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之都

珍爱一生

<p class="ql-block">  景德镇历称瓷之都。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外国人的瓷器称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 </p><p class="ql-block">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武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 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古代叫新平镇)。早在汉代,当时的这个地区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这样,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历史已有两千年。 从北宋真宗年代在景德镇设立御土窑开始,到1911年清朝覆灭。景德镇为皇室制作瓷器长达9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走进景德镇陶瓷馆,仿佛穿越了干年的时光。这座国内首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自1954年1月正式建馆开放以来,便成为陶瓷爱好者心中的圣地。馆内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到汉唐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两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达500余件。这些藏品不仅涵盖了景德镇干年制瓷历史的代表品种,还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可靠的实物依据。 </p> <p class="ql-block">  3月17日的景德镇,春意正浓。我来到浮梁县参观陶瓷艺术博物馆,亲眼目睹了陶瓷工的操作流程和彩绘技术。在这里,我了解到皇窑从一个小小作坊起步,逐步发展成为集仿古瓷和传统陶瓷生产销售、陶瓷文化国际交流、陶瓷文化发掘研究、古陶瓷鉴定和陶瓷技艺人才培训、陶瓷文化特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皇窑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鸣文化之锣,开市场之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  在陶瓷艺术博物馆内,我被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所吸引。从原始青瓷到现代陶瓷,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在制陶过程中,我看到工匠们将调配好的陶土浆液倒入模具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最终形成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在晾坯区,架子上摆放着许多等待风干定型的瓷碗,工匠们用画笔在瓷器上绘制精美的图案,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他们对艺术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皇窑不仅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还积极创新,开发出许多新产品。在展示柜内,我看到了一套青花瓷茶具,蓝色底色上绘有白色龙纹的大瓶以及配套的小杯碟等器皿,色彩鲜艳夺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此外,还有一款青色茶杯上绘有梅花图案,另一款蓝色瓷碗则以竹叶为主题设计,一套白色盖碗套装上绘制的是红梅与白鹤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在陶瓷馆内,我还欣赏到了许多珍贵的瓷器展品。其中一件清代康熙五彩描金二乔花口大盘尤为引人注目,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让人流连忘返。在官窑传承行动展板前,我了解到中国景德镇历代官窑珍品复原工作的艰辛与成果,感受到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 “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古色古香、江南园林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景玉天成》大型瓷玉文化展示中心。在这里,我看到了各种能工巧匠雕刻制作的精美珠宝手饰和瓷器、 雕像艺术品。干年来景德镇一直流传着“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文化传承,让我深刻体会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每个参观者都是非遗助力官,我有幸成为第3991个非遗助力官。在展示墙上,我看到了“景德镇”字样以及一个电子显示屏显示的非遗助力官数量,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在展览中,我还了解到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瓷器工艺的发展情况。从夏、商、周时期的"石灰釉”发明,到秦汉时期的青釉瓷烧制成功,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青北白”风格,以及宋代五大名窑的辉煌成就, 无不展现出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p> <p class="ql-block">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221年) </p><p class="ql-block"> 商代就发明“石灰釉”,改善了以前无釉陶器渗水、易污的缺陷。为瓷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商代青瓷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冰准,其釉色呈现出青绿或青黄色。此时的陶器已属“原始青瓷”的范畴。