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平江,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全国响当当的革命老区,离我居住不到100公里的旅游胜地,我却未曾去过,但她就是这般让我魂牵梦萦!</p> <p class="ql-block"> 机会来了,单位组织我们去平江学习,我怎能错过呢?阳春三月,春风拂面。我们一行40来人坐上豪华大巴在晨曦中向平江进发。</p> <p class="ql-block"> 闭上眼睛,思绪万千,脑海中涌现了关于平江的各种红色传奇故事与旅游景点。小时候听老人讲,平江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在那个贫困的山区里走出了63位共和国的将军和7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是全国三大将军县之一。望着车外,享受沿路风景,心随着大巴飞转的轮子早已飞向平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巴经过京珠高速转杭瑞高速再转平汝高速就进入平江境内。顿时,车内的同事们惊讶不已:平江不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吗?怎么看不到贫困的迹象?——宽阔的水泥路村村相通,楼房别墅错落有致,小车穿梭乡间公路,还有那路边竖起的高大上的旅游广告牌“亚马逊水上乐园”“石牛寨欢迎您”“美丽的油菜花等你来”……</p> <p class="ql-block"> 乍暖还寒的早春,清晨屋顶还见白霜,但在平江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我怎么也感受不到寒意,而是春风拂面,暖意融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惊讶与议论之间,大巴在一个叫着安定的镇子停下。我们走下车来,平江七中的老师和学生早早就等候在这里。他们操着平江口音,我们听得不是很懂,但从他们的微笑、皓齿中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大方,厚道、淳朴。</p>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听了两堂精彩的高三复习课。上课的老师普普通通,课堂上没有花架子,有的就是执着与实效。整个课堂教学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学理念,摸清学情,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用岳阳市教科院苏朝栋老师的话说:“这是一堂很好的高三复习课,值得全市推广。”课后,我们与七中的领导、老师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交流,从中,我们感受到平江作为一个革命老区对教育的热爱和重视,我们自叹不如。他们的管理者深入教学一线,身肩数职;他们的普通教师扎根学校,爱校如家。校园没有纸屑,没有喧哗,有的是朗朗书声和课间活动的身影。平江七中是一所农村高中,近几年蓬勃发展。他是平江教育乃至岳阳市教育的一张名片。平江教育有了这些像平江七中这样的教育轻骑兵,也势如破竹,蒸蒸日上。在平江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暖暖的春意,就像那满满的金灿灿的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 带着暖意,带着依恋,我们离开七中向下一站长寿镇进发。车上,同事们开始谈论长寿镇了。有的略知一二,但说不出个中原委。有的道听途说也只能自圆其说,编吧!还有的干脆拿出手机百度一下,来个痛痛快快—— 话说古时,有位翁姓老人,80岁时游方道士交给他一个锦囊,告知一百年后会有一位贵人来拆看。在老人180岁寿诞时,刘伯温刚好路过此地。老人将锦囊取出,刘伯温拆开一看,原是一偈:“寿高三甲子,眼观九代孙;若问送终子,浙江刘伯温。”老人闻言,哈哈大笑而逝。刘伯温便将此地取名长寿。说起长寿镇,确实充满传奇色彩。谈笑间,我们到了长寿镇。走下车来,两种味道扑鼻而来:淡淡的油菜花味和浓浓的豆腐干味。</p> <p class="ql-block"> 我们寻着味道来到一家镇上颇有名气的豆腐干作坊。师傅们正干得热火朝天,见我们来了,赶紧停下手中的活,忙不迭地招呼我们这些馋嘴。我们也不讲斯文,每人手操牙签伸入盆中,一串串香喷喷的豆腐干早已成了我们口中之食,味道地道、正宗!我们边尝边与师傅们聊起豆腐干。师傅们,谈起豆腐干,如数家珍,从古谈到今,还谈到将来。有一个师傅指着地上一堆堆纸箱兴奋地对我们说:“你们看,这些都是我们的产品,都是客户提前两个月订的货,我们的产品还打算漂洋过海出国呢?”看着他们个个满脸高兴的劲儿,我们也跟着高兴起来。最后,我们半买老板半送,每人提着一袋刚做的豆腐干踏上去长寿人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 长寿人家离集镇大约二十分钟的路程,大巴一个哈欠就到了。打开车门,走下车来,一大片一大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映入眼帘,逼得我们睁不开眼。待我们回过神来,一块“长寿人家”招牌出现眼前,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引领我们进入长寿人家。沿路,树木葱郁,菜花飘香,还有那吸人眼球的稻草造型——牛喝水、羊吃草、人担粪的模样。这里,不少人家的墙壁上画有农耕的图景。不远处,人家屋顶炊烟袅袅升起,有人说,那就是我们今晚就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来到目的地,已是夕阳西下时。长寿人家的屋舍被晚霞镀上一层金 黄。屋后的竹林曳曳生风,呼呼作响;屋前的田间地头更是金黄一片。老人围坐一起,手把茶杯,有说有笑。小黄狗围着老人打转转,不时用舌头舐舔老人的鞋子、衣服,有时把头紧紧挨着老人的腿。柴堆旁,黑母鸡带着小鸡觅食,晒衣竿上立着几只金羽红冠公鸡,它们引吭高歌。水田里,池塘边,几个中年人正在打鱼,嗡嗡的打鱼声吸引来放学回家的孩童。大人们一声呵斥,他们又各自回家做功课去了。公路上可热闹了:有老农牵着小黄牛过身的,有染着红发的妇女带着小孩玩耍的,有老农妇扛着锄头往家赶的,有青年骑着摩托车飞驰而过的,有孩子骑着自行车的,还有父子俩结伴跑步的,有放着音乐跳舞的……</p> <p class="ql-block"> “开饭啦!”一声长长的吆喝,把我们拉回餐桌旁。十大碗农家菜已早早摆上桌来,色泽好看,香气四溢,我们喉咙轱辘辘地响。农家米酒几盏下肚,桌上狼藉一片。这时天色慢慢暗下来,长寿人家的灯火渐渐亮起来,“长寿人家”的招牌在霓虹灯的映照下更是耀眼夺目。在酒家老板的殷殷客套中我们上了车,这时“长寿人家”门前又来了好几拨人。</p> <p class="ql-block"> 夜色中,大巴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我们告别了油菜花,结束了平江行,但始终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那春风拂面的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