说。19日,英国政府被迫宣布将汉口英租界无条件交还中国政府。3月15日,武汉政府正式收回汉口英租界。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收回国家主权。</p> <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在大革命面临失败的危急关头,董必武明确提出“要党员武装化,民众武装化,凡是革命,非武装不可”,秘密组织党员、民众投入工农武装斗争。1927年11月,中共鄂东特委以董必武的名义出布告、发传单,发动了黄麻起义。1928年8月董必武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2年回国到达中央苏区,为党的干部教育、纪检监察、法制建设付出巨大辛劳。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到达陕北后,主持党的纪检工作并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为觉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p> <p class="ql-block">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武汉反动军阀要捕杀的第一号人物是董必武,中共湖北省委指示董必武迅速转移。1927年12月19日,董必武扮成一名水手,由汉口登上挂有英国国旗的游轮赴上海。图为上海外滩旧貌。</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为《新华日报》创刊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1941年1月,国民党军包围袭击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月18日《新华日报》发表周恩来“江南一叶是奇冤”的题诗,26日发表董必武谴责国民党制造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四绝句。</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代表共产党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p> <p class="ql-block">1945年6月26日,董必武代表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人民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期间,接受爱国华侨的赠款,为《新华日报》购买了3万美金的印刷设备。这是董必武出席联合国会议期间亲笔记录的收支账单。</p> <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2日,董必武在纽约会见美国记者史沫特莱。</p> <p class="ql-block">1945年6月,董必武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旧金山电台发表广播演说。</p> <p class="ql-block">会议期间,董必武与章汉夫、徐永瑛撰写了《中国解放区实录》一书,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实况,译成英文印制发行5000册,产生了广泛影响。</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参与隐秘战线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新创这支部队时,我曾尽了一份力量,现在又看这支部队在故乡成长壮大,特别高兴。——1946年3月31日董必武在中原军民欢迎会上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参与筹建新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主持创立人民新法制:新中国成立之物,董必武分工主管政法工作。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学说,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努力探索和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主持制定了一批急需的重要法律法令,大力加强党对法制建设和法制工作的领导,大力培养法律人才,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为新中国法制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p> <p class="ql-block">1961年7月1日,董必武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作诗。</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用旧台历制作的英语单词卡片。</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晚年为读俄文版列宁、斯大林著作,请秘书牛立志当老师,重学俄语。这是董必武给牛立志的信。</p> <p class="ql-block">坚定信仰,对党忠诚。1975年3月5日,董必武九十寿诞,他在病床上写下《九十初度》自寿诗:</p><p class="ql-block">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五朝弊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彻底革心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河。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p> <p class="ql-block">踏上红安这片红色热土,内心被深深震撼。走进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透过一段段影像、一个个雕塑、一张张图片,我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红安之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大革命时期伟大而悲壮的历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