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石河子市,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部。辖区总面积460平方公里,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50公里,总人口56.81万人。石河子因所傍河流干涸、河底石头裸露而得名。</p><p class="ql-block">石河子市曾经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部所在地,后总部迁至乌鲁木齐。垦区南依天山,山区、丘陵区分布有辽阔的草原,水草丰美,有良好的牧场。 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p> 石河子军垦广场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4日,我们自驾来到石河子市,用过晚餐便在附近石河子军垦广场溜溜。</p><p class="ql-block">石河子军垦广场是新疆石河子市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广场,以军垦文化为主题,是当地重要的文化地标和旅游景点。广场内矗立着屯垦戌边纪念碑、王震将军雕像等标志性建筑,展现了兵团精神和军垦历史。</p> <p class="ql-block">石河子军垦广场的建设与石河子市的发展密不可分。石河子市被誉为“共和国军垦第一城”,是新中国屯垦戌边伟业的发祥地。广场作为军垦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兵团职工群众在戈壁荒滩上建设宜居新城的伟大历程。</p> <p class="ql-block">屯垦戍边纪念碑,是新疆建设兵团为了纪念和表彰屯垦戍边精神而设立的重要纪念设施。历史不曾忘记,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从此,兵团儿女用青春、热血、生命创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p> <p class="ql-block">王震将军雕像,这是为了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40周年,缅怀军垦事业的伟大开拓者而建造的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叶毓山教授创作。整个雕塑高8.5米,象征王震将军享年85岁。</p> <p class="ql-block">兵团战士的后代在军垦广场载歌载舞,追忆党的峥嵘岁月,赞颂党的辉煌历程。</p> <p class="ql-block">军垦广场是石河子市军垦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通过其独特的雕塑和历史建筑,向世人传递了兵团精神和军垦历史的伟大意义。</p> 石河子军垦雕塑园 <p class="ql-block">石河子军垦雕塑园就在军垦广场附近,位于石河子市北环路25—2号,是一处重要的文化景观,集中展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历史和奋斗精神。作为“戈壁明珠”石河子标志性景点之一,这里以雕塑艺术为载体,生动还原了兵团战士在荒原上屯垦戍边、建设家园的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图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p> <p class="ql-block">此组群雕描绘了王震将军带领带领他的部队排除万难,历经千辛万苦,穿过茫茫戈壁,站在这片土地上眺望远方的历史瞬间。</p> <p class="ql-block">“军垦第一犁”,象征兵团战士战天斗地、筚路蓝缕的艰苦岁月。</p> <p class="ql-block">“戈壁母亲”,为兵团女性建造的丰碑,展现她们在军垦事业中的伟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地窝子——兵团人最早的家。地窝子不仅是垦荒者居住的“宿舍”,还是食堂、会议室等,第一代兵团人有不少人就在地窝子里结婚生子。</p> <p class="ql-block">兵团战士工业制造的雕塑,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历史生动地展现出来。</p> 军垦博物馆 <p class="ql-block">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就在军垦广场内,1988年成立的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筹备处是其前身。2004年,在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基础上将石河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军垦第一楼”改扩建成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2008年,向全社会免费开放。</p><p class="ql-block">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命名为“兵团爱国主义、屯垦戍边传统教育基地”;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还是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16年12月,新疆兵团博物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p> <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官网显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总建筑面积9403平方米,收藏各类文物5000余件,军垦文物4000余件,其中有29件军垦文物被列为国家一级珍贵革命文物,3件被列为国家一级历史文物资料,2件被列为二级古代文物,24件被列为三级古代文物。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2022年8月,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入选党史新中国史教育专题实践教学基地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名单。</p> <p class="ql-block">兵团14个师简介</p> <p class="ql-block">屯垦戍边,是秦朝各个朝代以来开发边疆、巩固边疆的战略举措。新疆地区大规模屯垦活动始于西汉,以后历代相袭,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对国家统一、边防巩固、促进新疆地区发展、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p> <p class="ql-block">张骞出使西域</p> <p class="ql-block">伊犁将军府</p> <p class="ql-block">清朝屯垦</p> <p class="ql-block">进军大西北</p> <p class="ql-block">风沙漫卷,尘土飞扬,战士们背着背包在沙漠里艰难前行。</p> <p class="ql-block">王震将军塑像</p> <p class="ql-block">1950年,时任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王震号召,节衣缩食,兴办工业。军垦战士们为了节约资金,把已磨烂的军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所发军装也没有衣领、口袋及帽檐。除了军装,军垦战士们还在粮食、菜金、办公费用上能省尽省,铢积寸累,开发了八一钢铁厂、七一棉纺厂、六道湾煤矿等厂矿和多家大型国营农场团场。当年歌谣中唱道:“全军官兵省一口,盖起工厂建高楼,全军战士省一件,修起工厂一大片。”正是军垦战士爱党报国、艰苦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军垦第一井</p> <p class="ql-block">艾青的诗:《年青的城》</p> <p class="ql-block">为发展壮大屯垦戍边事业,兵团大力集聚人口,大批复转军人、支边青年、城市知青、大中专毕业生等纷纷加入兵团,兵团队伍迅速扩大,从成立时的17.55万人猛增至1966年的148.54万人。</p> <p class="ql-block">培养军垦战士后代</p> <p class="ql-block">婚房</p> <p class="ql-block">“到新疆去,建设兵团!”兵团成立初期,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兵团建设。有一个群体不得不提,那就是数万名进疆女兵。展厅中有一处在湖南长沙招收女兵的进疆微缩景观,是新疆女兵形象的一个缩影。1950年初,《新湖南报》连续刊载新疆军区招女兵的消息,一时间招兵处门庭若市,女青年竞相报名,数批从湖南出发的女兵成就了“8000湘女上天山”的一段佳话。这些从湖南、山东、四川等各地进疆的数万女兵,满怀爱国情怀扎根边疆,成为戈壁滩上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女教师、女医生、女农技师,是屯垦戍边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1965年7月5日,敬爱的周总理到石河子视察。</p> <p class="ql-block">1958年,毛泽东号召:“全民皆兵,大办民兵师”。1961年,兵团党委印发《关于组建基干民兵工作的指示》,决定在兵团司令部设立武装处(师级),各师和管理处设立武装科(团级),团场配专职武装干部,同时组建13个基干民兵营,另组建5个基干民兵连。</p> <p class="ql-block">成立预备役师</p> <p class="ql-block">兵团军垦博物馆作为军垦精神及兵团的窗口,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为新疆的军垦事业及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出巨大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