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左为牟国满</p> <p class="ql-block">唐山关是黄岩中西部连绵群山中的第三关,前两关——山卡关和柏嘉关都已建成,唐山关现在还在规划中,图纸上。“三关”建设计划的提出者又是实施者牟国满先生今天之所以把我们都请到唐山岭头,目的就是让大家现场踏勘规划中的唐山关关址所在的山隘地形及三关联通的群山形势和连接步道。这是一个宏伟的构想,现在这个构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当这第三关,也即最后一关唐山关也建成时,国满兄就功德圆满了,所以他想在明年正式退休之前,一定让这一关城计划落实。好在在前两关的建设中,国满兄情系山区、造福桑梓的满腔热情和他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以及踏实苦干的作风,感动了很多人,也感召了很多人。本来,要在山隘上筑关城,在山脊上建步道,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涉及面是那么地广,需要联系和涉及到的单位是那么的多,但在国满兄落实和推进过程中,各方总是闻风响应,积极配合,协力推动,工程总能如愿落成。今天受国满兄之邀,不仅一直都很支持他建设中西部山区的朱峰、章显林两位老区长来了,不仅投资公司和施工方的领导来了,山之东西两个乡镇的沙埠和茅畲的相关领导也都来了。</p> <p class="ql-block">写到了这里,还是得先介绍“三关”建设的由来吧,也可以说是国满兄的初心。其实,三关是古已有之的,在冷兵器作战的时代,地形条件在军事上意义重大,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少关口只要一夫当关,就万夫莫开。在黄岩的中西部,从巍巍的雁荡群山分一脉东北行,从黄岩的平田、茅畲和沙埠呈大弧形向东北,直插澄江镇境内的永宁江冲击平原,这一大弧形山脉就成了横亘在黄岩中部、区隔黄岩东西部的巨大屏障。我记得我大学时代的古典文学著名教授蔡义江先生的父亲在回忆录里提到,他在抗战的后期担任台州温岭县的县长,当时日本鬼子从福建和浙南北撤,过境台州期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温岭是台州的南境沿海,是日本鬼子从台州北撤的必经之地。为了安顿好家人,蔡老师的父亲先把家人们送到黄岩(抗战初期他曾在黄岩担任县长),翻过沙埠岭进入茅畲境,他的一颗始终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p><p class="ql-block">这道山脉上历来战伐频繁。南宋末年的茅畲义士牟大昌聚集几千族人起兵抗元,据山阻击,狠狠打击了元兵的气焰,但终因弹尽兵绝,山上防线被攻破。后人就在茅畲立庙以祭牟大昌,至今牟大昌仍是茅畲牟氏宗族的大英雄,也是茅畲百姓心目中的神。</p><p class="ql-block">到了清代中晚期,为了抗击清朝地方政府的横征暴敛,沙埠的老百姓以山南的奇田(岐田)村为中心,结寨抗税,并进而武装起来,抗击清政府和清兵的进剿。由于村民们众志成城,又加上寨墙坚固,清兵屡攻不克,双方僵持旷日持久。后来还是清兵重赏之下有勇夫,在贪赏猎户的引路下,从山北茅畲的小道爬上山顶,再居高临下突袭奇田寨,南北夹攻,才荡平了造反的寨民,清政府恼羞成怒,把所有俘获的村民赶至海门台州湾口全数屠戮,海水为之殷红。今人据此撰成一部长篇小说《南水浒传》,流行于世。</p><p class="ql-block">抗战初期,国共合作,位于山北的茅畲乡成为了共产党宣传抗日,动员青年,发展干部的最佳区域,第一任的共产党黄岩县委书记林思斋就从东部转移到了这里,担任了茅畲小学的校长,并以此为根据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抗日救国宣传和组织活动,茅畲因此获得了“浙南小延安”的称谓。经林思斋培养和动员,送往延安和苏北新四军的男女青年很多。</p> <p class="ql-block">这一片群山也成为后来的地下党和他们领导下的浙南游击队活动的堡垒地区。现在毗邻的平田乡、茅畲乡和沙埠乡,都被评为了“革命老区乡”。 在这片血与火的光荣土地上,曾经涌现出了许多革命先辈,最有名的就是担任共产党地下组织和游击队之间联络工作的交通员章学英,她在解放之后被尊称为“革命老奶奶”,经常受邀去中小学校去讲述她所亲历的革命斗争故事。