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转眼快到清明时节,读杜牧《 清明 》七绝,千般愁绪入心入骨。人世间许多悲欢离合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留给人们的或是喜悦或是悲哀或是幸福或是酸苦。真是说不明道不清。我妈离世快30年了,老妈的音容笑貌时常在眼前。妈走时的情景如同就在今天,还在我的眼前。 </p><p class="ql-block"> 那是1996年4月初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大哥的电话。大哥急促地告诉我:“二弟你们快点回来,妈妈快不行了。你们尽快回来。"说罢哥就挂断了电话。那一瞬间我愕然,旋即痛彻周身。怎么了?妈才从我这回去不久。她在我这里住了几个月,帮我照看儿子。那段时光老妈十分快乐,成天都是笑脸。 </p><p class="ql-block"> 我妈从没上过学堂,大字不识两个;但她待人接物,教育我们几个子妹读书做人却融入了我们民族母亲身上无数的美好传统和道义。小时家里即使生活如何拮据,父母在我们哥妹读书上从没吝啬过,我们四子妹就从没辍学过,也没有拖欠过学校一分学杂费,书本费。妈也曾离开我们兄妹去几十里外的三线厂( 我依稀记得是元坝3762油库 )做工,挣钱弥补家用。我依旧记得有次妈返回油库时,把钥匙丢在了家里。爸把钥匙用麻绳系好,挂在我脖颈上。让我走路去给妈送钥匙。那时我正少年,沿着铁路走,终于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把钥匙送到妈妈打临工的地方。妈妈大吃一惊,毕竟我还是个娃娃。</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上学堂后,妈妈就爱给我们兄妹唠叨什么买田买地不如买书,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这些话等到我大了许多后才领悟到它的含义。妈不厌其烦说这些,是期望我们兄妹们好好读书,长大后有点出息。没文化的妈对有文化的叔叔阿姨;对前来家访的老师们是一百个热情,一千个尊重。她告诉我的老师:我这孩子如调皮,老师你尽管打。黄荆条下出好人。那时老师让我们写毛笔字,老师每次都会认真批阅。写得好的字,老师就用红笔在字上画个红圈。老妈也爱翻看我们习字本,她看到本子上红圈多,就会笑出声来,还会认真数有几个红圈。如果本子上没几个红圈,她会生气,责备我们怎么写字的,红圈那么少?</p><p class="ql-block"> 我哥高中毕业后下乡成了一名知青。妈常常说:孩子才18岁,也没有离开过我们。去农村劳动,他习惯吗?他与农民相处如何?自己煮饭吃得饱吗?妈妈在家坐不住了,一个周六的下午她让我带路,在崎岖山路上爬涉了半天才到了大哥下乡的山村。当地乡亲都惊呆了。他们说:还没有见那个知青娃的妈妈走这么远山路来看望她们的孩子。当晚队长请妈妈和大哥,我; 还有一大群村民聚在他家里,喝酒吃肉。村民的真诚热情让妈妈数次流泪。第二天下午我和妈告别依依不舍的大哥,告别了众多乡亲,踏上返家的山路。我在前面挥舞竹棍打草惊蛇,妈在后面一再招呼我注意安全。一路走来一路歌,母与子的亲情如山涧清泉般的甜蜜。</p><p class="ql-block"> 77年底恢复高考,我从农村回到家中复习。当时既无复习资料,又无老师指导,我把已经丢了几年的课本作业四处找来,疯狂复习,演算,背诵。老妈看到我那模样也十分着急,她时时会陪着我复习;妈一会给火炉加些柴炭,一会给换杯热开水,一会又煮上一碗加了白糖的荷包蛋让我吃。妈做这一切总是静悄悄地,她总是蹑手蹑脚的,她生怕动静大了就会影响到我的复习。 </p><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后我分到青川一个名叫879厂的三线厂工作。妈对我对及我婚后一家也就特别关爱。她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老二和媳妇不在我身边,我也就只是嘴里心里对你们挂念多些。"她特别夸奖我妻子,常常悄悄给我说:"儿呀小敏是个大好人,人好心善。你娶她是你的福气,也是我们家的福气。你要对得起她。你若惹她生气,我不管什么原因,肯定只是你的不对。"妻子对我妈也非常孝顺,常常牵着妈的手逛街散步;也时常出入各类商店,给妈买这买那。惹得老人大声抱怨不要买了不能买了,浪费钱呀。