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万吉山余雾未散,青松翠柏掩映的烈士纪念碑前,一群身着整齐园服的孩童,用稚嫩的掌心托起白菊,在春日的柔光中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命对话。 清明节到来之前,田林县光明幼儿园组织200余名师生徒步走向万吉山烈士陵园,以“步行祭扫”开启浸润式爱国教育第一课。清晨的山道上,一个个蓝色身影迤逦而行,园旗与孩子们掌中自制白菊随风轻扬。 小朋友折叠出的纸花,每道褶皱都凝结着对“烈士“二字的感恩。 当教师代表将花圈轻放碑前,山风骤然静默,两百多双澄澈眼眸随主持人的话语低垂,将“激荡心灵”的肃穆化作无声的凝望。 “碑前雕刻的人,就是老师说的英雄吗?”大五班的韦曜在绕碑献花时轻声发问。园长以温暖而坚定的声音回应:“他们是把温暖的春天留给我们的人。” 当全体师幼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喊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誓言在山谷间激起清越回声,恰似破土的新芽迎击寒风的力量。 上午的阳光铺满整个万吉山。师幼用红歌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真挚的“谢谢”。这种具象化教育模式,将抽象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可触摸的记忆音符——沾着胶水折痕的白菊、登山时浸透的汗巾、宣誓时攥紧的拳头,都在幼小心灵播下家国情怀的种子。 这场春日里的红色启蒙,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告慰,更是在新时代孩童的精神原野上,栽下一片向阳而生的希望林。当教育走出校园,当历史照进童年,那些关于奉献与感恩的领悟,终将在岁月滋养中长成支撑生命的脊梁。 图文来源:县光明幼儿园小编组<div>初 审:邓晓妍</div><div>终 审:黄素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