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明作七言》</p><p class="ql-block">细雨凝烟染旧痕,青衫扫墓至松门。</p><p class="ql-block">铜斗犹温三径土,茶香漫渡九泉魂。</p> <p class="ql-block">转眼清明又到了,思念亲人是人之常情。我的生身母亲要正是革命烈士,但是她的烈士待遇一直是由我的外祖父和外祖母享受,每人每月4块钱(当年小米1斤1角钱,玉米面7分钱1斤,4块钱是农村一个人一月的口粮)。外祖父和外祖母去世之后由我奶奶享受,这时的烈属的待遇因奶奶有子女供养,就不按月给钱了,只有过年节给些慰问品,1986年奶奶去世之后才转到我这里,所以我的烈属证是1987年才办的。现在的烈属待遇比过去好多了,“八一”节“十一节“都给慰问品,另外过年还给我1300元。</p> <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梨花盛开,亲人们祭扫。</p> <p class="ql-block">这是晋县民政局。为我的生母在老家地里立的墓碑。</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父亲张英和我继母张永森在天堂公墓的墓碑。</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1950年初,我继母把我从老家接出来到了重庆,穿上了皮鞋和新衣服,照了一张相给我奶奶报平安。当年武汉到重庆之间还没有解放,是继母找首长,我们坐飞机从武汉飞到了重庆。当年父亲不到30岁,已经是团级干部了,继母也不过才22岁。现在父亲和继母都已去世,清明之祭我怀念他们。</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父亲和继母1948年穿军装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幼年时的我,也是我的第1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是我的生母要政。应该是1942年正怀着我时照的。</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我父亲(后排右),继母(后排左),岳父(后排中)和我(前排)7岁的时候在重庆西南军区时照的。我的父亲和岳父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老战友,一块儿解放南京和重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和老伴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照片是我刚参军时和父亲继母照的相片。四人照中的小女孩是我的小妹妹张小英。是中央电视台的高级编导记者,已退休。</p> <p class="ql-block">1955年时,我父亲己经是团政委了,仅授少校军衔,不久就提中校了。</p> <p class="ql-block">我和父亲同时穿军装。</p> <p class="ql-block">我的岳父和岳母现在已经到了北京的八宝山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北京大兴的天堂墓园。</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蔡家的墓园了。</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张英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区委书记,县武装部副部长领导着一支抗日武工队,活跃在冀中平原上,解放战争中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和进军大西南,解放后在中央广播事业局(现在的广电部),担任中央广播文工团的主要领导,1984年6月23日去世。</p> <p class="ql-block">我的继母张永森,出生在于衡水一个中医世家里,1946年初中毕业即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淮海战役,进军大西南,于1998年12月10日去世,是装甲兵的离休干部。</p> <p class="ql-block">我的岳父蔡书云1938年14岁时加入了八路军,抗日战争中多次负伤,解放战争中和我父亲是一个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和进军大西南,解放后曾担任邓小平的卫士长,跟随邓小平一起到北京工作,离休前是农业部的办公厅主任。2008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我的继母徐荠生是淮安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1948年加入新四军,解放后入人民大学深造研究生毕业 ,离休前是清华美院的教授,曾担任系党支部书记,2018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愿親人们在天堂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