</p> <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 ) </p><p class="ql-block"> 秦汉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重要阶</p><p class="ql-block">段。陶器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艺水</p><p class="ql-block">平也有所提高。大型陶制兵马俑以及彩</p><p class="ql-block">绘文官、舞女、动物佣的先后发现,说</p><p class="ql-block">明了制陶技术的高度发展。尤以东汉时</p><p class="ql-block">期(公元25-220年)青釉瓷的烧制成功(含</p><p class="ql-block">铁2%以下,烧减温度1200c-1270c。)</p><p class="ql-block">正式揭开了“瓷器”的第一篇章。</p> <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一公元581年) </p><p class="ql-block"> 南方地区的越窑青瓷和北方地区的邢</p><p class="ql-block">窑白瓷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越窑青瓷以</p><p class="ql-block">其细腻的质地和优雅的釉色而闻名,邢窑</p><p class="ql-block">白瓷测以洁白的胎体和简洁的装饰为特点</p><p class="ql-block">。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b>宋代</b>瓷器的代表作品包括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五大名窑的瓷器。不在工艺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而且在文化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汝窑和官窑的瓷器以其温润的釉色和典雅的器型成为宋代宫廷和文人雅士的珍爱之物。哥窑和钧窑则以其独特的开片纹和丰富的釉色变化而闻名。定窑则以其白瓷的纯净和精美而著称。这些瓷器不仅展示了宋代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也及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p> <p class="ql-block">  元代陶瓷生产在继承过去的基础上,仍有所创新。其中以景德镇窑的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最为出色。与伊斯兰国家的贸易发展,促进了青花瓷的完善与进步。进口苏麻离青料的使用,使青花瓷图案呈色更加稳定、艳丽。出现了闻名于世的“至正型” 元青花瓷。</p> <p class="ql-block">  明代中国陶瓷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洪武二年在景德镇设置了“御窑厂”。从此官窑瓷进入历史。并在工艺和装饰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明代的景德镇成为全国陶瓷中心,开创了永乐、宣德的瓷器鼎盛时期。创烧出许多精美的颜色釉和釉上彩瓷。</p> <p class="ql-block">  清代陶瓷工艺更加精湛,初期景德镇制瓷盛况空前。康熙的青花、五彩、红釉天蓝、酒蓝素三彩,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 斗彩、法琅彩及仿生瓷等装饰技法的运用,使瓷器更加绚丽多彩。“转心瓶”“转颈瓶”堪称历史上驰名中外的绝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行工业陶瓷研究所精品展:</p> <p class="ql-block">  <b>特种陶瓷</b>的发展也为现代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从日常生活中的餐具、烧锅、炖锅,到工业领域的高强度陶瓷、高温陶瓷、高韧性陶瓷等,无不展现出陶瓷材料的广泛应用前景。这些特种陶瓷不仅在性能上具有独特优势,还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b>特种陶瓷</b></p><p class="ql-block"> 瓷、硅化物陶瓷、多陶瓷等。这些陶氟化物陶瓷、 疏化物特种陶瓷的主要种类包括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硼花物陶瓷根据其化学组成进行分类,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和应用领域。 </p><p class="ql-block"> 氧化物陶瓷:如氧化铝、氧化锆、氧什广泛应用于磨料、切削工具和轴承等领域。 </p><p class="ql-block"> 氮化物陶瓷:如氮化硅、氮化铝等,样具有高硬度、强度和耐磨损性,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部件制造。</p><p class="ql-block"> 碳化物陶瓷:如碳化硅,具有高硬度高导热性和抗热震性能,常用于石油化学和航天工业。 </p><p class="ql-block"> 材料和耐磨部件硼化物陶瓷:如硼化锆,主要用于高温材料和耐磨部件。</p><p class="ql-block"> 硅化物陶瓷:如硅化钼,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材料。</p><p class="ql-block"> 氟化物陶瓷:如氟化镁,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 </p><p class="ql-block"> 硫化物陶瓷:如硫化锌,用于光学和电子器件。 </p><p class="ql-block"> 此外,特种陶瓷还可以根据其性能分;高强度陶瓷、高温陶瓷、高韧性陶瓷铁电陶瓷;压电陶瓷、电解质陶瓷半导体陶瓷等这些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类型的特种陶瓷。</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参观,我进一步了解了景德镇瓷之都的前世今生,尤其古代先民的精湛技艺,一代一代的传承,造创了中国陶瓷文化。陶瓷是景德镇的一张名片,“干件瓷都”这张的名片将更靓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