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年是徐悲鸿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年,广东美术馆举办了【往来千载一悲鸿】纪念画展。</span></p> <p class="ql-block">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里的大型宣传广告。</p> <p class="ql-block">"往来千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徐悲鸿的一枚印章上,用于自己喜欢的画作上盖章。其含义是“我们追求的东西很多都是很快就过去了,只有文化艺术能永远存在。就象上千年的小篆,我们今天还在用。艺术应该是往来千载的”。</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解放后首次在广州系统展出徐悲鸿有代表性的作品73件,包括油画、国画、素描等。全面呈现徐悲鸿大师的艺术生涯与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前言(摘录):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徐悲鸿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爱国情怀,成为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奠基者之一。他不仅为中国画的改良,中国现代艺术的民族性与本土化,提供了一种基础坚实的风格样式,更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画展一角。</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给后代留下一些高尚有益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徐悲鸿—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狮吼】:徐悲鸿旅居德国时,经常去动物园观察狮子写生速写。</p> <p class="ql-block">素描画。</p> <p class="ql-block">素描画【新加坡船夫】。</p> <p class="ql-block">1940年徐悲鸿赴印度举办展览和讲学,与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画的泰戈尔先生画像。</p> <p class="ql-block">【读】。</p> <p class="ql-block">1939年中国画【鹰扬】。</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偏爱猛兽与猛禽,被其独特的气质和形象吸引。飞鹰勇猛孤傲,也是徐悲鸿一生信奉的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形象体现。</p> <p class="ql-block">画展核心展品。</p><p class="ql-block">1919年创作的【三马图】画面描绘苍松翠柏之下,两匹成年马守护着一匹小马驹,富有生机活力又具有浓郁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1931年作品【九方皋】此画取材于《九方皋相马》的故事。九方皋看的是马内在的精神和能力,注重马的本质特征而不重马的皮毛,注重它的精髓而忽视它的表面现象。徐悲鸿笔下的马都是不带缰绳、追求自由的野马、奔马,唯有这匹黑骏马心甘情愿戴着红缰。徐悲鸿解释说:"马也如人,愿为知己者所用,不愿为昏庸者所制"。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以马喻人,有远大抱负的有识之士,愿意成为栋梁之材却不甘心服务于庸人。有贤才的人更希望自己是一匹千里驹,能得到象九方皋那样的发掘,找到适合自己的用武之地。</p> <p class="ql-block">1931年的油画【月夜】,描绘南京玄武湖畔睛朗的夜晚,一位吹笛子的女子和她的三个女伴。月光透过树丛洒在她们身上,身后蓝色湖面反射着点点星光,这是早期印象派对光色的处理手法。</p> <p class="ql-block">1940年的【愚公移山】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寓言,体验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地与自然抗争,直至感动上天的精神。创作此画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徐悲鸿坚信中华民族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斗,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作家突破传统绘画的格局,把裸体人物引入中国画。画中不同年龄的人体美感,不论大肚力士的一身膘肉,还是青年男子杷地的肌肉紧绷筋健,还是儿童的稚嫩光滑、老者的瘦骨嶙峋,都反映出肌肉強烈的屈张美感。</p> <p class="ql-block">1940年的作品【木棉】,徐悲鸿在广西住了两年,往来广东十余次,一直想看看木棉树开花。但都没碰到机会,很觉遗憾。在南洋终于看到木棉树开花,大喜过望,画下这张灿烂盛开的木棉花,从中看到徐悲鸿对岭南花木的浓浓情感。</p> <p class="ql-block">1943 年的【会师东京】,会师的师与狮同音,以群狮象征反法西斯同盟将胜利会师在富士山山巅。</p> <p class="ql-block">1950年四月一号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献辞手迹,预祝其中工作同志及全体同学有光辉灿烂的前途。</p> <p class="ql-block">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p><p class="ql-block"> —徐悲鸿—</p> <p class="ql-block">画展播放的视频,让徐悲鸿大师的画作复活。</p> <p class="ql-block">AI的应用。</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油画【老妇】第一次入选法国国家美展。</p> <p class="ql-block">【簫声】展现油画的中国化,是徐悲鸿留法期间创作。画中女青年侧身而坐吹箫,她是徐悲鸿第一任妻子蒋碧薇。</p> <p class="ql-block">1924年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徐夫人像,1943年第一次给不到20岁的廖静文画像。</p> <p class="ql-block">【画家之子】1950年在北京为儿子徐庆平所绘,展现一个四岁小孩天真懵懂的模样,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珍惜爱护。</p> <p class="ql-block">【鲁迅与瞿秋白】画稿,1951年未完成的画稿。从画面人物的眼神,可以捕捉到两位伟人刚直而儒雅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人生简历:(摘抄)</p><p class="ql-block">1895年农历5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父亲是当地著名画家,並精诗书篆刻。徐悲鸿是家中长子,下有弟妹5人。</p><p class="ql-block">1901年6岁,开始随父读书习字。酷爱习画,父亲不许。他便描画鸡鸭猫犬,自得其乐。</p><p class="ql-block">1903年8岁,读完《四书五经》,正式跟随父亲学画。</p><p class="ql-block">1904年9岁,已经能为父亲作品着色和为人写春联。</p><p class="ql-block">1908年13岁,由于宜兴水灾,与父亲外出谋生,开始了流浪艺人的生涯並养成了笔不离手的习惯。