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考点归纳(十六)

星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幼儿园一日生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思维导图</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考点归纳 </p><p class="ql-block">1、一日生活的含义</p><p class="ql-block">广义的一日生活:幼儿在幼儿园里的一切活动。</p><p class="ql-block">狭义的一日生活:幼儿在幼儿园除教学、游戏活动以外的一切活动。又称为日常生活活动。</p><p class="ql-block">2、一日生活活动的功能</p><p class="ql-block">幼儿尽快适应托幼机构生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p><p class="ql-block">幼儿愉快地度过每一天。生活的过程是幼儿的相关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的学习、练习的过程。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p><p class="ql-block">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大部分的学习是生活化的、游戏化的教育活动,就是日常生活本身。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教育价值。</p><p class="ql-block">3、一日生活活动的特点</p><p class="ql-block">自在性:日常生活活动是一种具有自在性特征的活动,没有时间的限制,也没有确定的地点,没有固定的内容;有集体活动又适应其自在的需要。生活活动往往是自然的、自在的。</p><p class="ql-block">习惯性:学前儿童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并具有反复的特点。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重点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小事做起。</p><p class="ql-block">情感性:一方面,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幼儿不断克服困难,去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另一方面逐步学会关注和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和需要,也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及人际交往能力。</p><p class="ql-block">4、一日生活活动的指导原则</p><p class="ql-block">保教结合原则:在全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 确保幼儿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p><p class="ql-block">主体性原则:始终将幼儿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p><p class="ql-block">个别化原则:在关注全体幼儿的同时,还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有效方式,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一致性原则:教育要求的一致性。一是活动要求从小班到大班,应一致地、一贯地加以培养。二是保教人员之间也应相互协调,要求一致。三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协调、步调一致地做好幼儿生活活动的指导。</p><p class="ql-block">5、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组织与指导要点</p><p class="ql-block">从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从本园的实际出发,还要从各班年龄实际出发,建立起正确、合理的生活常规。</p><p class="ql-block">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保育与教育,需要保育员与教师的默契配合。</p><p class="ql-block">一日生活活动是施教的机会。</p><p class="ql-block">6、接待幼儿入园环节要求</p><p class="ql-block">接待幼儿: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入园,要主动向幼儿问好。礼貌地向家长问好,了解儿童在家的情况,听取家长的要求和意见。双方对需要及时商洽的问题交换意见,做好个别幼儿的药品交接工作。</p><p class="ql-block">晨检:</p><p class="ql-block">执行人——可以由带班教师负责,也可以由专门的护士、保健教师负责。</p><p class="ql-block">工作重点——检查幼儿的身心状况,以便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p><p class="ql-block">一般方法——四看:看精神、看脸色、看皮肤、看眼睛。二摸:摸幼儿额头和手心是否发热,摸腮腺和淋巴是否肿大。三问:幼儿在家吃饭情况、睡眼是否正常,大小便有无异常。一查:检查幼儿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p><p class="ql-block">活动指导:</p><p class="ql-block">值日生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中大班幼儿参加活动室的清洁工作,既发展了动作、熟练了技能,又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和相互友爱的优良品质,促进幼儿独立性与自信心的发展。</p><p class="ql-block">分散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晨间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由选择玩具、自由选择伙伴,给幼儿自主权。</p><p class="ql-block">7、早操环节要求</p><p class="ql-block">早操以体操为主并配以跑步、体育游戏、器械活动等,其主要目的是锻炼幼儿的身体,培养幼儿的团体精神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p><p class="ql-block">8、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环节要求</p><p class="ql-block">教师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组织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活动。强调计划性、组织性、目的性。</p><p class="ql-block">9、间隙活动环节要求</p><p class="ql-block">间隙活动是使幼儿大脑获得休息,调节幼儿身心的有效方法。活动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尽量安排在户外进行,让幼儿玩得愉快,休息得好。间隙活动时间里,教师要提醒幼儿上厕所、喝水。</p><p class="ql-block">10、班级幼儿饮用水管理基本要求</p><p class="ql-block">根据季节变化供应冷暖适度、符合卫生标准的生活饮用水。</p><p class="ql-block">按时组织幼儿集体喝水,每日上、下午各1—2次。</p><p class="ql-block">保证幼儿按需喝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杯子随渴随喝。引导不爱喝水的幼儿喝水。</p><p class="ql-block">注意安全,谨防热水烫伤。</p><p class="ql-block">11、游戏和自由活动环节要求</p><p class="ql-block">游戏时间可以组织幼儿玩各种游戏,也可以组织户外自由活动。</p><p class="ql-block">游戏活动应丰富多彩,尽量安排在户外进行,要注意动静交替。注意饭前半小时转入安静活动。</p><p class="ql-block">自由活动:又可称自主和自选活动,其特点是“自由”,了、即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自己选择玩具材料、自己选择玩伴,自由地交谈、自由地娱乐和游戏。