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助游(一)徽派建筑更中国

心灯

一场旅行,既在预料之中,又在期待之外。2025年的春天,原本只打算小范围去往汉中与四川嘉阳看油菜花的,但春节结束后,有好几位群友询问群内开春的活动,显然不能忽视他们的愿望,尤其是那些一直跟着我往外跑的老队友。于是便把打算秋季实施的安徽深度自助游提前到春季(所以安排的秋季,是因为有过两次春游安徽南部的经历) 。找出了以往的大致线路,重新买来最新版的安徽地图,研究线路,突击做出15天的参考线路。因为感受过一次南昌集散的方便,起初计划也是从南昌出发,经婺源到安徽的,后来采纳队友建议,改成了南京集散。2月中旬开始,一边预约报名,一边做详细的攻略计划。到了2月21号,基本确认37人出行,并初步联系了车辆。 人员确认后,还是有群友想参与,只好换39座以上的大车(即四类车型),最终在37人基础上增加到了46人。时间确定到了3月11号从南京出发。有部分队友9号到达南京,大约二十位队友9号乘火车出发,10号上午到达集中酒店:锦江之星南京站店。我和其他人分别乘飞机于10号下午和晚上到达。到达南京的当天下午,赶往鸡鸣寺,没想到这里下午4:30就下班了。因为今年季节晚,鸡鸣寺前的樱花大道也无樱花开放,好在附近的一处广场居然还有开放的樱花,于是再次赏花拍照,尤其被一种香气浓郁的米白色花朵吸引。随后找地方吃晚饭,再次奔赴秦淮河景区看夜景。<div>  11号早晨,56座大巴如约而至。司机还是2023年3月走苏北山东的石师傅(我和许多队友都对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不过他把原来的一层半的55座换成了车身更长、座位更加宽敞的56坐车。</div> 出行第一天,天气晴好。看到起伏的丘陵山地,就是到了安徽南部了。第一站即查济古村,这里属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所辖,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华写生第一村、中国传统村落。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村落。查济村原有108座桥梁,108座祠堂、108 座庙宇。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元代建造的“德公厅屋”,位于村中水郎巷,三层门楼,厅内前檐较低,檐柱楠木质,粗矮浑圆,柱础为覆盘式,无雕琢。明代的“涌清堂”、“进士门”,雕刻细腻,结构精致。进村后就被一古拱桥吸引。古村沿着三条小溪为轴线而建,以各祠堂为节点,每条小溪两岸均有诸多小桥连接,村内依然居住着自古以来就在此居住的居民。 (此处即红楼桥) 因为一条不完全的信息,还以为这里是查良镛(作家金庸的故乡),后查实,查良镛并非查济古村人,而且这里也并非查姓人的聚集地。古村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早期还真与查姓人有关:隋代宣州刺史曾举家迁移至此后有了查村,再后来根据查村与相邻的济阳村,并称查济村。红楼桥是古村内重要的节点,红楼桥下游为商业区,上游为生活区。但现在上下游均有商铺与民宿。小溪两边有延伸的小巷通向纵深,但由于时间有限,许多地方我们并不能深入游览。查济古村是典型的传统徽式民居,以砖木结构为主,采用“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形式,虽经多个朝代,历史跨度很大,保留了自元到明清的建筑,但型制基本规整统一,徽派风格明显。 结束查济古村的游览后,来到第二个景点:桃花潭。这里属长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因唐代诗人李白一曲《赠汪伦》使桃花潭显名于世,成为历史名胜。桃花潭水深碧绿,清澈晶莹,翠峦倒映,山光水色,尤显旖旎。潭两岸,有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处东园古渡、踏歌岸阁、垒玉墩、书板石、彩虹岗、谪仙楼、钓隐台、怀仙阁、汪伦墓等景点。旧志《桃花潭记》称其地“层岩衍曲,回湍清深”,其水“清冷皎洁,烟波无际”。李白《赠汪伦》曾这样写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虽无桃花,但却因李白的诗,不仅火了桃花潭这个地名,也火了汪伦。汪伦本为无名之辈,却因李白这首诗留名千古。这顺风车的确是搭成了千古绝唱。 这里门票63元,60-65半票优惠,65岁以上免门票。所有人还需购买10元的摆渡船票。通往渡口的路上,是一个叫南阳镇的古街区,无法确知汪伦送李白离开时是否从此走过,但有汪伦故居。到了潭水岸边,才见有汪伦送李白的雕像。大家再此纷纷拍照,随后登船前往桃花潭西岸,摆渡船往返只在一瞬间,很难感知当年汪伦送别李白的系别之情。西岸除一些亭台楼阁外,还保留着汪伦墓。继续沿一条古街往外走,就结束了全部游览。我让石师傅发了西岸停车场的位置图,但导航总是找不准方向,加上遇到未走东门而是从西门进入的龙心,更是让大家找不到“北”。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近在眼前的停车场,与几位未进景区的队友汇合后,离开桃花潭,前往第三个景点太平湖。 