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琦 牧歌.草原</p><p class="ql-block"> 骈江芳和《克尔伦通讯》</p><p class="ql-block">《克尔伦通讯》自创刊之日起走完了三十年漫长岁月。停刊之际, 我心中满是感慨, 往昔篇章, 如梦似幻, 今夕挥别, 诸君安好 。停刊之际, 我回忆满溢, 每一刻都值得珍藏,每一期都是时光的印记, 承载了我们的青春记忆, 愿岁月铭记这份美好吧。她曾闪耀, 如今静默, 知青的故事未完, 篇章还在延续 ,只不过不再是文字,而是落日黄昏下老知青们苍老的身影。我与《克尔伦通讯》中每一页的字句告别, 回忆这段历程, 宛如星光点缀的夜空, 绚烂而难忘。《克尔伦通讯》是几个曾经在遥远的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西旗)草原放牧的天津知青自发创办的一个刊物。她是全国第一个知青刊物。在此之前知青们成立了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知青联谊会,《克尔伦通讯》也应运而生。《通讯》创办于1995年,为半月一刊,迄今为止已出版716期。知青们习惯的把她称为“小报“。最初的《通讯》只有几页16开纸,页面粗糙,字体不甚清晰却散发出草原的清香,让人想到《红岩》故事中的《挺进报》。从那时起,主编骈江芳就再也没有停止脚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走过了三十年。《克尔伦通讯》是她生命的一部分,个中滋味只有她自己知道。《克尔伦通讯》创刊后立刻引起知青们的关注,《通讯》看上去很寒酸,登不上大雅之堂,但知青们爱写爱看,因为都是她们自己的故事。全国1700万个知青就有1700万个故事。在之后的多少年,全国各地的知青组织,知青刊物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其中不乏印刷精美,质地优良的刊物,但《通讯》始终坚持自己淳朴的本色。为此,骈江芳购置油墨,打印机等,她的家就是办公室,是印刷厂,编辑部。《通讯》一期一期的出,骈江芳除了分发给自己的所在的新巴尔虎右旗知青们,还有呼伦贝尔其他几个牧业旗和全国其他地区的知青组织。北京,上海,成都,重庆,长沙等等。她们都能定期收到骈江芳邮寄过来的《克尔伦通讯》。只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小报改成了电子版,但这是近几年的事。知青读者们通过《通讯》了解到在天苍野茫呼伦贝尔巴尔虎草原曾经有过那么一群年轻人放牧着牛羊。这让《克尔伦通讯》影响逐渐扩大声名远播,在几次全国知青组织评选优秀知青刊物活动中《克尔伦通讯》毫无争议地排在第一。在此基础上,西旗知青联谊会先后出版合集了《草原思歌腾》《情系巴尔虎》等书刊。资金来源于联谊会会费和知青们的捐款。马特先生更是代表西旗旗委赞助了几万元经费。《克尔伦通讯》是一道彩虹,这边是天津,那边是巴尔虎草原。最终,新巴尔虎右旗政府做出一个当年看来石破天惊的决定:举全旗之力建设一座知青博物馆。“思歌腾博物馆”(蒙语,“思歌腾”为知青)。这是全国第一座知青博物馆,占地面积和馆藏在全国知青博物馆中首屈一指。在这个过程中《克尔伦通讯》起到了桥梁和推波助澜的作用。做为时任新巴尔虎右旗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的马特(蒙族)先生几十年来和《克尔伦通讯》编辑部保持着紧密联系,全程参与了“思歌腾博物馆”的远景规划,方案设计。草原知青们感谢草原没有忘记她们,也钦佩旗政府的远见卓识。</p><p class="ql-block">我是在1999年4月25日天津知青上山下乡赴呼盟新右旗草原30周年纪念活动中见到骈江芳和联谊会几个人的。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活动,第一次读到《克尔伦通讯》中知青朋友们写的回忆草原的文章,字里行间渗透出对草原对牧民的情感。我在知青通讯录里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回来后心情难以平静,写了一首沁园春.“知青三十周年联谊会”。</p><p class="ql-block">“塞北春秋/一代芳华/史册卓然/却山河失色/戍边牧野/风餐露宿/纵马羊鞭/达莱湖边/碧波荡漾/天鹅随风舞翩翩/望南雁/愿祈求双亲/共度难关/峥嵘岁月当年/光阴荏苒双鬓早斑/望巴尔虎地/酸甜苦辣/天苍野茫/牛羊同栏/青春殆尽/牧歌响起/斗转星移三十年/夕阳下/把酒话当年/再续前缘”。写好后,我用信封装好邮寄给了联谊会和《通讯》编辑部的刘相平同学,没想到下一期的《克尔伦通讯》就刊登了出来。此后,我陆陆续续又投了几篇文章给了编辑部。