</p><p class="ql-block">教师的指导:为幼儿的自由活动创设条件,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充足的玩具材料;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由活动中的教育契机;严格安全管理等。</p><p class="ql-block">幼儿的要求:学会与同伴商议、分享、轮流、合作;会在同伴的交往中协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活动后,要求幼儿参与收拾场地,整理用物等。</p><p class="ql-block">教育功能:</p><p class="ql-block">有利于充分发展儿童的交往能力——自由活动中,幼儿会自然地学会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等,学会用商量、请求的口吻与人说话,同时幼儿自由地组合,增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和时间,在交往中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发挥。</p><p class="ql-block">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自由活动中,孩子可以自己去自由选择和谁玩、玩什么、怎样玩等,不仅能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且还能产生精神上的快乐,让孩子得到愉悦的健康情感。活动中孩子间的积极交往会逐渐让孩子懂得如何去对待自己和别人,学会谦让,学会关心他人,从而培养孩子的爱心,进一步发展了儿童间的友情。</p><p class="ql-block">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自由活动不仅让幼儿通过活动掌握了各种技能,更让丰富的材料满足儿童探索的需求和获得探索后成功的喜悦。同时儿童可以接触到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兴趣、不同个性的小伙伴,他们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也在学习如何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发展了合作能力。</p><p class="ql-block">12、盥洗活动环节要求</p><p class="ql-block">在饭前10~15分钟组织幼儿盥洗。盥洗应使用流动水,每个幼儿要用各自的毛巾。让幼儿按顺序或分组盥洗,同时还要教会幼儿正确洗脸、洗手,正确使用肥皂、毛巾,教会小班幼儿漱口和中大班幼儿刷牙。冬季要教幼儿使用润肤霜。让幼儿知道生活用具个人专用的道理;指导幼儿学会洗手洗脸、刷牙的动作技能;养成主动洗手、刷牙、漱口、洗脸、洗脚、洗头、洗澡、剪指甲的习惯等。</p><p class="ql-block">13、进餐环节要求</p><p class="ql-block">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午睡后的点心。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幼儿园要制订正确的饮食制度。幼儿进餐必须定时定量,开饭要准时,进餐问隔时间应为3.5—4小时。</p><p class="ql-block">准备进餐——教师带领值日生布置好餐桌,准备好餐具,为幼儿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进餐环境。</p><p class="ql-block">进餐过程——观察幼儿的食量,及时添饭,注意培养幼儿文明进餐的习惯;要教给幼儿正确的坐姿和使用餐具的方法;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偏食;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洒饭菜,不弄脏衣服,不东张西望,不大声讲话。</p><p class="ql-block">进餐结束——幼儿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并把餐具、椅子整齐地放在指定的地方。教师要培养幼儿饭后擦嘴、漱口的习惯。</p><p class="ql-block">14、睡眠活动环节要求</p><p class="ql-block">午餐后要组织幼儿午睡,寄宿制幼儿园还要组织幼儿晚上睡觉。</p><p class="ql-block">照顾好幼儿睡眠的三格标志:一是按时睡、睡得好、按时醒,醒后精神饱满愉快。二是睡够应睡时间,要以幼儿为主,不能任意减少或增加睡眠时间。三是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和习惯。</p><p class="ql-block">15、劳动环节要求</p><p class="ql-block">幼儿劳动的内容时间、劳动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注意字例 、卫生。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任务的好品德,不能把劳动作为惩罚幼儿的手段。</p><p class="ql-block">16、入厕活动环节要求</p><p class="ql-block">保持厕所整洁;悉心照料幼儿入厕;入厕的时间要灵活;会从幼儿的排便中发现疾病的征兆;建立常规,教幼儿学会使用便器、厕坑和手纸的方法;培养幼儿定时大便的习惯等。</p><p class="ql-block">17、散步环节要求</p><p class="ql-block">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长时间步行,可以锻炼幼儿的毅力、耐力和组织性,引导幼儿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要让幼儿充分接触自然界,尽情地走,尽情地玩、通过各种感官立体感受自然界的美。</p><p class="ql-block">18、实验操作活动环节要求</p><p class="ql-block">提供幼儿使用的工具,指导工具使用的方法,鼓励幼儿多实践,逐步积累使用多种工具的方法。</p><p class="ql-block">19、收拾整理活动环节要求</p><p class="ql-block">教师自身也应养成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教室内的物品应摆放整齐。教会儿童整理玩具、物品的方法。及时指导个别儿童,一是对玩具乱扔乱放的儿童;二是对不愿动手的儿童;三是对动手能力差的儿童;四是对“毛手毛脚”的儿童。</p><p class="ql-block">20、离园环节要求</p><p class="ql-block">幼儿做好结束工作,引导、帮助幼儿做好清洁和整理工作,确保环境整整齐齐,个人仪表整洁,并要提醒幼儿带好回家的物品。组织离园前的总结性谈话,对一日或一周生活进行简单小结,表扬鼓励幼儿,提出回家的要求,让幼儿高高兴兴地回家;根据需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情况和听取家长的意见;严格执行接送制度,对暂时不能回家的幼儿要个别照顾、妥善安排、适当组织活动,消除幼儿因等待家长而产生的急躁不安情绪。</p><p class="ql-block">21、晚间活动环节要求</p><p class="ql-block">全托幼儿园晚间活动是一日生活活动的组成部分,可组织安静、活动量小的活动。</p><p class="ql-block">22、日常生活活动组织的共同点</p><p class="ql-block">创设适宜的环境;</p><p class="ql-block">教会儿童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p><p class="ql-block">注重个别差异,进行个别指导。</p><p class="ql-block">23、日常生活活动的保育与教育</p><p class="ql-block">悉心照料与积极培养相结合:对儿童的生活予以全面、细心的照顾。注重教养结合,养中有教、教中有养、教养并重。</p><p class="ql-block">充分挖掘生活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抓住生活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利用游戏指导生活活动: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教师就可充分利用游戏活动来发展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p><p class="ql-block">家园共育,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对儿童在幼儿园或在家的生活情况、能力、行为表现等与家长定期、经常地沟通,使家长能感受、体会孩子在自理过程中的能力与进步,向家长宣传从小培养儿童自理能力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的自理行为和生活习惯能在一致的教育环境中养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