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的沟谷悬崖上,有中国最大的岩画群,距今约3000年至10000年。岩画由北方匈奴、羌、鲜卑等游牧民族创作,反映了先民的狩猎、祭祀、图腾崇拜等生活场景,其风格粗犷、题材丰富。它不仅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档案,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见证,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史诗。如今,贺兰山岩画景区已成为宁夏的文化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索。</p> <p class="ql-block"> 贺兰山岩画在历史上曾被当地牧民、猎户等发现过,但由于缺乏记录和学术关注,长期未被系统研究。196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文物工作者李祥石在贺兰山东麓的贺兰口首次对岩画进行了科学记录。他在调查中注意到山崖上的大量刻痕,初步判断为古代人类留下的遗迹。这一发现引起了当地文化部门的重视,但受当时条件限制,未能展开大规模勘查和研究。</p> 1983—1984年,宁夏文物部门组织了对贺兰山岩画的首次系统性普查,由李祥石等学者带队,确认了贺兰山多个沟谷分布着密集的岩画群。198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贺兰山岩画》调查报告,正式向学术界公布这一发现,标志着贺兰山岩画研究的开端。 <p class="ql-block"> 2003年宁夏文物部门依据贺兰山勘探和调查所积累的岩画素材,提出建立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博物馆。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主体建筑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的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博物馆终于建成了(也叫世界岩画博物馆),并于2008年对外开放。岩画馆分为世界岩画、中国岩画、贺兰山岩画等5个展厅,精选了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岩画图录、拓片、照片、实物和复制品,共计547件。据说,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岩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岩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贺兰山岩画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早期历史的空白,为研究古代人类迁徙、宗教信仰、生态环境提供了珍贵资料。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古代文明的见证。2、艺术与美学价值的体现。 3、先民们的宗教与精神信仰。4、古代气候、环境与现代的差异。 5、社会与文化的传承。当然运用专业的技术研究会确定更广泛领域的重要价值。</p> 贺兰山岩画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还伴随着许多神秘的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些传说大多来自当地牧民和乡民的口口相传,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神灵和未知力量的敬畏与想象。 1. “太阳神”岩画的传说。在贺兰口有一幅最著名的“太阳神”岩画,传说古代曾有一位部落首领因触怒天神,导致太阳消失,大地陷入黑暗。部落的萨满(巫师)在石壁上刻下太阳神的形象,并举行祭祀仪式,最终太阳重新升起,万物复苏。此后,人们将这幅岩画视为太阳神的化身,定期祭拜以祈求风调雨顺。这幅岩画被认为是贺兰山岩画的标志性图像。 2. 猎人变岩画的传说。贺兰山岩画中存在大量狩猎场景,相传古代有一位技艺高超的猎人,因猎杀太多动物而遭到山神惩罚。山神将他变成石壁上的岩画,让他永远注视着山林,警示后人不可过度捕猎。当地牧民说,月圆之夜仍能听到岩画中传来的猎犬吠声和弓箭破空之声。这一传说反映了古人对生态平衡的朴素认知。 <p class="ql-block"> 3. 西夏将军的藏宝图。部分岩画符号至今未被破译,因此传说西夏时期,一位将军战败前将宝藏藏在贺兰山中,并将路线刻在岩壁上。后世有人试图破解这些“密码”,但均无果而终。老人们说,只有心诚的人,才能在特定时辰看到岩画发光,指引宝藏所在。一千年前,在贺兰山的西部,曾经诞生过西夏王朝,这为传说增添了一定的可信度。</p> <p class="ql-block"> 4. 岩画是神灵的对话。当地牧民认为贺兰山岩画并非人力所为,而是天神与地灵沟通时留下的痕迹。他们说,某些人面像会在雷雨天气时“流泪”,预示灾祸或祥瑞。他们相信萨满在此举行的仪式,是通过岩画与神灵对话。</p> 5. 岩画会移动的怪谈。有猎户声称,某些岩画的位置会悄然变化,甚至消失后又出现在另一处。传说这些是“活着的岩画”,属于山中的精灵,若有人试图拓印或破坏,便会招致厄运。其实岩画因风化、光线角度变化可能产生视觉误差,但这一传说也体现了古人对岩画的敬畏。 <p class="ql-block"> 这些传说虽无科学依据,却为冰冷的岩石注入了灵魂,让贺兰山岩画不仅是考古对象,更成为承载民族记忆的精神寄托。</p> <p class="ql-block"> 资料由deepseek提供</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辑:渔夫</p><p class="ql-block"> 图 片:渔夫</p><p class="ql-block"> 音 乐:渔夫</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