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0 布达拉宫~色拉寺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去西藏的人,应该都不会错过拉萨,而到拉萨的人,也绝不会错过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红山上的布宫,<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堡建筑群,由红宫和白宫两部分组成。</span>始建于松赞干布,后经几代达赖喇嘛的扩建,1300多年的历史,成就了现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宏伟建筑。</p> <p class="ql-block">相信对于每个能一睹布宫的人,激动、震撼是必备的。无需用过多的言语去讲述,一切都是多余的,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足矣。</p> <p class="ql-block">红白黑,看着令人感觉沉稳大气舒服的颜色。搜索了解才知,白墙代表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红墙象征智慧,黑窗框寓意驱邪。</p> <p class="ql-block">夜幕中的布达拉宫,在无尽的苍穹中更耀眼夺目</p> <p class="ql-block">位于红宫正前方广场上的方形石碑,碑面未刻任何文字或图案而得名“无字碑”。</p><p class="ql-block">无字的原因,有说与五世达赖罗桑嘉措主持的布宫扩建工程及其圆寂后,摄政王桑结嘉措<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稳固政权,密不发丧十余年并</span>继续主持修建红宫这种复杂的政治局势有关。也有说是宗教象征,无字体现了佛教“空性”思想,强调超越语言表述的精神境界。</p><p class="ql-block">不管是何种说法,无字碑以“无字”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宗教,既是西藏历史变迁的无声见证者,也是藏族文化哲学的具象化表达。</p> <p class="ql-block">从纪录片了解到,布达拉宫外墙的翻新是由民众自愿参与。参与民众一勺勺的把白色涂料泼洒到墙体,据说这些白色涂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混合了牛奶、蜂蜜、藏红花的阿嘎土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达拉宫的翻新不仅是物理层面的修复</span>工程,更是藏族民众表达信仰的方式,体现了“众生共修”的佛教理念。</p> <p class="ql-block">泼洒过程中土浆自然形成的流动痕迹,不仅增添了墙体的美感,亦藏着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夏宫为罗布林卡),也是西藏地方政府的行政中枢。</p> <p class="ql-block">后山侧方角度的布达拉宫,与同样是矗立于山顶的爱丁堡城堡,都给人以视觉冲击,都显孤傲霸气,似一位王者,居高俯视他的疆土。</p> <p class="ql-block">2017年游览的爱丁堡城堡侧面照</p> <p class="ql-block">选择1号线路进行参观,虽然出发前已做功课,看了相关纪录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即使请了导游,</span>但毕竟对西藏的发展历史及藏传佛教缺乏了解,一趟下来,留在脑中的记忆微乎其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布达拉宫的镇宫之宝~圣观音像是必须存于脑中的,他是布达拉宫的主供佛,供于布达拉宫最高处的</span>圣观音殿,是尼泊尔圣徒用当地出产的檀香树雕刻的,共4尊,其中一尊献给松赞干布。也有说他是天然形成的。</p><p class="ql-block">圣观音殿及其下层的法王洞,是布宫中留存时间最长的痕迹,都建于松赞干布期间,有1300+年历史。其它部分的建造则始于五世达赖及后各代达赖的扩建,较之少了1000年的岁月。</p><p class="ql-block">给我带来视觉冲击的还有坛城。导游介绍,坛城有立体坛城,平面坛城。立体坛城的奢华。绝对是令我等俗人移不开眼的。天堂的美景和地狱的各种小妖,均以黄金打底饰以各种珠宝。而不少的珠宝是信众自愿捐献出来的。</p><p class="ql-block">同样令我记忆深刻的还有平面坛城中的沙坛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是藏传佛教中一种极具宗教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独特仪式。由喇嘛用彩色细沙精心绘制而成,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修行实践。</span></p><p class="ql-block">起初无法理解耗时耗力的沙坛城,为何要在顷刻之间被摧毁。通过纪录片,才明白沙坛城的精髓就在于其短暂性。完成后,喇嘛举行庄严仪式,将彩沙扫入容器,倒入河流或赠予信众,寓意:一切现象皆无永恒实体,破除对“恒常”的执着。</p><p class="ql-block">顿悟,沙坛城所蕴含的哲理,不正是我们这些时常焦虑的俗人所需要的吗?</p> <p class="ql-block">感觉今天有特种兵潜质。从布宫出来,午饭不吃,姐妹们一人一杯阿刁,随后又赶往色拉寺看辩经。</p> <p class="ql-block">色拉寺的辩经3:00~5:00,我们抵达时,正赶上喇嘛们三三两两朝辩经场走去。</p><p class="ql-block">色拉寺:建于1419年,由宗喀巴大师的弟子释迦益西创建,是拉萨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之一,格鲁派的重要学府。</p> <p class="ql-block">Deepseek:</p><p class="ql-block">拉萨色拉寺的辩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最具特色的宗教活动之一,也是喇嘛学习佛经、精进修行的重要方式。辩经藏语称为“扎仓”,是一种通过问答和辩论来探讨佛法哲理的传统学术活动,已有数百年。</p><p class="ql-block">辩经传统可追溯至古印度佛教的辩经传统,后由藏传佛教继承发展,成为喇嘛考核佛学水平和逻辑思维的核心方式。</p><p class="ql-block"> - **提问者**(站立者):通过击掌、跺脚等肢体动作增强气势,抛出问题。</p><p class="ql-block"> - **回答者**(坐者):须逻辑清晰地回应质疑,引经据典进行论证。</p><p class="ql-block"> - **击掌**:右手高举下拍左手掌心,象征以智慧击碎无明,同时吸引对方注意。</p><p class="ql-block"> - **念珠悬腕**:提问者左手持念珠,象征以佛法串联真理。</p><p class="ql-block"> - **跺脚**:代表以慈悲践破烦恼。</p> <p class="ql-block">辩经场所可买门票进入,而且允许手机拍照,应该是已开发成一项旅游项目。可惜听不懂,否则汲取些智慧也是不错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