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分数与除法宛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闪耀却又紧密相连。4月3日,赵瑞芬老师在五年级2班开展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分数与除法”公开课,带领同学们一同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p> 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p class="ql-block">课堂伊始,赵老师巧妙地运用一个生活场景作为导入。“把 4个美味的月饼平均分给 2 位同学,每位同学能得到几个呢?”这个简单又熟悉的问题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纷纷举手,轻松得出答案:4÷2 = 2(个)。紧接着,老师话锋一转:“那要是把 1 个月饼平均分给 2 位同学,每位同学又能得到多少呢?” 同学们陷入了短暂的思考,有的皱起眉头,有的开始动手比划,由此顺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与除法,成功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探索欲望。</p> 直观演示,理解概念 <p class="ql-block">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赵老师借助圆形纸片和彩色粉笔,在黑板上进行了生动的演示。老师将一个圆形纸片当作一个整体,也就是“1”,把它平均分成 4 份,每份就是这个圆的1/4 。同时,老师在旁边写下除法算式 1÷4 ,让同学们观察并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直观的方式,同学们逐渐明白: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则相当于除号,分数是除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p> 小组合作,深化认知 <p class="ql-block">在同学们初步理解概念后,赵老师组织了小组合作活动。“3个月饼分给4个人,每人得到多少?”同学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有的小组通过画图分析,有的小组则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启发,不断深化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p> 课堂总结,巩固提升 <p class="ql-block">课程接近尾声,赵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再次强调了分数与除法的紧密联系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随后,通过几道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同学们踊跃答题,准确率颇高,展现出对这一知识点的良好掌握。</p><p class="ql-block">这场公开课,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乐趣。相信在今后的数学学习道路上,同学们会凭借这把“分数与除法”的钥匙,开启更多知识的大门,探索更加广阔的数学天地 。</p> <p class="ql-block">此次公开课评课活动,不仅是对赵老师教学成果的检验,更是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在思维的碰撞中,我们明确了教学方向,汲取了教学智慧。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