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实验小学六六班同学“写着玩儿”作品展示(二十五)

夭夭桃花

李老师“写着玩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也来聊聊愚人节</b></p><p class="ql-block"> 昨天是愚人节,身边的同事无人想起,可能因为是西方文化与我们有错位,也可能是忙碌的工作消磨了我们的幽默感,让我们无暇关注这些生活的小乐趣。但我们班的学生却因此搞得特别火热——课堂上出现了不少笑声,日记里也多了很多关于愚人节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难道昨天没有更有趣的事吗?我仔细回忆着,中午我们在四楼演播厅精心筹备了一场关于长葛历史的报告会,还邀请了网红“长葛老陈”来讲解,可全班只有一名同学在日记里提到这件事。由此可见,与校园活动相比,愚人节更受同学们欢迎。</p><p class="ql-block"> 回忆孩提时代,自己似乎也有类似的情趣:愚弄一下别人,也娱乐一下自己,一个小小的玩笑,能让自己快乐好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被生活磨砺木讷了,笑点也慢慢变高了,这种简单的情趣便悄然消失。看到同学们如此喜欢这个节日,我便特别查阅了相关资料,这才发现关于愚人节的来历说法有不少,最多的是来源于法国。</p><p class="ql-block"> 据说1564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推行格里高利历(阳历),将新年从4月1日改为1月1日。部分守旧者拒绝接受新历法,仍坚持在4月1日庆祝新年。改革派为嘲弄这些守旧者,在4月1日赠送假礼物、举办虚假庆祝活动,称他们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这一传统逐渐演变为愚人节,并传播至全球。</p><p class="ql-block"> 我顺便也了解了更多关于愚人节的趣闻。“愚”人首先是一种幽默和滑稽,能产生喜剧效果,给人们带来快乐;其次,它也是人们无意识力量的一种释放方式。现代愚人节更多关注精神上的快乐和放纵,非官方、非宗教色彩,充满激情且丰富多彩,但背后依然隐藏着人类的狂欢精神。</p><p class="ql-block"> 看来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节日,无关宗教信仰,无关爱国情怀,也不需要很强的仪式感,自然也不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几句话就能快乐好久,难怪同学们这么喜欢。</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不由得想聊聊同学们之间的愚人行为:他们喜欢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比如谎称老师要喊某位同学,告诉全班同学语文老师要占体育课,或者说“某某某的鞋带开了”“某某某在背后说你坏话”。每次得逞,教室里就会传来银铃般的笑声。</p><p class="ql-block"> 但也有一些玩笑让我担忧。比如骗某同学蹲下,然后将腿从他身上跨过;在他背后贴一张写着“坏蛋”的纸条——这就含有侮辱性质了。更严重的是趁同学不注意拉走板凳让其坐空,趁同学写作业时系住他的鞋带让其摔跤。这些行为不仅会让被骗者陷入尴尬境地,甚至还会造成人身伤害。</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可能只顾着取乐,没有考虑这么多。但我们不能忽视被捉弄者眼中瞬间闪过的慌乱,不能忽视那些看似无伤大雅的“惊喜”背后的安全隐患。</p><p class="ql-block"> 我想真正的愚人节智慧,在于用善意搭建舞台,让笑声在安全边界内绽放。就像厨师掌控火候,玩笑的分寸需要精准丈量。毕竟,节日的真谛不是愚人,而是用智慧的善意,让每个灵魂都能沐浴在发自内心的笑声里。</p> 张锦泽“写着玩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张作霖人物分析(三)</b></p><p class="ql-block"> 我叫张作霖,1875年3月10日出生在辽宁海城,家中并不富裕,咱这学问也不多,但好耍点小聪明。赶上乱世,凭这脑袋也算是一方势力。 </p><p class="ql-block"> 这一生中,我闯过刀山火海,爬过死人堆,最终上了山成了土匪。恰逢战事,也就顺势崛起了。人们抬举我叫声“东北王”,熟悉之后都叫我“老疙瘩”。大业初期缺少装备,无奈朝小日本买点儿或借点儿。妈了个巴子的,那小鬼子不知好歹,还想占我便宜。再横能横过土匪啊?最后也是让小日本无能为力。 </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发动了直奉战争,妈了个巴子的,那吴佩孚让我损兵折将,后面还偷袭我,真不讲武德..... </p><p class="ql-block"> 再往后,我成为了陆海军大元帅,又引得那小鬼子嫉妒。在一次撤退中,妈了个巴子的,小日本把老子给炸了,就此结束了我这辉煌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走过南,闯过北,当过木匠,耍过嘴,当过兽医和土匪。早期丧父,母亲改嫁,无人安慰,我只得孤苦伶仃创下基业。儿子出生在马车上,创办过高校讲武堂,我让东北万事昌。可惜封建卖国被万人骂,我劝你别用君子那一套来约束我——有利我蹦的高,无利我守一方安宁,我乃东北王。</p><p class="ql-block"> (以上脏话为突出人物,并无恶意)</p> 六六班同学们“写着玩儿“” <p class="ql-block">  一直想尝试让同学们写“词串文”,但又不敢放手,近日学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便想让同学们练一练“词串文”这一特殊的“写着玩儿”形式。我先告诉同学们,什么叫“词串文”——</p><p class="ql-block"> “词串文”就是将新学到的或者新积累到的词语通过写或者说一段话甚至几段话的形式用起来。这样既可以很好的巩固、理解生字新词,同时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p><p class="ql-block"> 今天阅读大家的“词串文”式“写着玩儿”作品,感觉别有一番风味儿。</p> <p class="ql-block">《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的词语有“残暴、匪徒、法庭、酷刑……”看上去有点血腥,要想写好还真不容易,话不多说,我们一睹为快。</p> <p class="ql-block">张逸轩编写了妹妹挨打的过程,建议不要让妹妹看到,否则……</p> <p class="ql-block">郑子皓懂得真多!这篇《排雷专家》简直像一篇小小说!</p> <p class="ql-block">说到小说,赵怡琳这篇更神奇,有国家,有正面人物,还有反面人物,当然还有美好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我们家的资本主义压迫者是谁?表哥,表弟,还是爸爸?(王子霖)</p> <p class="ql-block">胥涵茜的《巷内抓捕》,描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杨森描写“狂风”用上了21个词语,语言颇有趣味!</p> <p class="ql-block">崔钰彤分析了“闹革命”与沉默的不同结果,颇有道理。</p> <p class="ql-block">宋欣峰叙述了夏明翰的故事,把21个词全部都用上了。</p> <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彭怡萱同学借爸爸讲《夏明翰》故事的方法也用上了21个词语。</p> <p class="ql-block">孟立果用这些词语再现了江姐受刑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马琪涵给《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新增加了与食人族打斗的环节。</p> <p class="ql-block">黄昱硕改编后的《格列佛游记》丝毫不比原著差。</p> <p class="ql-block">僻静的地下室发生着揪心的一幕!(张锦泽)</p> <p class="ql-block">寒假里,同学们看了红岩这本书,这次刚好能用上。</p><p class="ql-block">耿烁改编的《红岩》增添了一个新人物,很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刘子骁再现了成岗被注射药物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吴心岚再现了共产党人面对刑罚时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尝试“词串”写着玩儿还有很多不足,下一次我们要改进,相信同学们一次比一次写的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