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五岔宗祠清明祭

沉默山巅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3日程氏辛二五岔宗祠理事会在祠堂召开清明祠祭和三年的的工作总结。</p> <p class="ql-block">视频一:</p><p class="ql-block">在秘书长程昌曌的主持下,由顾问程举召集族人在【程氏辛二五岔宗祠】开展祭祖仪式。</p> <p class="ql-block">视频二:</p><p class="ql-block">程氏“辛二房”五岔宗祠工作总结报告——程华先</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家人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祖仪式,其目的是追思先祖的英灵寻求先祖的护佑。欲望老祖宗继续保佑嗣孙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对此,我谨代表理事会全体成员向前来参加今天祭祖仪式的全体家人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祝你们并通过你们祝全体家人清明节安康!</p><p class="ql-block"> 各位家人,我叫程华先,本届理事会从2021年1月至今已有三年时间,按照章程规定,任期已满。我代表本届理事会将三年来的族务工作作一简要回顾。</p><p class="ql-block"> 三年来,本届理事会在津程联谊会和在各支系会长、秘书长以及族人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理事会一班人的共同努力。做了以下工作:</p><p class="ql-block">一、续谱工作:</p><p class="ql-block">(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为了积极推进续谱工作,新一届理事会多次组织召集相关续谱人员召开会议,深入研讨续谱校正、谱书征订及发放等相关事宜。会议共计召开了五次,每一次都凝聚着理事会对续谱工作的深切关怀与高度期望。经过多次讨论与修订,续谱工作的方案逐渐完善,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二)、艰辛努力,成果斐然在续谱工作的推进过程中,程宏、程必达、程学祥等续谱工作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翻阅了历届族谱和祖宗的史志资料,四处奔波,不辞辛劳。从2017年起,历经八的努力,终于在2023年9月,以最低廉的成本价格 印制出版了1182套《二0️⃣谱》,并成功发放到了族人手中。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彰显了续谱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更体现了家族成员对续谱工作的支持与认可。</p><p class="ql-block">二、祠堂辅助房的装修</p><p class="ql-block"> 祠堂左侧辅助房由于年久失修,族人多次强烈要求维修装饰,但祠堂又无经费。在这种情况下,祠堂管理员程彬主动与理事会沟通协商,于2023年6月形成共识,并签定协议,程彬用十五万多元将该房屋楼顶进行排危、装饰,现经改造后的一幢展新辅助房展现在祠堂左侧。 </p><p class="ql-block">三、 募捐 </p><p class="ql-block"> 为打造程氏文化宣传阵地,继续传承程氏文化血脉,经理事会研就决定于2024年11月向家人发起捐款活动,在各支系负责人的共同互动下,以及广大族人的支持下,2024年12月底共有232人捐款捐物,共收捐款92946元,其中收价值 17000余元的牌匾、石材、地砖等物。 </p><p class="ql-block"> 四 、 祠堂建设:公路扩宽:</p><p class="ql-block"> 为方便清明期间祭祖祭祠的出行,经理事会研究由祠堂补助一万三千元给程彬 ,对通往老祠的公路进行扩宽硬化。 厕所改造:共投资12000余元(含地砖)对厕所墙面、地面进行安砌地砖处理,并对四道厕所门和四个便槽进行更换,以及下水管道 进行改造。祭祖大厅灯饰改造:应族人的要求,祭祖大厅的灯具应体现古色古香的风格。然而,祠堂经费有限,无法购买新的灯具。在此情况下,理事会成员商议,由程华先、程必焱、程举、程必福、程迪刚五人共同捐资2100余元,购买了6个灯笼。这些灯笼不仅符合族人的要求,更为祭祖大厅增添了一份古朴与庄重。祠产清理登记:为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理事会组织人员对所有祠产进行清理造册登记并落实专人管理。</p><p class="ql-block"> 五、祠堂修缮工作程氏家族祠堂的修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确保祠堂的安全与整洁,我们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背沟清道清淤处理 :每年在春雨多发季节,我们聘请专业人员对祠堂背沟进行彻底的清道清淤,有效防止雨水渗入祠内,保障祠堂的干燥与安全。 房屋漏水处理 :针对祠堂房屋出现的漏水情况,我们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修补,确保祠堂内部的干燥与舒适。 议事厅楼板铺设 :为了提升祠堂议事厅的功能性和美观性,我们对其进行了楼板铺设,为家族成员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敞、明亮的议事场所。</p><p class="ql-block"> 六、理事会协调对接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2024年4月21日、4月23日、5月16日等日期,理事会成员程华先、程昌曌、程举、程必焱、程必福等分别前往三义祠、程寨支、福田祠等地进行协调对接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和沟通交流,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各支祠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七.文化墙建设为弘扬程氏家族文化,我们在老祠外墙和大厅分别建设了文化墙,具体内容包括:</p><p class="ql-block">1.