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兴亡的教育抉择一

Zrd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 类 兴 亡 的 教 育 抉 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章荣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教育跃迁迫在眉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AI技术带来的科技飞跃,将人类带到了兴亡的临界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阳明说,读书的第一等事是做圣贤。”人原本与禽兽无异,只是接受了圣贤教化才成其为人。凡拒绝学做圣贤,甚至反对、迫害圣贤者皆为禽兽。非圣贤教育皆为禽兽教育!AI将赋予人类魔一般的能力,不把人培养成圣贤,弱肉强食的思维法则将驱使人类自相残杀直至灭亡。人类的总危机根源就在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后写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座右铭,看似偏激的论断实则揭示教育的终极选择。在湘军训练中,他坚持"带兵先带心",将儒家伦理注入军事教育,这种将专业技能与道德人格统一的教育理念,使其组建的军队既具战斗力又守仁义。这种教育范式证明,专业能力必须建立在道德根基之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代教育体系正在批量生产"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幼儿园到博士阶段,教育被简化为分数竞赛与证书积累,哈佛大学调查显示,60%的顶尖商学院学生承认曾在考试中作弊,折射出教育价值体系的全面崩塌。这种异化教育培养的人才,恰如披着文明外衣的野蛮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已突破传统认知边界。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制造"定制婴儿",人工智能正在挑战人类主体地位,社交媒体算法导致群体认知退化。当科技精英缺乏道德约束,其创造物就可能成为毁灭文明的"弗兰肯斯坦"。工具理性至上的教育正在培养"技术恶魔"。剑桥大学研究显示,硅谷工程师中32%认为技术发展无需考虑伦理后果。这种价值真空导致科技发展陷入野蛮生长,自动驾驶汽车面临的"电车难题"、大数据杀熟等现象,都是教育缺失道德维度结出的恶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教育跃迁的基础工程——家庭教育学概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家长的适配与孕育、胎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庭教育的起点始于家长的适配与孕育阶段。选对配偶是成功家教的第一环节。子女的德商、智商、情商都受父母影响。民主协商环境使子女EQ提升23%;父母3秒内回应婴儿情绪可提升前额叶发育15%;父母利他行为观察使儿童道德推理水平提前1.5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长的适配不仅指生理上的匹配,更重要的是心理、价值观和生活目标的契合。以下高风险组合尽可能避免:双回避型依恋组合(离婚概率达73%);极端神经质+低尽责性组合(冲突频率提高4.2倍);价值观离散度>32%的配对。尽可能实现以下组合: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互补性最佳组合);高开放性+高宜人性组合(创新解决冲突能力最强);情绪粒度差异&lt;15%的配对(情感识别准确率提升58%)。准家长应当通过自我修养和学习,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心理素质,为未来的育儿奠定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掌握男女双方的生理节律——包括体力节律、智力节律、情绪节律,选择最佳时间受孕是正确家教的第二环节。胎教则是正确家教的第三环节。现代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体内已能感知外界刺激,并受到母亲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幼年养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幼年是人格形成的底色时期,是人性善恶的奠基时期。所谓性是指动物性,是人与禽兽都有的基本生理功能。性有三个层面,由里而外依次为天性(潜意识-阿赖耶识,蕴藏先天的宇宙全部信息)、秉性(智能类型,是先天的世世代代和祖祖辈辈的基因)、习性(后天形成的性情、性格、习惯)。因此,养性目标有三,从低到高,由表而里依次为:养成:性日生日成的养成教育;节情:礼以节情的社会化规训;尽性:穷理尽性以至天命(开发潜意识,直达宇宙智慧)的终极追求。养成教育和节情规训是幼年养性的主体。开发潜意识,直达宇宙智慧,除了极个别神童,一般是成年后才可能达成的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庭环境对幼年养性至关重要。家庭氛围要温馨、和谐,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安全感。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如拥抱、亲吻、赞美等,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3、童年养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包括正直的品德和正确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众所周知,习惯决定命运。童年养正,既是巩固发展养性教育的关键,又是决定终生成就的奠基。第一要继续强化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要以身作则,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孩子的爱心、诚信、责任感。第二,要强化孩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育。第三要为孩子选择良好的同伴群体和社交环境,避免不良影响。引导孩子向身边的优秀人物学习,同时辨别和抵制身边的不良现象。第四,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孩子发现和发展自己的特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4、少年养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少年养志的核心在于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作为孩子终生奋斗的目标与动力,这是确保孩子终生成就的前提条件。一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会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教导其如何分解目标、制定计划。二要培养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并督促其执行。三要为少年提供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竞赛等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见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5、成年养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成年阶段是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担当的关键时期。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心性修炼和言行示范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持续学习和自我完善是成年养德的重要内容。家长应当鼓励子女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引导孩子认真学习研究东西方经典,自觉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培养其超越现代,创造历史的能力。同时,要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磨砺其实操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学校教育跃迁:变要求就业为创造就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国藩讲:“不为圣贤,即为禽兽。”我们的教育之所以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因为没有把立心化性做圣贤作为教育的宗旨。因此,教育的跃迁,要从构建家校共育圣贤机制做起,家长学校要圣贤化,常态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贤教育有四个特色。一是“学为人”,就是学做圣贤,这是陆王心学的宗旨,也是教育的宗旨。二是“尊德性”,这是做人的核心。如何“尊德性”?王阳明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个天下一家的圣贤心性修炼,正是现代教育最欠缺的功夫。三是立心化性要在事上磨,作为学做人,尊德性的抓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本人在自己创办的民办大学开始圣贤教育的探索。首先是自编《修身》教材,人手一册,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群六种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炼方法。以诸葛亮“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天下之将的标准,鼓励他们争做实现天下大同、天人合一的圣贤大英雄。第二,大力推进“六好”工程。六好是:1、说好话——说普通话,说文明话,掌握说话艺术,掌握一门外语;2、写好字——字体工整漂亮,文章通顺简练,学会电脑操作;3、扫好地——保持清洁卫生,养成文明习惯;4、走好路——注意行坐站姿,修饰仪表风度;5、想好事——凡事三思而行,学会反向思维,切忌草率冲动;6、学好艺——培养自学能力,实现一专多能。第三是推行学生自治,让他们在实践中历练。这些举措,学生深受其益,持续半年即大显奇效,学生亲友和原师长及用人单位赞誉有加,以至毕业生供不应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世纪初,我在自己创办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四项实验。一是以教科研为引领,全面提高一线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与能力。二是大力推进国学经典阅读与背诵,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与成熟度。三是实现学生自学为主,教学进度提高到300%,学习与考试成绩极大提高。四是实现学生全员自治与考评,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学校风清气正,学生以校为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AI时代,中学生、大学生利用AI技术完全应以自学、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主,进行跨学科研究,创新知识,拓展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大中学生可以运用AI技术一边学习研究家庭教育学和心学技术,一边创新完善这两大学科,并以此为指导投入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由此,可以培养大量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唯此,才可将要求就业者转变为创造就业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