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接到首届清明纳西祭祖活动邀请时,我们既兴奋又忐忑。”张秀辉团长如是说道,纳西族民间舞蹈《阿拉莫什尼》也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趁这次祭祖活动,我们想把这个节目演绎出来,但这个节目对服饰要求极高,但团队演出经费几乎为零。是放弃机会?还是迎难而上?微信群里的那句"我们自己来做!"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布料猎人秦国华、杨丽梅两位老师到各个裁缝店去探店选物料选布料,找了很多家都没有找到十分称心如意的,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最后也只能勉为其难选了一些比较适合节目的作原料。</p><p class="ql-block">设计智囊团是我们团长张秀辉老师和杨丽梅连夜制作样板图,参考东巴经卷中的吉祥图案,制作了样品出来得到了编导老师认可后马上成立私人定制工坊,舞蹈队员变身裁缝,从制作到完工连针脚都藏着纳西族的日月图腾,</p> <p class="ql-block">在咱们艺术团,有两位“宝藏姐姐”不得不提,那就是罗秀芬和郭莲英。平日里,她们的为人热情、豁达的处事就令人赞叹,这次自制服饰,更是让大家见识到什么叫“高手在民间”。从挑选布料,到裁剪、缝制,每一步都饱含着巧思。一针一线,缝进去的是对艺术的执着;一裁一剪,塑造出的是舞台上的惊艳。多亏了这两位心灵手巧的姐姐,让我们在舞台上有了别样的风采,她们就是艺术团的“宝藏”,实至名归的服饰制作大师!</p> <p class="ql-block">再看看咱们的秀春姐和阿霞那轻松的用剪刀裁剪布料,仿佛在舞台上舞蹈丝滑自如。</p> <p class="ql-block">孙万铃老师因为长时间用剪刀用力过度手上都起大泡啦。哈哈,看来还是要经常练习!</p> <p class="ql-block">林妹妹也在飞针走线呢。</p> <p class="ql-block">和志芬也三番五次回家拿材料和工具,能够提前完成演出服饰多亏了她的无私大爱。</p> <p class="ql-block">没有金线银梭,便以真心为引;缺少绫罗绸缎,就用热爱裁衣。当《阿拉莫什尼》的歌声响起,我们看见的不仅是非遗的活态传承,更是一个团队用双手编织的文化信仰。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清明祭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