老祠外墙文化墙 : 利用石材黑金沙和黄金麻,我们制作了《程氏起源迁徙及江津程氏发展简述》和《程氏家训》两块展示牌,共计花费30080元。这些展示牌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寓意深远,成为了家族文化的亮丽名片。</p><p class="ql-block"> 2.老祠大厅文化展示 : 在大厅内,我们分别展示了《辛二房入渝前和入渝后的脉络图》、《家人历次捐款捐物的功德榜》、《辛二房名人与先贤》、《祠堂来历和演变》、《理事会组织机构图》、《辛一与辛二字辈对照表》、《辛二后裔31支祠分布图》等家族文化内容。这些展示不仅让家族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族历史和文化,也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p><p class="ql-block"> 八.爱心行动</p><p class="ql-block"> 在爱心行动方面,我们取得了以下成绩:辛一房新建祠援助 :在新建祠的过程中,辛二房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捐款10000余元及30斤酒,为辛一房的新建祠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p><p class="ql-block">三年来理事会的领导班子程华先、程必福、程必焱、程必荣四人自己出车、出油、出过路费计5000余元。祠堂大厅的装饰灯购回后,程必荣带着八十七岁高龄的父亲程天开一起在祠堂大厅掌梯递物,他冒着酷署,顶着高温,主动捐出电线和塑料导管。义务将灯笼安装在祠堂内,这种爱心奉献的精神值得族人学习和发扬。</p><p class="ql-block">3.探访慰问 :我们先后四次对辛二房族务工作中积极工作或作出贡献的、在现实生活中遇有突发性灾难或过逝的人员进行探访慰问,传递了家族的温暖和关怀。九、今后工作打算: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程氏家族祠堂的建设和发展,具体计划如下:1.增强家人之间的亲和力、凝聚力 :我们将加强理事会与各支祠之间的互动,协调好理事会与支祠之间、支祠与支祠之间的关系,共同推动家族事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2.加强祠产管理 :我们将加强对老祠祠产的管理,特别是祠堂房产的维修维护、疏通排危工作,确保祠堂的安全与整洁。同时,我们将杜绝安全隐患,为家族成员提供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祭祀场所。</p><p class="ql-block">3、创新家族文化宣传 :我们将创新方式开展家族文化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让族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灿烂的程氏文化家史,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p><p class="ql-block">4.组织机构改选 :我们将推选新的管理人员,选拔一批年富力强、有知识、有文化、懂管理的人员进入新一届理事会。通过改选,我们将为理事会注入新鲜血液,增强造血功能,推动家族事业的持续发展。总之,过去的三年中,我们在程氏家族祠堂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家族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津程联秘书长程必友回顾当年带领族人维修祠堂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理事会成员和族人照片合集视频。</p> <p class="ql-block">  重庆市名人</p><p class="ql-block"> 程源</p><p class="ql-block">程氏入川后辛二房五桂祠十三世程源于癸丑(1613年10月22日)出生在江津五岔场保家楼。程源,字精一,号天目,自幼聪明伶俐,既勤于读书,力求仕途,又酷爱武艺,舞枪弄棍样样精通。1642年29岁时,乡试五十七名,会试一百四十二名,殿试三甲二百四十一名。工部现政,甲申(1644年)31岁授行人。当时社会动荡,为防匪扰,将住房改修为坚不可摧的八角楼(后称保家楼)。他官至南明兵部尚书。为拯救垂亡的明朝,自天津转战南方,直至云南边境,历时18年,决断云贵川军事,与南明共始终,《清史稿》载其“孤忠”,被誉为中国汉族封建王朝最后一位忠臣。诰授荣禄大夫(文散官名),东阁大学士(高级秘书),兵部尚书(当于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桂王永历十五年(1661年),明亡。程源悲愤万分,背发毒疽,含恨而逝,年仅49岁。葬脱凡祖墓右山申山寅向。程源的一生,是忠诚与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名字或许已渐渐远去,但他那份坚定不移的忠诚与勇气,却如同璀璨星辰,永远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让我们铭记这位忠臣的英名,传承他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江津市名人</p><p class="ql-block">程德音</p><p class="ql-block">江津县志载程德音(道祖嗣鲁祠21代)(1841-1921),字农初。江津县白沙镇人,幼聪颖好学,14岁时,遵父命辍学衣耕,20岁时始复学,故自号农初,以示不忘父教。农初25岁中举,继赴京朝考合格,签发甘肃,历任安定、隆德、灵台等县知县,静宁州知州等职。时遇清廷腐败,国事衰危,农初弃官归家,1908年至1911任江津中学校长、堂监督,同年,保路风潮起,农初命学生散发印刷品,分头讲演,时邮电均断,遂密制木牌数干,书写四川斗争情况,投入江中往下流,通告中下游诸省。九月廿七日,农初偕邑儒夏风薰等赴白沙,联络邓鹤翔策动盐防安定营起义。次日。白沙遍树义旗。午后,农初等人又同赴县城,劝说知县吴良桐反正,十月初一,江津宣告独立,成立蜀军分府。民国9年(1920年),续修江津县志,请农初任总纂。随后,他给学生和侄子打招呼,咱们家族要建一所君庐总祠堂,和 续谱。是年10月17日,病逝于县志局所,终年八十岁。在他生前的倡导下:君庐总祠从1924年起开建,于1937年在江津修建成功,次年开始续谱,于1947年辛一、二房合谱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