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经典智慧链接:</b></p><p class="ql-block">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孝经》事君章第十七</p><p class="ql-block"><b>解释</b>:君子侍奉君王,在朝为官时,应思量如何尽忠,图谋国事;退居在家时,又当思量如何去纠正补救君王的过失;对君王好的行为,应帮助他发扬;对他不好的行为,则应当纠正补救,所以君臣上下能够相亲相爱。</p><p class="ql-block"><b>解读</b>:这句话体现了一种理想的君臣关系和臣子的道德准则,强调臣子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通过积极的行为来维护良好的君臣关系,以实现国家的稳定和治理。同时,也包含着自我反思和提升的要求,对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进思尽忠”可启发家长培养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感。</b>例如,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如帮忙做家务、照顾长辈等,鼓励他们尽心尽力完成任务,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学校里,也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为集体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b>🌷“退思补过”提醒家长要引导孩子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b>比如,每天晚上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当天的经历,让孩子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有待改进。当孩子犯错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弥补过错的方法,从而不断完善自己。</p><p class="ql-block">🌷<b>🌷“将顺其美”告诉家长要教导孩子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给予肯定。</b>如在家庭聚会中,引导孩子观察长辈或兄弟姐妹的优点,鼓励他们表达欣赏之情。在学校里,也让孩子学会欣赏同学的长处,这样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能让他们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p><p class="ql-block">🌷🌷<b> “匡救其恶”启示家长要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当孩子发现家人或朋友有不好的行为习惯时,鼓励他们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并一起寻找解决办法。这不仅能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