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袖珍小国梵蒂冈

贺小洪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国,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为天主教会最高权力机构圣座的所在地。梵蒂冈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宗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冈其前身为教宗国,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宗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朗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接受圣座的直接统治,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规定从同年7月起成为独立的城市国家。国名全称就叫梵蒂冈城国。梵蒂冈为永久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意大利王国对意大利统一战争期间没收的教会财产进行了最终赔偿。从法理上说,延续了11个世纪的教宗国在1929年2月11日这一天正式灭亡,由梵蒂冈城国取而代之。</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常住人口仅540人。主要是意大利人。 人口约1000人 梵蒂冈城国,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面积0.44平方千米。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教堂、梵蒂冈宫、博物馆和公园以及几条街道。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有驰名世界、“价与天齐”收藏丰富的梵蒂冈博物馆,教皇官邸拉特兰宫,绿草如茵的后花园,有自己的货币。1980年财政的公开收入,旅游、邮票收入200亿里拉,占总收入3%;不动产的收入110亿里拉,占2%;特别财产的利息收入600亿里拉,占9%;宗教事业银行利上交2700亿里拉,占40%,向教皇赠送的贡款900亿里拉,占13%;教施舍款2250亿里拉,占33%。梵蒂冈的货币与意大利的里拉通用。 梵蒂冈无自然资源,无工农业,经济主要依靠在国内外投资和不动产出租、旅游、邮票、特别财产款项的银行利息、梵蒂冈宗教银行盈利、教徒的捐、赠款等。宗教事务银行的盈利约占 2/5,捐赠占 2/5,其他占 1/5。梵蒂冈在北美和欧洲许多国家有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其金融资本渗透意大利众多经济部门,特别是银行信贷系统和不动产具有相当的实力,实为一个庞大的国际金融托拉斯。生活物品靠意大利供应。 梵蒂冈对于真正相信宗教的人,是天主教心中的圣地,于此同时,梵蒂冈的历史也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又带起了其他国家的投资,这才造成了梵蒂冈的繁华!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它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广场,这个集中各个时代精华的广场,可容纳50万人,位于梵蒂冈的最东面,因广场正面的圣彼得大教堂而出名,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广场的建设工程用了十一年的时间(1656~1667年),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亲自监督工程的建设。广场周围有4列共284根塔斯干式的圆柱,圆柱上面是140个圣人像。中央是一根公元40年从埃及运来的巨大的圆柱(高25.5米,重320吨)。</p> <p class="ql-block">广场略呈椭圆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块铺成。两侧由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形成三个走廊恢宏雄伟。这两组柱廊为梵蒂冈的装饰性建筑,共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组合成四排,形成三个走廊。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队伍排列在广场两边。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p> <p class="ql-block">1984年梵蒂冈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圣彼得广场是梵蒂冈城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广场两侧有两座造型讲究的喷泉,相传也是名家作品。泉水从中间向上喷射,下分两层,上层呈蘑菇状,水柱落下,从四周形成水帘;下层呈钵状,承接泉水成细流外溢,潺潺有声。</p> <p class="ql-block">朝广场一侧的每根石柱的柱顶,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圣男圣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方尖石碑;铜狮之间镶嵌着雄鹰,作展翅欲飞状。这座石碑原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为装饰皇宫旁边的圆形广场,远从埃及运来。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据说为此曾动员900多名工人、150匹骏马和47台起重装置,花了近5个月时间,才完成这项搬迁工程。</p> <p class="ql-block">广场以及两旁的柱廊由著名建筑师和雕刻家贝尔尼尼在1656年设计,用了11年时间建成。石柱柱顶的大理石像则为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所雕刻。贝尔尼尼以提倡华丽、夸张为特点的巴洛克式艺术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警察主要负责保护教宗、显要人物及所有属于教宗的建筑。他们是单身男性、瑞士公民、天主教徒,年龄在19岁至30岁之间,身高至少174公分,并完成瑞士军队的基本训练‌‌。梵蒂冈宪兵约有130人,负责梵蒂冈城及圣座房地产的社会秩序、边境管制、交通管制、刑事调查及一般警务工作‌‌。</p> <p class="ql-block">这些警察队伍的存在不仅保障了梵蒂冈的安全,也体现了梵蒂冈在全球天主教徒心中的重要地位。他们的专业训练和严格选拔标准使得他们在执行任务时能够高效且专业‌‌。</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这座世界最大的教堂,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艺术融合的典范。从1506年的重建工程开始,历经百余年,汇聚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心血,最终成为了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本文将带您走进这座教堂,探索其背后的历史、建筑奇迹和艺术宝藏。</p> <p class="ql-block">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坐落在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内。其建造历史可追溯至公元325年,当时为了纪念耶稣的门徒圣彼得,在圣彼得的埋葬地修建了一座小教堂。然而,我们现在所见的宏伟建筑,其建造过程却历经了百余年。</p> <p class="ql-block">1506年,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决定拆除老教堂,兴建新的圣彼得大教堂。新教堂的设计方案通过公开竞赛选择,最终布拉曼特的设计赢得了青睐。然而,教堂的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教皇和布拉曼特的相继去世,工程进度受到了影响。</p><p class="ql-block">新教皇利奥十世继位后,拉斐尔被任命为工程的总设计师,但他去世后,工程再次放缓。直到1547年,教皇保罗三世任命米开朗基罗继续这一伟大的建设工程。米开朗基罗的设计方案为大教堂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那中央的圆形大穹顶,成为了罗马城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不仅在建筑上堪称杰作,其内部装饰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教堂内的壁画、镶嵌画和玻璃窗都充满了艺术感,而祭坛和壁柱的雕刻更是精美绝伦。此外,大教堂还汇聚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艺术大师的心血与智慧,成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不朽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希腊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光线幽暗,神秘莫测,用大理石砌筑而成,里面的所有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三宝”是指其最具代表性的三件艺术珍品,它们不仅是宗教与艺术的结晶,也是游客必看的镇馆之宝。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p><p class="ql-block">这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的成名作,描绘了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难后,圣母玛利亚抱着耶稣的场景。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唯一署名的雕刻作品,名字刻在圣母的衣襟带上。其细腻的雕刻技艺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宝座‌。同样由贝尼尼设计,这件镀金青铜宝座位于教堂尽头,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宝座金碧辉煌,华丽至极,是艺术与信仰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贝尼尼的青铜华盖‌。由意大利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设计,这座30米高的青铜华盖位于教堂中央,由四根螺旋形铜柱支撑,下方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华盖前方点燃着99盏长明灯,象征着宗教仪式的庄严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是人类艺术的瑰宝,也是全世界第一大圆顶教堂。在教堂的内部拱形的殿顶、高大的石柱和墙壁上到处是精美细致的浮雕、色彩艳丽的图案和栩栩如生的塑像。装饰之华丽,可以让人窒息,让人惶恐不安。</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希腊式的石柱式和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及平的过梁相结合。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拉丁十字架的结构,圣彼得大教堂门前立着圣彼得高大的雕像,他面带微笑,神情自若,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缕缕卷发、下巴上的撮撮胡须和身上的层层长袍无一不被雕琢得逼真、细腻。</p><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用大理石砌筑而成,里面所有的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的大理石拼接而成的图,浩大的工程使得教堂内部既光线幽暗又金碧辉煌,让人感觉神秘莫测。身置于殿堂内,你会为它的宏伟感到惊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