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沅陵县,隶属湖南省怀化市,坐落于湘西北部,怀化北端,沅水中游,武陵山南麓与雪峰山东北尾端交汇之处。这片土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唐代龙兴讲寺、黔中郡遗址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沅陵县曾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官伏胜藏书之地,中华文化的火种得以在此保存。这些历史与文化背景,使得沅陵县在湖南省的历史地位中占据重要位置,曾多次成为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两次成为湖南省临时省会。</p> <p class="ql-block">沅陵县博物馆,静静地伫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馆内珍藏着无数历史的痕迹,等待着人们去探寻。</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故居·芸庐,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沈从文从北平逃难至此,便在芸庐居住。如今,这座古朴典雅的建筑已化身为民宿,我们有幸入住其中,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龙兴讲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占地28000平方米,古建筑群皆为唐、宋时期实物遗存,是湖南省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木构建筑群,被誉为“湘西一带禅林”“江南第一古刹”。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背倚虎溪山,俯临沅水,前与笔架山隔水相望。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二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左右有黔王宫、东岳庙、旎檀阁、弥陀阁、妙空禅师基塔及东西厢房等,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体架构、梭柱、木櫍、斗拱和彩绘等均保留了宋代建筑特点。寺后为虎溪书院旧址,明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曾在此寓居讲学。</p> <p class="ql-block">山门为牌楼式建筑,红色山墙,麻石拱门,门额“龙兴讲寺”四字,字径约30厘米。门额下横排唐僧师徒浮雕,上方二龙戏珠浮雕图案,两侧腾云雄狮浮雕图案,白底彩塑,图案简洁。大门前有20多级进门石板台阶,门后有门楼,庄重而威严。</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龙兴寺的主体建筑,青瓦重檐,由24根大柱支撑,上下屋檐之间悬挂“眼前佛国”大匾。大殿飞檐翘角,屋面上有葫芦宝顶,顶侧飞龙,顶脊两端及二檐八角饰鱼龙。檐下斗拱重叠,殿内大柱粗壮,每根需两人合抱,彰显着宋代建筑的恢宏气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诸佛像,像前存放着一石雕,全为缕空雕刻。石雕共分五层,底层圆形如石鼓,浮雕六脚。二层绕石雕一周雕刻莲花。三层雕刻狮子抢绣球。四层一大圆盘,边上雕刻六对石人,有的下棋,有的看书,有的弹琴,有的闲谈,有的观景,石人头部虽被损坏,但仍能感受到其精妙之处。五层石盘直径与底座相同。根据大雄宝殿的基本特征,及1986年对其内柱的碳14测定结果,应属宋代遗构,且保留了不少唐宋做法特点。</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旃檀阁、弥陀阁成品字形布局,观音殿居中。三栋楼房建筑式样相似,均是飞檐翘角,三重檐,盖小青瓦,与整个寺院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龙兴讲寺内的最高处是虎溪书院旧址,虎溪书院为重新修建,并设立了“元代黄澄存夫妇合葬墓陈列馆”,展出了保存完好的元代男尸和出土的元代广告、丝麻织物、服饰等一批元代文物,为研究元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王守仁塑像矗立在寺院之中,王守仁,又称王阳明,曾在这里的虎溪书院讲学,并作《辰州虎溪龙兴寺》诗两首,留下了不朽的文化印记。</p> <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龙兴讲寺静立在虎溪山上,俯瞰江水,守望古城,将千年的故事写在砖瓦上,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沅陵,这座位于湖南的千年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少数寻求慢生活的旅者。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沅陵以其宁静和古朴,成为了一个值得一游的秘境,让人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