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达米兰后的第二天我们先游览了比萨斜塔。</p> <p class="ql-block">飞往米兰途中在飞机上拍摄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东航客机内经济舱。</p> <p class="ql-block">到达米兰后我们住的旅馆。</p> <p class="ql-block">客房内的盥洗室。有一个烘衣服的管子,晚上洗了第二天早上就能干了。</p> <p class="ql-block">早晨的餐厅。</p> <p class="ql-block">各式西点。</p> <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毗邻比萨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173年8月,由建筑师那诺·皮萨诺设计,原计划为8层、高54.8米的垂直建筑。</p> <p class="ql-block">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1185年因地基问题暂停施工,1275年重新开工,1350年最终完工。</p> <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 属于罗马式建筑,采用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塔身呈螺旋状楼梯294级,顶层为钟楼。</p> <p class="ql-block">通过调整上层建筑重量分布和增加北侧砖块等方式,重心始终保持在支撑范围内,形成“斜而不倒”的独特现象。</p> <p class="ql-block">是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建筑成就之一,与巴黎圣母院、罗马斗兽场齐名。</p> <p class="ql-block">1591年伽利略在此进行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成为科学史上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每年吸引约80万游客,成为意大利最著名的旅游景点4。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比萨斜塔后,来到了佛罗伦萨乘坐地铁前往市中心。</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徐志摩笔下的“翡冷翠”之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是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歌剧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区的文化心脏,也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它位于意大利中部亚平宁山脉西麓,三面环山丘,阿尔诺河穿城而过,是托斯卡纳区及佛罗伦萨省的首府。</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摇篮 诞生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但丁等巨匠,推动文学、绘画、科学等领域发展,被誉为“欧洲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艺术瑰宝: 建筑 :圣母百花大教堂(世界第四大教堂,文艺复兴穹顶代表作);乌菲齐美术馆(世界顶级博物馆)。 - 雕塑与绘画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但丁的《神曲》等不朽作品均出自此地。</p> <p class="ql-block">歌剧诞生地 : 1723年,波利尼采利在佛罗伦萨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歌剧院,奠定歌剧艺术基础。</p> <p class="ql-block">旅游与现代风貌,世界级景点 ,包括韦基奥宫、美第奇宫、圣洛伦佐教堂等,游客可体验中世纪街道与文艺复兴建筑交融的独特氛围。</p> <p class="ql-block">工业与旅游: 现代工业以纺织、陶瓷、玻璃器皿为主,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每年举办音乐节、艺术展览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凭借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艺术成就,成为全球最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之一,吸引着无数艺术爱好者与历史追寻者。</p> <p class="ql-block">观光了佛罗伦萨市区后排队进入梵蒂冈城。</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国(简称“梵蒂冈” ,拼音 fan dì gang,英文Vatican),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位于意大利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罗马教廷所在地,国土面积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4人(2023年10月),</p> <p class="ql-block">大多为天主教神职人员,梵蒂冈教皇为梵蒂冈国家元首。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和拉丁语,官方货币为欧元。</p> <p class="ql-block">756年,罗马教皇斯提芬二世获得法兰克国王丕平所赠罗马城及周围区域,拥有宗教和世俗管理权,在意大利中部建立教皇国。</p> <p class="ql-block">1870年被意大利王国吞并。1929年2月,墨索里尼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拉特兰条约》</p> <p class="ql-block">教皇正式承认教皇国灭亡,另建梵蒂冈城国,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主权属于教皇,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p> <p class="ql-block">进入梵蒂冈国前的安检。</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著名景点包括西斯廷教堂、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图书馆、圣彼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该博物馆收藏欧洲文艺复兴晚期和巴洛克艺术时代的杰作,共由12座年代不同、风格各异的收藏馆组成。</p> <p class="ql-block">整个博物馆包括了24间美术厅、教堂和图书馆,分为二层楼,所有的参观路线总长七公里。</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殿、宗座宫、教宗避暑胜地(冈道尔夫堡)和梵蒂冈博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国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东南的圣彼得广场外,三面都有城墙环绕。它地处台伯河右岸,以四周城墙为国界。</p> <p class="ql-block">别看梵蒂冈的国土面积不大,但它却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是以教宗为君主的政教合一的主权国家。中央机构设有国务院、圣部、理事会等。</p> <p class="ql-block">教皇自称“使徒伯多禄的继承人”,是世界各国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p> <p class="ql-block">教皇之下还设有枢机主教团,作为教皇的咨询机构。教皇由80岁以下枢机主教组成的教皇选举团选举产生,终身任职。