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追思与希望交织。为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历史脉络、弘扬传统文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秦安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总校组织四年级全体师生在清明节期间开展“清明祭英烈·重走长征路”少先队思政教育校外研学活动。</span>依次探访解放纪念馆、县博物馆与文庙。三站旅程,三重感悟,同学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收获成长的力量。</p> 第一站:解放纪念馆——热血铸丰碑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3日下午,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出发了。我们来到了解放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序的走进纪念馆,我们在这里处处感受到浓浓的正能量。我们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参观了革命先辈们学习生活中,穿过的衣服、帽子、住过的窑洞和用过的大刀等革命文物。看到这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我们想到了当年解放军凭着简陋的武器与敌人抗战,他们是多么英勇。</p> <p class="ql-block"> 听着讲解员阿姨绘声绘色的讲着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故事,我们被那段历史深深地牵动着、感悟着。面对一幅幅战斗图画,一张张烈士照片,一句句赞扬诗词,一件件战争遗物,同学们的心中充满了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 学校举行这次研学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革命传统,感受革命先烈身上具有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p> <p class="ql-block"> 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命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可以帮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出馆地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些曾经为了祖国人民而流下鲜血的先烈们早已化作白骨,历史也已慢慢远去,多少人也已渐渐遗忘了那段血与泪的历史,但是作为祖国新生代的主力,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忘记历史,没有那些最可爱最无私的人,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血用肉用无私的爱和强烈的爱国心换回了祖国的安定,祖国的和平,照耀着中国前行的道路。</p> 第二站:秦安县博物馆——一眼望千年 <p class="ql-block"> 从新石器时代的玉琮到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文物穿越时空诉说文明密码。</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学活动为同学们构建了立体课堂,将课本知识具象化,加深同学们对文明脉络的理解;近距离接触文化遗产,唤醒青少年文化传承意识;锻炼观察力与思维,培养了博物馆参观礼仪;通过参观先辈智慧结晶,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p> 第三站:文庙——斯文在兹 <p class="ql-block"> 文庙门前,同学们整理衣冠,行传统揖礼步入殿中。</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兴高采烈的走过状元桥</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中通过实物与场景的多维感知,打破时空界限,让典籍中的“礼乐文明”可触可感。在仪式体验中唤醒青少年对中华文脉的敬畏之心,树立文化传承使命感。 为“传统文化+”跨学科实践提供鲜活案例,助力学校德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清明节有了更多的认识,感受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精髓,同时大家也深深感受到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珍惜幸福生活,从身边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涤荡心灵的旅程。当清明细雨浸润大地,少年们种下三颗种子:纪念馆里红色的信仰,博物馆中文明的星光,文庙内传承的担当。这,便是清明节最美的成长礼。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