在流传至今的关于章学英老奶奶的故事中,她智闯山卡关送信的故事最为深入人心。今天,牟国满站在唐山岭头,指着山南北的古道,对我说:章学英老奶奶送过很多次信,智过三卡关仅仅是其中一次,她也可能走过这里的山口,每一次过山口或别的岗哨,都是一次生死考验,但她都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机智,以及对革命的信念,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国满还指着不远处的一块山坡地,说,当年林思斋来茅畲“开辟”时,地下党同事们给他准备了三个秘密藏身之所:一是茅畲小学礼堂的双层夹门里;二是在茅畲老街开明人士牟正非家的东二楼小阁楼;第三个地方就是这里山坡上,介于百嘉关与唐山关之间的柏嘉山的岩洞。</p> <p class="ql-block">国满就是土生土长的茅畲人。他从小就听惯了流传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的革命前辈们的热血故事,他小时候就走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后来读中学每天都要爬山过岭走很多山路,方圆这几十公里内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融进了他生命的血液和记忆中。他在年轻时就立下誓愿,要造福山乡父老、建设美丽山村。工作后他长期坚持在山区乡工作,为他积累了基层工作的丰富经验。2011年,他如愿调入黄岩扶贫开发委员会办公室担任负责人,他拥有了服务山区百姓的机会和平台。这时已经到了他的职业生涯的中后期,他决心把自己的下半程生命奉献给改变山乡面貌的事业。他勤勤恳恳做了许多工作,“三关”建设就是他诸多成绩中最光彩夺目的大工程。</p><p class="ql-block">在国满的总体构想中,关城的复建,首先是唤醒对这片土地的历史记忆,而且这历史记忆是英雄叙事,到了近代,则是革命年代的红色叙事。让革命老区乡百姓早日脱贫奔小康,这不仅是我们后代人的使命,而如此丰厚的红色资源,也成为了今天山区振兴的法宝。现在已经建成的山卡关和柏嘉关,都已经成为了市民们的热点打卡地,成为了远近户外爱好者山野运动的重要驿站。</p><p class="ql-block">但“三关”的建设,仅仅是牟国满总体构想中的三个点,他的目标是穿点成线,沿中西部的山脊线,建成连绵几十公里长的步道,让它成为“环浙步道”中最有魅力的一段。国满在2024年8月17日发表于《台州日报》“华顶”副刊头条的散文《古道悠悠情》中,他这么热切地期待:</p><p class="ql-block">黄岩中西部南沿山带,几经努力,茅畲鸟山的石新妇、山卡关(已建成)、沙埠的月亮岗公园(已建成)、百嘉关(已建成)、元宝山、唐山关(在筹)、澄江的松岩山石陀人串点成线,已初始成为黄岩完美的环浙步道。</p><p class="ql-block">他还撰了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上联:山卡关百嘉关唐山关关连关南来北往北来南往南北相距叁万米;</p><p class="ql-block">下联:温州岭沙埠岭大礼岭岭衔岭东上西下西上东下东西跨越拾千步。</p> <p class="ql-block">牟国满始终有一种紧迫感,“三关”和步道体系的建设是不断推进的大系统,可是年岁不饶人。明年他就要退休了,他现在内心最迫切的想法就是这最后一关唐山关,能在他退休之前,工程起码要正式动工。为此他近期都在密集地奔走。他已经退居二线,没有了职务,所以他想到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动员更多的人关注和重视这个户外文旅项目。他并改变了过去建成以后再说的做法,现在还在筹备第三关的阶段,他就希望政府、社会和媒体舆论的关注。他说,媒体的关注也是推动工作的重要动力。</p><p class="ql-block">作为原资深媒体人,现在虽然已届退休,我还是觉得责无旁贷,个人之力虽然微薄,但我也想尽力而为!</p><p class="ql-block">2025.4.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