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行之四:清东陵游感

少将卡卡

<p class="ql-block">美篇号:217168689</p> <p class="ql-block">  “宝顶红墙岁月留,繁华过眼似云浮。”被誉为“人类具有创造性天才杰作”的清东陵,坐落于河北唐山遵化市昌瑞山南麓,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备、布局最规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当到达景区的时候,我们似乎没有发现异样,也不曾有进入皇室陵寝的意识,甚至感觉还不如普通山峦叠嶂的景色优美。其实,这正是清东陵的奇妙之处。位于清东陵南面的金星山‌,把整个陵园遮挡得严严实实。</p> <p class="ql-block">  乘坐景交车绕过金星山,进入孝陵神路时才基本观察出陵区的辽阔。这是一条约7公里长的道路,途中不仅可以观看龙门湖,也可以欣赏石人石兽、华表、石牌坊、龙凤门等景观。‌“三月龙湖映晓辉,风景清幽醉心扉‌‌。”龙门湖是清东陵的风水湖,还承载着美丽传说。清《昌瑞山万年统志》记载:“陵南兴隆口东傍一峰,望之蔚然深秀,下有龙潭,水通山窟。每有巨鲤群集,跳跃自如”。如此,印证了“龙门跃鲤”的古老传说‌。</p> <p class="ql-block">  宏大且雕饰精美的石牌坊位于陵区最前方,是清东陵园的标志建筑,虽然看似木制结构的形式,但完全是用上等石材构筑。如此巨大且雕琢精美的石牌坊,国内罕见。</p> <p class="ql-block">  “华表归来旧令威,晓风将梦上天飞。”神道有四根汉白玉华表,雕刻精美,巍峨耸立,象征着皇家的尊贵和威严。</p> <p class="ql-block">  孝陵神道的石人石兽应该是清东陵的独特风景,不仅所有石人石兽成双成对,有站立有跪卧,而且体型圆润饱满。</p> <p class="ql-block">  石人石兽拱卫神道北侧的龙凤门,是一面六柱三门四壁三楼顶形式的墙体,三门石材精制,形似牌坊;四壁呈砖红色,用黄绿琉璃构件嵌面,壁心画面为龙、花、鸟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  据导游介绍,满清皇室有两座陵园,分别距京城东、西约140多公里。东陵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历时247年建成;西陵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历时185年。清东陵葬有5位皇帝(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及慈禧太后等161人。清西陵葬有4位皇帝(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及70余人。在清东陵地宫看乾隆的裕陵,最为精美,曾多次遭盗掘;地上看慈禧宫殿,最为奢华,1928年遭军阀孙殿英盗窃。因西陵比东陵晚建69年,打破了集中安葬的传统,于是就有了雍正因“篡位心虚”而另辟陵区的民间传言。后来,乾隆制定了“昭穆次序、隔代理葬”的规则平衡东西两陵区帝王的安葬。</p> <p class="ql-block">  二柱门是礼仪性建筑,供帝、后、妃棺椁通行之门。</p> <p class="ql-block">  “石五供”是象征性的祭台,上有一炉、二烛台、二花瓶。展谒礼在此举行。按照清朝当时的规制,皇家女眷到此应止步。</p> <p class="ql-block">  在清东陵所有陵墓中,由于正处康乾盛世顶峰时的裕陵(乾隆)建造的最为宏大、华丽。隆恩殿为重檐歇山顶,用于供奉乾隆皇帝及其皇后、皇贵妃神牌、供品和举行祭祀活动。如今大厅展出的金簪、金耳环、金钗、金花及器皿等物件,有的是从故宫借来展出的,也有部分是收集被盗、散落民间的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  裕陵(乾隆)地宫进深有50多米,九券四门结构,过道的拱园上顶、两边墙壁及四道石门均由精致的雕刻图案和满藏文字。可以说,地宫的精美程度完全能与西方宫殿的华丽相媲美。导游说,布满佛教内容的雕刻如同天书,不少著名专家、学者至今也没有译文的解释。地宫最里面是乾隆帝、后、妃等六具棺椁。陪伴乾隆的五位女性分别是孝贤、孝仪2位皇后,慧贤、哲悯、激嘉3位皇贵妃,这五位女性在乾隆一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28年7月,裕陵地宫被孙殿英部队盗掘,大部分珠宝至今下落不明。</p> <p class="ql-block">  裕陵(乾隆 )耗银170多万两,工精料美,气势非凡,特别是地宫内布满了精美的佛像、经文雕刻,被誉为“精美的石雕艺术宝摩”和“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p> <p class="ql-block">  慈禧陵位于清东陵普陀峪,与西侧的慈安陵规制相同。