太平湖景区,地处黄山市黄山区西北部,介于黄山、九华山之间,是安徽省实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坊间有称“日内瓦湖”或“马尔代夫”的说法。历史名人如李白、朱熹等也曾在此留下足迹。太平湖风景区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的地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热点湖泊旅游胜地、安徽省文明旅游景区等称号,太平湖镇被评为中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太平湖景区内分布着共幸、广阳、黄荆、龙门、三门等五大景区,主要观赏景点包括西山观鱼、平龙山采茶、三峡水趣、桂林小景等自然美景,以及白鹭洲乐园、黄金岛植物园、猴岛、鹿岛等人文景观。 大巴车沿着属于太平湖边缘的公路走了许久,到达太平湖已是下午,大多队友已是人困马乏。加上已经是当天的第三个景点,大家都无心购游船票登岛或湖上泛舟。于是就在码头游览、拍照。码头的景色还是挺美,清澈碧绿的湖水平静而深邃,裸露的桔红色湖岸,在湖色与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抢眼。我用无人机的视角在空中俯瞰了整个景区的全貌。整个太平湖镇整洁而安静,虽然这个季节游客稀少,但各种规格的酒店、客栈、餐饮、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石师傅说他过去在湖对岸的别墅区住过一次,但感觉别墅区似乎更加冷清。都是旅游地产大跃进时期上的项目,现在遇到经济滞涨,外出旅游人不但人数减少、内容也在减少。在太平湖短暂参观、逗留后,前往当晚计划中的住宿地,位于黄山北门附近的格林豪泰智选酒店。因为该酒店附近餐饮服务类的门店不多,就事先让酒店发了他们的菜单,大家选了一个标准后,当晚就在酒店一楼聚餐。这也是首次在旅行途中的第一天聚餐,希望通过餐桌上的交流让新老队友拉近距离。不过大团队中的小团内容易形成相对封闭的小圈子,也没有交流的愿望,也算是我们这类自助游活活动中大家的自由选择,每个人的爱好、习惯,只要不妨碍公共事务,都值得尊重。聚餐气氛还是挺好的,有的桌子上还有人买了酒,也算是不亦乐乎。<div><br></div> <div>  经过一天的旅行,才知道茉莉队友在南京火车站出站时就在扶手电梯上摔伤了腰。12号早上出发换座位时,特意把第一排让了出来,方便她上下。 按计划,让大家住在黄山北的目的就是为了第二天从北门上黄山的。但天气预报说12号起,黄山连续下雨,而且是中到大雨。综合大家的意见后,我们决定把游黄山的时间往后推,直到天晴。于是只能把黄山后面的景点往前移,好在大都在黄山周围,即使走点冤枉路,也都在几十公里之内。 </div><div> 从黄山北到许村本来不足70公里,但因为最近的出口有限高,只能从更远的出口出,这样就得多走约20公里。出了高速,石师傅的导航显示许村未开放,于是就近先去了呈坎村。这里号称风水第一村或“八卦村”,古名龙溪,位于黄山东南麓。唐末,江西南昌府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举家迁入歙县,“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呈坎古建筑群主要的建筑时代为明初至清末。</div> 呈坎村汇集了不同建筑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等,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在这里得到发挥,呈坎是中国保存的皖南民居、明清建筑最集中,最富特色,最具有观赏价值的村落。我们的大巴只能停在南门,这里有一组著名的八卦式建筑,观赏性、趣味性极强。在这里耗时太多,许多人未能进入里边的村子,而只是在高台上远观了青瓦白墙的村子。进到村子里的队友拍到了非常美的徽派民居及极具皖南水乡特色的照片。期间三毛把手机丢了,牧马人陪同三毛去北门找手机,幸运的是手机找到了。为了节约时间,我们把大巴开到北门去接他们和几位估计还在北门附近的队友,不曾料又眼睁睁地错过了飘雪等四位队友,只好打电话让他们出了南门原地等候。北门一带,因为是居住区,地方的确狭窄,别说停车,调头都困难,大巴车只能停在路边。接上牧马人与三毛后,问了保安,才找到不用调头,绕行到南门的环形线路。 <p class="ql-block">(以下三幅照片借用队友桔子所拍作品)</p> 虽然有遗憾,也只能留待以后弥补。离开呈坎村后,又到了潜口民宅。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是一座集明代徽派民间建筑于一体的博物馆。‌它由明代民居建筑群(明园)和清代民居建筑群(清园)组成,按照“原拆原建、集中保护”的原则,将散落于歙县境内且不宜就地保护的明清古建筑进行集中保护,形成了今天具有明清风格的山庄。这里汇集了明清两代最具代表性的徽州民宅,包括富丽豪华的宏楼绮院和幽静典雅的凉亭草舍。这些建筑展示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重现了明清徽州社会的生活图景。