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现在有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要写稿找AI助手(豆包);要证明某一道几何体,找DEEPSEEK,自己不动脑。</p><p class="ql-block"> 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人思维不宜经常使用人工智能软件,除了工程专业设计人员外。因为长此以往,人脑的分析能力、归纳整理能力会下降。</p><p class="ql-block"> 这与长期依赖汽车、电瓶车,而不用腿走路会使腿的奔跑能力下降、体质退化,是同一个道理。到那时,也成定势(惯性),想补上也难了,切莫后悔不及。</p> <p class="ql-block"> 不要以为会用AI写稿是一种很高级的事,当你上瘾后,下不了马。过于依赖AI智能会弱化我们的思维能力。一定要克制自己偷懒的惰性,只要不是十分紧迫的特殊情况,一般还是要靠自己的大脑。</p><p class="ql-block"> 何况,大脑梳理思路也有人工智能所替代不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勤动脑可以不荒废自己的神经细胞,保持一定的活跃度,不至于痴呆。所以,凡事适可而止,保持敏锐的思维。</p> <p class="ql-block"> 自己创作能写出真挚情感,富有个性化的切身体验,较千篇一律的机器写作,更有亲和力。千篇一律的文稿产生审美疲劳,令人生厌。所以,真正的原创文稿是一种稀缺资源。</p> <p class="ql-block"> 思考艰辛,欢迎留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