第一次和主编骈江芳通话是在湖北荆州。那天我正在荆州古城墙上感受三国文化,手机铃声响起,骈江芳自报家门,在此之前我们并不熟悉。她希望我把我的《那时,我们很年轻》这篇叙事散文再编辑一下,《通讯》准备连载。2011年6月,我正巧回天津,骈江芳知道后打电话来希望我参与《克尔伦通讯》编辑部的工作。我说我大部分时间不在天津,担心不能胜任。结果就是这样,《通讯》大部分工作都是以骈江芳为主,马桂兰,余效敏,华宇辰,李国强几个同学来做。编辑部几个人来自新右旗克尔伦牧场,黄花公社(张勇公社),赛汗塔拉公社和我这个杭乌拉公社的知青。我参加了几次骈江芳召集主持的编辑部会议,有两次是在她家里。骈江芳的先生老刘是一个少言寡语的忠厚男人。多年来默默无闻的支持她的工作。骈江芳去天津各个公园的知青角分发《通讯》小报,东西太多,很重,老刘就用自行车驮着去。在骈江芳家开会研究工作,老刘就在厨房忙着做打卤面,厨艺好让大家赞不绝口。两年多前,我从新加坡回到天津小住数日,编辑部又开了一次会。骈江芳流露出《通讯》停刊的想法。话虽然是这样说,但她又是坚持下来。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一支隐形的鞭子在抽打着她,使她停不下来,对自己做的事情她是一种宗教般的虔诚。自离开巴尔虎草原后,她和余效敏前前后后重返牧区十几次。巴尔虎草原给了她信心和力量,我有限的几次回到草原都遇到了她和余效敏。在“思歌腾博物馆”流连忘返,看到馆内大量当年知青用过的展品和上千幅知青的黑白照片,她感觉所有的付出值了。终于,骈江芳决定在今年的四月《克尔伦通讯》正式停刊。这个叱咤风云三十年,全国第一个知青刊物到了退出知青大舞台的时候了,她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今年的四月二十五号是天津六八届初中和少部分高中奔赴草原56周年纪念日,她发信息给我希望我回去一趟,原联谊会和现编辑部人员在这天聚会见面,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活动。马特告诉我说他一定会从巴尔虎草原赶过来参加,《克尔伦通讯》将载入知青史册。我不再犹豫,提前二十多天订好了新加坡直飞天津的机票。尽管四月中旬还有一个全国知青文学交流方面的会议召开,很多知青朋友希望我能参加,大家相互见面认识一下,但只好舍弃了。</p><p class="ql-block">骈江芳就是夸父,三十年来奔跑在追逐落日的路上。而这个落日是悬在巴尔虎草原地平线上把余晖洒在草原上的那轮落日。</p><p class="ql-block"> 2025.04.03 李琦 新加坡</p> <p class="ql-block">《克尔伦通讯》编辑部人员 左起:华宇辰 李国强 马桂兰 余效敏 骈江芳 李琦</p> <p class="ql-block">重回草原在米吉格道尔吉家庭牧场。 坐起:骈江芳 邢桂兰 李琦 米吉格道尔吉 余效敏 赵那斯图</p> <p class="ql-block">天津知青和新巴尔虎右旗旗委书记巴雅尔</p> <p class="ql-block">孙海麟 李琦 张何平 骈江芳 余效敏等天津知青合影 于天津南开中学</p>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5日赴呼伦贝尔上山下乡54周年。李琦 骈江芳 天津人民公园</p>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5日 李琦 华宇辰 骈江芳</p><p class="ql-block">天津人民公园</p> <p class="ql-block">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通讯》编辑部全体成员。左起:华宇辰 李琦 李国强</p><p class="ql-block">马桂兰 骈江芳 余效敏 天津人民公园</p> <p class="ql-block">李琦 原西旗宣传部副部长 文联主席马特(蒙族)于天津</p> <p class="ql-block">部分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天津知青。于天津南开中学</p> <p class="ql-block">李琦 骈江芳 柏青(鄂温克旗 )张德荣 在新巴尔虎右旗宝格德大山祭山。</p> <p class="ql-block">李琦 骈江芳 余效敏重返巴尔虎草原在克尔伦河合影</p> <p class="ql-block">李琦 马特</p> <p class="ql-block">李琦 骈江芳 余效敏 和芒来嘎查牧民合影。李琦曾在芒来嘎查放牧羊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