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追思》</p><p class="ql-block"> 不期而遇的变天,海南从30多度艳阳天,直接断崖式降温降雨,海口也霎那间成了水城,烟雨凄迷,思念的情绪将天地拉在一起,显示这清明时节雨纷纷,才是此情此景该有的氛围,清明追思已经烘托出来。</p><p class="ql-block"> 海南卢氏祖祠清明祭式,我们这一支脉卢氏祖公卢宣武,从南宋年间被朝廷委派雷琼总督镇守雷琼,从此这一支脉就在海南开枝散叶,700多年过去海南文昌东塔村就成了这一脉人心中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清明卢氏子孙祭祖追思活动,逢单小祭逢双大祭,今年刚好逢单于是岛内卢氏宗亲来的不多,大家还可以轻松交流,增进感情,畅谈人生,追溯当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去年的摩羯将卢氏老祠堂夷为平地,新的宗祠围墙和屋顶也受到不同的损失,各地宗亲都踊跃捐款出力,在清明前基本上修缮完成,清明的小祭依然来了不少宗亲过来,</p><p class="ql-block"> 有些故事有些记忆是无法尘封的,在宣武公坟前祭拜开始之前,有位宗亲就讲起一段神奇往事,据说在那些特殊时期发生了不少破四旧的事情,宣武公的墓也遭受破坏,墓碑等都不见踪迹,80年代卢氏子孙开始计划重修卢氏祖祠,开始寻找墓碑等遗物,都不知道是否还在或已经被毁,不知踪影不明所在,就在那个时期,有位卢氏子孙梦里梦见有仙人指点迷津,告知从东塔村东南方向,河沟渠道中被作为桥使用,醒来后就招呼大伙一起去找,果真走没多远就发现,于是这个墓碑重见天地,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直到1993年换了更大的一座墓碑,才退居二线。</p><p class="ql-block"> 而卢氏族谱也在动荡年间因各种缘由不见了,但本村里一宗亲秘密收藏一直保存下来,这版是民国二七年(1938年)重编,从族谱看到在卢氏族谱从同治元年(1862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到民国二七年,三次重修了族谱,最后留存民国版本是最后一次,特殊时期没有被毁,2011年成立了第七届卢氏族谱续修委员会,我父亲当年参与并主持族谱重修工作,为了更好更完整完成这一项工作,老父亲和宗亲一起坐班车,摩托车,走村串镇,打听寻找散落在海南各地的卢氏宣武公这一脉后人,族谱记载着各种兴衰变化史,为了就是了解香火延伸。</p><p class="ql-block"> 据我父亲讲过在修族谱时一个故事,说明修族谱的重要性和神奇,就是当年我父亲来到澄迈,打听到附近有座村庄有一些姓卢的人,他们也不知道是哪个祖宗传下来,属于那一个支脉传人,于是我父亲来到这个村庄,找到这些卢姓人,他们也没有族谱,没有任何说明身份信息,于是和村里年老的人不断沟通了解,从各种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最后才知道他们的祖宗,好像小的时候走丢流落异乡,后来来到这里,中间的各种心酸无人知晓,他知道他姓卢,经过努力奋斗也成家立业开花结果,繁衍出这里当年有一百多人,我父亲于是翻出族谱查找线索,终于在族谱中发现,族谱中记载有一支在遥远的年代,有一家孩子十来岁走丢,不知道是生是死,就此结束,经过老父亲和他们再三确认,确定他们这群人就是当年走丢的孩子后人,如今已经开枝散叶了,于是把他们收录到族谱中,他们也算是认祖归宗了,这就是重修族谱的意义,薪火相传到如今,老父亲已乘黄鹤去,老爸也是我们这支脉业字辈最后一人,今年清明卢氏祭祖活动中想起他的这段经历,和卢氏族谱的故事,也是种追思纪念。</p><p class="ql-block"> 从卢氏祖祠走出,沿村道回家,在拐弯处,仿佛看到老爸拄着拐杖面带微笑迎面走来,想你了!</p><p class="ql-block">20250403海口</p> <p class="ql-block">卢宣武公祖祠清明祭祖</p> <p class="ql-block">卢宣武公</p> <p class="ql-block">祖祠周围风景</p> <p class="ql-block">新旧族谱,民国二七年版和2011年版</p> <p class="ql-block">2024台风摩羯的破坏</p> <p class="ql-block">最古老的卢氏祖祠在摩羯台风中彻底倒塌。</p> <p class="ql-block">开始重修</p> <p class="ql-block">族谱</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父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