</p><p class="ql-block">1912年17岁,因为父亲重病返回故乡,在老家任中学图画教员。</p><p class="ql-block">1914年19岁,父亲去世,决定去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由于找不到工作只得返乡在三个学校教授美术。</p><p class="ql-block">1915年20岁,辞去三个学校的职务,再赴上海。求积未果,得到黄睿顽的帮助,以画插图和广告维特生活並开始卖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16年21岁,考上震旦大学攻读法文,课余仍勤奋作画。</p><p class="ql-block">1917年5月东渡日本研习美术,11月返回上海。</p><p class="ql-block">1918年赴北京被蔡元培先生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积极投身五四前夕的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画家中革新派的代表。</p><p class="ql-block">1919年在蔡元培、傅增湘的帮助下,获得赴法国留学的公费生。</p><p class="ql-block">1920 ~1921年25岁,认识法国大画家达仰,每星期天都持作品到达仰画室求教。</p><p class="ql-block">国内政局动荡,断绝学费。赴柏林结识了徐志摩、俞大维、杨公召等中国留学生。</p><p class="ql-block">1922年,徐悲鸿 感到在法所见虽广,仍有局限。他每天作画十几小时,在博物馆临摹伦勃郎的作品,并到柏林动物园画了很多猛兽。</p><p class="ql-block">1923年返巴黎,继续学习。并在达仰指导下精研素描,画了大量人体习作。油画【老妇】第一次入选法国国家美展。</p><p class="ql-block">19 24年继续居法国,官费完全中断。有佳作和油画等问世,轰动巴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4年继续居法国</p> <p class="ql-block">1926年31岁。春天抵达上海,为康有为、黄震之写像。回国三个月后重返欧洲,深入对全欧洲艺术的研究。</p><p class="ql-block">1927年春天赴瑞士,遍游意大利名城。5月徐悲鸿选送的九幅作品全部入选法国国家美展,以精湛的技考和独特的东方韵味享誉法国画坛。</p><p class="ql-block">1928年任南国艺术美术系主任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0赴北平,担任艺术学院院长。</p><p class="ql-block">1929年在北平艺术学院努力进行艺术教育的革新。</p> <p class="ql-block">1931年36岁,在法国里昂和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个人画展,赴天津南开大学讲学。</p><p class="ql-block">1932年与颜文樑举办联合画展。</p><p class="ql-block">1933年为提高中国绘画在国际上的地位,赴欧洲宣传中国艺术的筹备工作。五至六月主持“中国近代美术展”开幕式,盛况空前,徐悲鸿有十五幅作品参展。</p> <p class="ql-block">1934年39岁,应德国邀请,举办徐悲游画展,获得巨大成功。</p><p class="ql-block">1935年40岁,带学生到天目山写生,赴广西写作国画。</p><p class="ql-block">1936年在南京出席苏联画展开幕式。4月与张大千带学生去黄山写生。为张大千画集作序。</p><p class="ql-block">1937在香港、广州、长沙举办画展,“七七事变”后返南京,回中央大学任教。</p> <p class="ql-block">1938年:在重庆继任中大艺术系教授。10月抵达香港,携本人精品及藏品六百余件筹备画展。</p><p class="ql-block">1939年:3月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将全部收入捐给祖国灾民。11月离开新加坡前往印度,出席泰戈尔举行的欢迎会。</p><p class="ql-block">1940年45岁:在印度举办个人画展,泰戈尔盛赞其作品独具民族风格。由泰戈尔介绍,为甘地作速写肖像。</p><p class="ql-block">1941年:从印度返国,途经槟榔屿、怡保、吉隆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收入全部捐献祖国赈灾抗战。</p><p class="ql-block">1942年:从云南回国,在昆明举办个人画展,全部收入捐献劳军。秋天返重庆中央大学任教。</p> <p class="ql-block">1943年:筹建中国美术学院,在成都举办个人画展。</p><p class="ql-block">1944年:参加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研究第一届美术作品展。夏末患严重的高血压和慢性肾炎,住院半年。</p><p class="ql-block">1945年50岁:身体虚弱仍为中央大学艺术糸的学生上课。</p><p class="ql-block">1946年:从重庆到北京,就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主持北平美术作家协会成立大会,任大会主席,推动现实主义艺术运动。</p><p class="ql-block">1947年:在上海举行个人画展。</p><p class="ql-block">1948年:组织北平美协会、国立北平艺专、中美术学院三单位开联合画展。是革新派向保守派的一次进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9年:作为中国代表出席第一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回到北京被推选为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p><p class="ql-block">1950年55岁: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一职。</p><p class="ql-block">1951年赴山东体验生活、收集素材两个月。准备创作新题材【当代愚公】,构图时不幸脑溢血致半身瘫痪。</p><p class="ql-block">1952年卧病在床,但一直关心国内外的艺术活动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p><p class="ql-block">1953年:渐能起床活动,便为美院毕业生讲课和指导教师油画和素描进修班。9月23日担任第二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执行主席,当晚脑溢血症复发,9月26日2时52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58岁。</p> <p class="ql-block">1948年徐悲鸿与齐白石、吴作人、李桦攝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50年代初,徐悲鸿创作油画《毛主席在人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生前最后一次主持教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上图1953年周恩来总理(右一)参观徐悲鸿遗作展。</p><p class="ql-block">下图周恩来总理二十世纪50年代亲笔题写《悲鸿故居》。</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最后生活的起居室。</p> <p class="ql-block">仰慕大师的真迹。</p> <p class="ql-block">定格参观【往来千载一悲鸿】画展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