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母亲

任瑞珍

<h3>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一年一年的思念,一次一次的回忆,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的父亲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父母亲离开我已经十多年了,以前在清明节的这一天,我能在坟前哭喊着:“爸妈,我来看你们了,我想您了!”能把自己的委屈与苦衷倾诉出来。现在我也想趁这个日子再痛痛快快地喊一声:爸妈我来了,我给你俩送好吃的了发泄出我对爸妈的所爱。然而,爸妈你们知道吗?我连这个机会都失去了,不能爬坡上山了,连走路都很困难,只好让四弟捎份纸给您也表达我对您二老的感恩之心。在心里默默祈祷我的爸妈在天堂里永远幸福!用这种行式来悼念我的父母亲。</h3> <h3>  父亲年轻时的照片。</h3> <h3>  父亲晚年时的照片。</h3> <h3>  我的父亲于一九二九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生,于二零零九年农历十月二十七日去世。享年80岁。父亲出生于兵荒马乱年代,生长于贫困潦倒年代,生话于经济困难年代。我的爷爷身体不太好,空闲之余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在那个年代里本来生活就很拮据,更是雪上加霜。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父亲九岁时为了填饱肚子,和村里年长他一岁的两个哥哥到南窑担煤卖炭。鸡叫头遍(大概是五点钟左右)就要起床往南窑走。当时野狼猖獗,我父亲胆子小,在回来的路上害怕狼追过来,他总是夹在两个哥哥中间走。有时后面的哥哥想超越他,他就把扁担横着担,(当时是羊肠小道只能走一人),就这样一个九岁的孩子干大人的活,在心里埋下了只有奋斗才能生存的种子,整整奋斗了一辈子。<br>  我的父亲是一位平易近人,上进心强,有担当的男子汉,他是村里团支部书记,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我父亲忙的不可开交,组织村里的年轻人搞文艺宣传活动,既要选演员又要张罗乐器爱好者,把村里的青年人集合在家的院子里又是唱又是跳。累了、渴了有母亲这位得力助手烧水、做饭热情地招待他们,在父亲的带领下我村的文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在县里是榜上有名之村。<br>  我的父亲是一位勤劳朴实、勤俭持家的人。从我记事起,父亲是个种庄稼的能手,别人在地里种的是玉米、瓜、豆角之类的农作物,而父亲种的是茴子白菜,父亲把长熟的菜送到各个单位的食堂里或是学校的食堂里把菜卖掉变成现金。给我们姐弟买衣服及日用品,交我们上学的费用。父亲的思想超前也是我们家的光景越过越好的原因之一。<br>  在我家的三间房子里装有石磨,父亲牵着驴把驴套在磨杆上,用布蒙住驴的眼睛,让驴拉着磨不停地绕着磨盘走,奶奶忙着往磨孔里加食材,把磨碎的面粉用箩筛出细面粉,再把筛出来的渣放入磨孔继续磨,一遍一遍地重复着,直到把食材都磨成面粉为止。父亲把一袋一袋的玉米扛回来,再把一袋一袋的面粉装好。安排好奶奶磨面,他又去地里干活去了。<br>  我父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紧跟时代步伐的前行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村用上了纲磨,用电带动钢磨磨面,父亲承担起用钢磨磨面的工作。村里还给他配了一个半劳动力(就是刚初中毕业的女孩称半劳动力)。父亲起五更睡半夜把磨坊的生意搞得热火朝天,乡下的粮食都要用驴驮到磨坊让父亲加工成面粉,中午根本顾不上回家吃饭,我和母亲给父亲送饭是常事。<br>  我父亲是副业队的队长,做豆腐的能手,又是做砖坯、瓦坯会烧窑的技术人才,在他手里烧出来的砖和瓦既不焦又不生,坚固耐用非常漂亮。公社成立了钢瓦厂,领导干部亲自到家请父亲去做指导工作,公社又成立了面粉厂,请父亲到面粉厂当技术工。改革开放时期。父亲又回到村里承包了磨坊,父亲成了远近闻名的“磨官”,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七十二岁那年,弟弟让他辞退了磨坊的工作,在家休息该享受晚年的生活了。父亲不情愿地呆在家里,这时候我们七个姐弟都早已成家立业了,都有了各自的小家庭,父亲孙子外甥一大群,劳苦了一辈子的父亲患上了膀胱癌。父亲宽大的胸怀没有被病魔压垮,他每天坚持洗自己的脏衣服和血裤子,从来不让我们帮忙洗,一直延续了七年之久病症转移到了肺、肝及其它器官,父亲抗争不过病魔最终输给了它,父亲安祥地走了。