皇帝陵墓建造九券四门,而皇太后地宫则是五券两门;妃子地宫规模要小很多,通常为三券一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以陵寝年久失修为由下令重修,重修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历时13年,重修后的慈禧陵三殿用料考究,装修豪华,富丽堂皇,耗银227万两。慈禧棺内的陪葬品大量价值连城的珍宝,1928年7月,孙殿英盗掘了慈禧陵,珍宝流散。</p> <p class="ql-block">  慈禧陵隆恩殿是供奉慈禧太后神牌、供品和举行祭祀的主要场所。在金碧辉煌的大厅中央挂有慈禧坐像。四周所展出的物品,既有红木边座白绸地彩绣花卉百鸟围屏,也有慈禧御用宝玺、交龙钮太后御用宝玺;既有铜制包锦水烟袋,也有四狩足铜方盖炉,等等。</p> <p class="ql-block">  慈禧陵地宫的确比较小,进深不足乾隆地宫的一半,由五券两门组成,石门石墙雕饰相对简单。</p> <p class="ql-block">  慈禧陵明楼是陵寝的至高点,内设一统朱砂碑。明楼上设斗匾,书写陵名。站在明楼观看整个陵园,一览无余。昌瑞山植被茂盛,空气清新,山川灵秀,殿宇峥嵘。</p> <p class="ql-block">  清东陵守陵人家满族风情文化展比较细致介绍了当年守灵的相关情况。康熙元年九月,由马兰关绿营官兵承担护陵任务,设守视孝陵副将1员、左右两营守备各1员、把总2员、兵600名。以后随着陵区范围不断扩大,绿营编制随之增加。自乾隆元年开始,马兰镇总兵大都由满洲八旗军官充任。</p> <p class="ql-block">  随着守灵军营扩编,陵园周围形成了许多村镇,东陵地区日渐繁华。据《昌瑞山万年统志》记载,马兰峪隔三差五有东关集、南关集、西关集、城里集。南新城每月逢一、六为大集,逢五、十为小集。东陵的满族人生活优越,除了守陵当差外,其他时间非常清闲,或去逛集市,称“赶集”,或提笼架鸟四处溜达。这些人平时都习惯烟袋不离手,茶水不离口,喜欢晚上聊天到很晚,吃过夜宵才睡,早晨要睡懒觉,至午前才起床,俗曰“晚上讲讲,早上躺躺”。</p> <p class="ql-block">  东陵满族人喜欢面食、甜食,主要有铬渣、饺子、窝头、饽饽、发糕、萨其玛等。满族菜肴的烹饪方法很多,主要是煮、炖、熬、烧、烤等。满族人喜食火锅,根据下料的不同,分为白肉火锅、三鲜火锅、什锦火锅、海味火锅等。东陵满族人大多喜欢饮酒。逢有宴会或是待客,必置酒,一般为米酒。他们还有饮茶的习惯,常以茶待客,讲究“酒满茶半”。</p> <p class="ql-block">  传说,努尔哈赤在创业时曾经得到了神鹊和义犬的救助,所以这两种动物被满族人尊崇。守陵人始终保留着敬狗,不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铺狗皮褥子,不用狗皮制品;不准打射乌鸦、喜鹊等禁忌。</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统计,清帝到东陵的次数为:康熙帝47次,雍正帝8次,乾隆帝26次,嘉庆帝27次,道光帝9次,咸丰帝1次,同治帝2次,光绪帝5次,共计125次。</p> <p class="ql-block">  皇帝祭陵通常包括谒陵礼、大享礼。清明时,偶尔还举行敷土礼。届时,守陵官员要敬谨伺候。其中,大享礼最为隆重。祭祀吉时到,赞引官引导皇帝至隆恩殿内举行祭祀。祭祀内容包括:上香,奠帛,奠酒,读祝文,行三跪九叩礼,焚烧祝帛、金银纸镍等,仪式庄重。王以下各官在隆恩殿前两旁随皇帝一起行礼。</p> <p class="ql-block">  游览清东陵感感触很深,有这样几点值得深思:首先,作为关外的少数游牧民族,不但能统治国家几百年,而且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康乾盛世,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盛世之后的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埋下了日渐式微的隐患。</p> <p class="ql-block">  其次,流氓军阀孙殿英的盗墓本质毋庸置疑。埋在地下的宝藏是国家财富,个人无权处置。虽然,孙殿英以家人被清政府杀害多少人,无愧苍天和众生来洗白自己,但以盗窃之宝赠送他人,将国家财富个人处置的做法,令人不齿。</p> <p class="ql-block">  三是,乾隆尽管能以“昭穆次序、隔代理葬”的定制平衡帝王安葬,但无法平衡爱新觉罗家族赚取国家利益的失衡,使清王朝不可避免的走向毁灭。</p> <p class="ql-block">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纵观清朝在历史长河中的存在,以其独有方式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清东陵既是一座历史博物馆,也是一座辉煌的艺术殿堂。清东陵给人们带来深入思考的同时,所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魅力。“陵寝巍峨岁月长,松涛阵阵诉兴亡。石人石兽依然在,不见当年旧帝王。”</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7日写于济南浆水泉寓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