</p> <p class="ql-block">国务院是教宗直接领导的工作机构,协助教宗行使职权,主管内政和外交事务,由枢机主教衔的国务卿领导。</p> <p class="ql-block">国务卿由教宗任命,管理梵蒂冈行政并掌管教宗枢密事务。</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又称圣伯多禄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其由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建筑师设计并完善,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p> <p class="ql-block">该教堂与基督教历史上许多事件都有很强的关联,如教宗国、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广场上的教徒。</p> <p class="ql-block">教徒们在唱圣歌。</p> <p class="ql-block">喷水池。</p> <p class="ql-block">排队进入圣彼得教堂⛪</p> <p class="ql-block">对罗马天主教而言,圣彼得大教堂是最重要的宗教圣地。它以耶稣十二门徒首领圣彼得的名字命名,建于公元四世纪二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规模之大令人惊叹,它能容纳5万人,教堂呈十字形,长212米,宽137米,高46米,平面面积为194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达1.51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在1989年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人们现在所看到的教堂已经取代了公元325年左右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修建的老教堂,</p> <p class="ql-block">在原址重建一座新教堂。新建的圣彼得大教堂呈十字架形,有一个巨大的圆顶。</p> <p class="ql-block">在建造过程中曾多次修改建筑计划,因为有10位不同的建筑师从事教堂的设计,他们每个人都对教堂的外观风格有所改动。1615年,圣彼得教堂终于竣工。</p> <p class="ql-block">一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雕塑作品。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转手。这里所表现的圣母痛苦状与开朗琪罗以后的作品迥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西元326年落成。</p> <p class="ql-block">教堂下面的廊檐上方有11尊雕像,中间是耶稣基督;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左边是罗马时间。</p> <p class="ql-block">大殿下面有5扇门,平常一般游客都入中门。如果遇上机会,教徒们就可从右边的圣门进入大殿,不过这需25年才有一次。我们有幸遇到了这个好时机。</p> <p class="ql-block">按规定,每时25年的圣诞之夜,圣门打开后由教皇领头走入圣堂,意为走入天堂。其他三门分别是“圣事门”、“善恶门”和“死门”。</p> <p class="ql-block">通过中门进入能容纳5万人的圣彼得教堂内部,呈现在眼前的简直是一座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p> <p class="ql-block">二是贝尔尼尼的雕制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援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p> <p class="ql-block">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着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着朝圣者举行弥撒。</p> <p class="ql-block">三是圣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于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p> <p class="ql-block">在圣彼得教堂内做弥撒的教徒们。</p> <p class="ql-block">唱着弥撒歌曲。</p> <p class="ql-block">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后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4世纪初,当时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基督教合法化后,</p> <p class="ql-block">决定在相传为使徒圣彼得陵墓所在地(圣彼得被钉十字架后,据信就安葬于此)修建一座教堂,以纪念这位耶稣基督的首席门徒。</p> <p class="ql-block">最初的教堂,即老圣彼得大教堂,于326年至333年间落成,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推移,老教堂因年代久远和结构老化,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宗教活动需求。</p> <p class="ql-block">16世纪初,教皇朱利奥二世(Pope Julius II)决心重建这座教堂。整个重建工程耗时超过一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直至1626年才由教皇乌尔班八世(Pope Urban VIII)宣布竣工。</p> <p class="ql-block">期间,多位杰出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和艺术家,如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贝尔尼尼等,纷纷参与其中,贡献了自己的才华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教堂坐西向东,正面面对圣彼得广场(Piazza San Pietro),广场上两组半圆形柱廊由贝尔尼尼设计(教堂中心祭坛的华盖也由他设计。</p> <p class="ql-block">如同张开的双臂欢迎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与游客。据说其椭圆形布局,不仅是为了美观,也巧妙利用了透视效果,</p> <p class="ql-block">让站在教宗窗口的教宗能够看到仿佛集中在他面前的信徒增强了教宗的权威感。</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空间宏大,中央穹顶由米开朗基罗设计,高达138米,</p> <p class="ql-block">是罗马城的制高点,穹顶下方是教堂的主体——圣彼得的陵寝所在。</p> <p class="ql-block">此外,教堂内还收藏了诸多艺术杰作,包括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圣殇》</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广场全景。</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的守城卫兵。</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全景。</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为教徒做弥撒准备的椅子。</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的观赏到此就结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