每幢建筑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中间铺筑石板路,周围栽植传统花卉和树木,形成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潜口民宅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建筑学的珍贵实例,还被誉为中国明清民间艺术的活专著。<div>  因为石师傅导航不再显示关闭,随后继续前往最靠北部的许村。到了许村村口,却被不甚明了的指示牌弄得不知往哪个方向走,最后还是问了路,先进入许村镇新街,大家下车后,沿溪流往前走,由北往南,逐个游览古村那些被贴了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古民宅。</div> <div>  许村始于唐代末年,因许氏迁居于此后,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许村。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发达,自此,村落建设迅速发展。现在的许村镇属于歙县,许村及周边高阳村、东升村、环泉村中,共计保存有大量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100余座。许村呈“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风水形态,昉、西二溪交汇在高阳桥下,流入练江。村中明代建筑数量多、品类齐全,保存了较多的宋元建筑做法,如梭柱、櫍、哺鸡兽、上昂式挑斡、插栱、彩绘等,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典型的建筑有高阳廊桥、五马坊、许社林宅等。1996年,许村整体申报成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6年,许村古建筑群(15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div> 石师傅终究还是把车停在了有停车场的南口,这里也有着一组牌坊。许村在一些文字类介绍当中名气很大,建筑的历史感及研究价值极高,但对普通游客而言,观赏性并不高,其保护、研究意义更高。这也许就是导航提示未开放的原因。</div> 结束许村的游览后,继续前往当天的第三个景点:西溪南村,这里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地处黄山市腹地。西溪南村始建于唐,历经宋元两个朝代,至明已趋鼎盛,扬州、南京、杭州及沿淮一带,大商巨贾,比比皆是。西溪南村文风昌盛,读书应试,科甲连登,土木大兴,园亭叠起,无论是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均至善至美。早在元代,吴氏希德公(号“梅溪居士”),就本村的八处景点撰写了一篇《溪南吴氏八景记》。到了明代,苏州吴门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来西溪南作客游览(祝为吴氏外甥),以《八景记》为基调,细览了百余年后的八景盛况,欣然走笔。祝允明随笔书写成卷,诗佳书亦佳,是为珍品。至清代,名家笔下对西溪南村的美景多有赞誉。不论古人如何称奇,今天这里被称作是现实版的“绿野仙踪”。我们顾不得进入古村,就沿着溪水一路走马观花。遗憾依旧,希望有机会能够从容深入探索。 离开西溪南村,前往当天的第五个也最后一个景点:唐模村。听这村名就在表达:早在唐朝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模范村。奔波了一整天,许多人已经累了,加上这里门票也比别处贵,仅有十多位免门票的队友在西门下车,进入景区,其余队友随大巴车去往东门等候。我们是进入唐模村的最后一批游客,古村依旧是沿溪流而建,有关资料介绍:唐模以千年银杏之茂、修造“西湖”之孝、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名家碑刻之雅、同胞翰林之誉遐迩闻名,堪称徽州古村落的典范。古村田园风光幽雅别致、亭坊街桥古韵悠悠,青山绿水,粉墙黛瓦,特别是别样的古老水街,使人备感吉祥平和,堪称徽派气息浓郁的典型古村落,徽谚有“唐模棠樾,饿死情愿”,道出了唐模是一块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能沿水街往东,到达西湖时,薄雾泛起,让人如临仙境。 从西往东,走完唐模古村全程约1.6公里。一路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建筑与景色,与我,似乎也没觉得特别累。出了东门,与等候的队友汇合,并在东门处最后拍照后,前往在歙县县城预定的徽州古城附近的汉庭酒店住宿。歙县是此行住宿最贵的,连续住两晚,130元还不带早餐。导航把我们引到到一处坡路上,后来石师傅发现路太窄,就在狭小的十字路口调头,走大路再调头,终于找到酒店。原来在酒店门前的左后方与斜对面,就是我们六年前在歙县住过的两家小酒店,其中斜对面那家目前停业装修。也难怪歙县的住宿这么贵了。这里沿酒店前的步行街走到头,就是连接徽州古城的公路大桥,过了桥就是徽州古城。白天内容太多,当晚很快便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