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生死疲劳》的书名取自《佛说八大人觉经》的第二觉知,是莫言在承德一著名庙宇的壁画中偶然所得的灵感。</p><p class="ql-block">六道轮回本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教义,后来被佛教引入经书中进行阐释。原始的佛教只有五道,即人道、天人道、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牲道,被引入中国后与阿修罗道合称为六道。六道轮回指的是各生灵在六道中不断地重复生死,无穷无尽,直至饱尝生的苦痛、死的凄惨,待罪孽赎尽,才能从“生死疲劳”中解脱。</p><p class="ql-block">在佛理中,生、死、疲、劳被阐释为人生的四种现象,皆源于贪欲,终于苦。《生死疲劳》深挖人物贪欲与最终导致的苦果:西门闹被仇恨裹挟,蓝脸被土地绑架,蓝解放在情欲的海洋里浮沉,西门金龙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人,这些人物的欲望导致了他们走向命运之苦,得出“贪即是苦,苦皆因贪,与为因果,互为因缘”的结论。</p><p class="ql-block">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运动促使土地的占有关系与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地主与农民的社会地位、社会心理也随之而变。莫言从这一宏大政治变革切入,将历史变迁中民族群体的生存状态、人性与欲望的纠缠一一展现于读者眼前。</p><p class="ql-block">莫言的创作受到20世纪80年代风靡中国的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将诡秘繁杂的家族传奇叙事和天马行空的魔幻写实技巧融汇于中国的文学叙事传统,以流畅的说书形式和世故姿态写作促成了这部巨作的问世。</p> <p class="ql-block">内容情节</p><p class="ql-block">《生死疲劳》共有五部,分别是驴折腾、牛犟劲、猪撒欢、狗精神、结局与开端。全书以中国解放初期为背景,主要描写了山东高密县城里,地主西门闹被枪毙后历经六道转世轮回,以不同动物形态重返人间的故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逻辑闭环。</p> <p class="ql-block">驴折腾</p><p class="ql-block">西门闹是西门屯的地主,祖上家田颇多,有三房妻妾,虽然家境殷实,但个人品行端正善良,有时还会救济贫苦。在土地改革期间,西门屯地下党员洪泰岳为了将西门闹全部家产及田地充公,西门闹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枪毙,妻妾、房屋、财产、土地均被瓜分。死去的西门闹满腹冤屈和怨恨,在阎王殿外哭诉,并打翻了阎王的孟婆汤,在阎王的判决下,西门闹带着前世的记忆,通过轮回转世的方式,以六种不同动物形态重返人间,历经磨砺,并逐渐放下怨恨。</p><p class="ql-block">在全国推行农村合作社的集体所有制期间,西门闹经历第一次轮回转世,成为自己家长工的瘸脚驴,才发现长工蓝脸娶了自己的二妾迎春,三妾改嫁了曾枪毙了自己的民兵队长,并对西门闹大泼脏水,使西门闹更加不平。但同时,西门驴也看到了长工蓝脸善良的品性,迎春虽然改嫁蓝脸,但对自己的孩子十分照顾,此后更是不顾性命,与公社各级领导进行博弈,保护自家后院的财宝。在这一连串事件的影响下,西门驴将其他人视为自己的仇人,对西门屯展开报复,如咬伤村民,与母驴幽会,多次逃出村庄,一度成为响彻乡里的“闹驴”。</p><p class="ql-block">后来,西门驴由于勇斗恶狼,解救了自己的女朋友母驴“花花”,成功改变了乡里人对西门驴的形象,一跃成为“英雄驴”。大跃进时期,西门驴被征用,被迫与蓝脸分离,成为陈县长的坐骑,从此青云直上。在后期的大饥荒阶段,无从获得粮食的村民,由于太过饥饿,将西门驴残忍抢杀分食,西门驴就此仓促地结束了这一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