人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母亲失去了一起生活了六十多年的父亲,情绪低落,精神恍惚,一度时期,本来就不爱多言的母亲一天说不了几句话。看着母亲失落的样子,我曾多次落泪。</h3> <h3>  母亲年轻时的照片。</h3> <h3>  母亲晚年时的照片。</h3> <h3> 我的母亲生于1931年农历3月19日,于2016年农历10月10月去世。享年85岁。我的母亲温柔善良,不爱多言,心灵手巧又勤快,得到了奶奶的器重和爱护,她从奶奶身上获得了母爱。她们婆媳和睦相处,从我记事起从来没有见她们争吵。<br>  我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裹着的小脚解放后把小脚放开了,长着一双不大的小脚,身着一件带有补丁的兰色有大襟衣服,黑色的裤子前膝上补有和黑色不相称的补丁,头戴一条浅色晒白的头巾。具有中国妇女共有的特征。为人诚恳,吃苦耐劳……母亲为了我们兄妹七人含辛茹苦。白天下地干活,睌上在煤油灯下为我们缝补衣服,纳底、做鞋全靠她一人做(当时没有卖衣服的)。还要养鸡、兔、猪为我们凑上学的费用,母亲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地里和家里忙碌着。母亲为了我们上学,成家立业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辛苦,最终将我们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养大成人,结婚生子想想真得不容易呀!<br>  小时侯,总想着快过年,因为过年能吃上一顿白面饺子还能穿上一件新衣服。而母亲始终穿着那件旧蓝布衫,越洗越白,补丁一年比一年多,在那苦难的岁月里,哪怕是玉米面窝窝头能吃饱也行。家里穷,饭菜基本上没油水,每次吃饭,母亲总是让我们先吃,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在她心里只装着我们兄妹七人,我们吃饱了是她生活中最高兴的一件事。她的默默奉献也毫无怨言。<br>  我2011年住进了单元楼,宽敞明亮的屋子,新买的家具,安装的厨柜与厨房用具,心里很舒畅。第一个想到是让我妈来住一段时期享受一下住楼房的感觉。妈来我家后,吃过早饭总要躺在沙发上睡一觉,我洗碗拾掇完毕,她就醒了。有一天她醒了对我说:“你领我去看看你大舅哇,我想不起来他住哪儿了?”我随便回她一句:“我大舅住小二楼,生活很好,等我有时间带你去吧。”(我的大舅早已去世多年了)第二天醒来后说:“小狗去哪儿了?怎么我好多时候不见他了?”(小狗是我二弟的小名,他意外事故己经去世8年了)我回答她:“他已经去(英国)了,老婆去北京了,他们走时没有告诉你?”妈说:“没有。”看见她那垂头丧气的样子,我的心忐忑不安,借口到卫生间,关住门哭了一阵。妈少言寡语把对儿子的思念和爱藏在心里整整8年,从不提起他的名字。这两次醒后简单的问话,又发现妈的眼神迟缓和有时发呆的样子,我怀疑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了。可怕的病症我不敢面对,又不敢言出。快到腊月的一天,妈拒绝吃饭,我好说呆说不吃饭,要喊着回家,这是我见过妈第一次生气,妈性格温柔善良,从来不发脾气,后来才证实是病情发作的原因。我无奈,只好给我弟弟打电话把妈接回家。母亲的病一天天加重,有时不吃饭,还冲着你端的碗打去。有时连儿女也不认识每天昏睡,妈病重后在床上躺了整聚四年多,受尽了病痛的折磨,骨瘦如柴,她用坚强的毅力咬牙不言,从不叫喊一声。孝顺的四儿守候了他四年多。<br>  母亲的一生和大多数人一样,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在我们儿女眼里是那样的伟大,如同一座丰碑矗立在我们的心里,敬爱的母亲被上天无情地带走了与我们阴阳相隔,我再没有机会聆听您慈爱的呼声,再没有机会尝母亲的菜肴,再没有机会在您身边倾诉我的烦恼和委屈,再没有机会给您端上一杯热茶,添置您喜欢的衣裳……<br>  每当想起妈妈等着我回家站在门口张望的情景,由衷的思念似乎浮现母亲的身影,当我把高兴事告诉您时,妈的脸上会堆满笑容。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您的烦恼,您的呵护,您的欢笑一切的一切都变成了挥之不去的记忆。<br>  我的父母亲在那困难的时代里把我们养育成人,成家立业,把一生无私的奉献给了我们兄妹七人真得不容易呀!感谢您二老对我的养育之恩!爸妈我想您了!我不能前去上坟给您二老烧纸,无奈,只能用这种形式写出我对您二老的思念!如果真得有来世,我还要侍候爸妈。永做您孝顺的女儿!<br> 2025年4月3日清明节前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