她们婆媳之间没有隔阂,亲如母女。 </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也难以忘怀:我下乡,我出外读书,我在外地工作。每次我回家,后来带妻子回家,再后来我和妻子,儿女回家。爸妈把喜悦写满脸庞。在家的日子,有爸妈的日子,我们做儿女的享受着父母无尽的关爱。每次我,后来我和妻子,再后来我们夫妻和儿女离开父母时,他们的脸上全是不舍,全是牵肠挂肚。告别父母时,我们一步一回头;即使走了山坳拐弯处,回首望去,依稀可见老家楼前的坡地上,妈妈瘦弱的身影还伫立在那里,她的孤寂身影写满浓浓母爱。</p><p class="ql-block"> 妈对孙儿更是十二分喜爱,哮喘病折磨我妈许多年,一到冬天就犯病。在老家,我爸,哥妹们是不让她做任何事的。我和妻子添了小孩后,妈就不顾自己身体有痒,从广元风尘仆仆赶到新都帮我们照看孩子。其实我家也没有什么事让妈做,岳父岳母把所有事情都承包了;妈她老人家即使无事做,但天天守着孙儿成长她就满心欢喜。她常抱着孙儿,哼着老掉牙的词儿“虫虫飞飞,虫虫飞飞”逗孙儿玩耍。孩子一哭她比我们还着急,"你们快给儿子喂奶喂水,换尿片啊......."我和妻子私下说老妈到我们这里,看到她孙儿,她身体就好了,精神也好了。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意念影响人身体和心态吧。临近冬天,爸爸的电话,信件不断催我们把妈送回广元。“冬天了你妈离不开火炉,她不能沾冷水,她也不能爬高楼。"在新都我家住七楼,妈每次上下楼都气喘吁吁,我们走2,3分钟,妈会耗时10多分钟,走一层就得休息一会。爸,哥妹们他们反复说:你和敏儿上班,又住七楼。妈冬天不方便,广元家里人多又住底楼。送妈回来我们照顾。明年夏天再让妈去你那里。 </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就是这次普普通通的送别却成了我终身痛苦永别。每想到此我眼泪禁不住会默默流下;心里的哀痛酸楚无处可诉。我真的热爱我妈,思念我妈。 当我与妻子儿女马不停蹄赶回广元时,妈已作古。她静静地静静地躺在那窄窄的木床上,一张洁白的布盖在她身上。她无法再给她儿子,儿媳;她疼爱的孙儿说上一句话,给个笑容。妈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神态安详仿佛就在睡梦中。年幼的儿子还稚嫩地叫着:婆婆,婆婆···。我和妻子,老爸,大哥及妹妹们眼泪再次潸然而下••••••</p><p class="ql-block"> 四月五日是妈的祭日。儿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难忘我的父母。女儿送到父母处,那是父母与女儿幸福时光。</p> <p class="ql-block">难忘我的父母。女儿送到父母处,那是父母与女儿幸福时光。</p> <p class="ql-block">爸妈与小妹,还有可爱的丹丹。</p> <p class="ql-block">应该是妈和孙女丹丹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70年代,贵州一厂矿年轻学工来单位学习研修。老乡见老乡,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亲密的一家</p> <p class="ql-block">爸妈与他们的幺女</p> <p class="ql-block">这照片中丹丹笑得好可爱。</p> <p class="ql-block">温馨一刻</p> <p class="ql-block">困苦年代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青川,爸妈与孙女。</p> <p class="ql-block">爸妈的家乡,水车依旧。</p> <p class="ql-block">妈和我女儿。</p> <p class="ql-block">也是在青川。爸妈与苑苑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爸妈与我女儿合影。</p> <p class="ql-block">新都。家的阳台。温馨时光。</p> <p class="ql-block">80年代中期全家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