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气真好,阳光漫过大玻璃窗洒进房间,利用阅读的休息时间,我移步飘窗的窗台,盘腿进入冥想状态,此时的躯体就像落叶被流水裹挟着奔向远方,恍若有千万个生命在时光隧道里萌动,浪花拍打过的岩石,悄然生长着青苔……忽然间一个问题飘荡过来,我的这种状态是静心还是孤寂?记得夜读《瓦尔登湖》,书里的主人公梭罗在冰面上钓鱼的时候万籁俱寂,他是否也有和我一样的念头?</p><p class="ql-block"> 静心不是空无一物的停止,而是像溪水般昼夜不息的流淌。孤寂与静心的意思虽然有些相同,却总带着一点被动的体验,更像是空落落的与世疏离,不被人理解。那些以为孤寂是静心的人,不过是把一潭死水误作了海洋。记得那年夏天在宁夏,乘着明亮的月光仰面躺腾格里沙漠温热的沙丘上,天空中排列有序的星星始终清冽如眸,周遭没有一丁点声响,只听到自己心脏的跳动和风吹黄沙那似有似无的声音。其实,最深的静心是来源于自然,它看似无谓却有着穿越时空的力量。友人抱怨世事难料,人心叵测,只有靠自我孤寂去驱赶烦恼。前天晚餐时,与一个八岁小朋友同桌,在上菜间隙,他拿着手机看动画片,由于沉浸其中完全不知道周围发生的情况,可见真正的静心从不依赖外部环境。我尝试过在秋雨绵绵中,摆一套老茶具独饮,无论雨水敲打在玻璃窗上发出何种细碎的节奏,我浑然不觉的伴着杯中茶叶的舒展,仿佛那是天地间唯一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禅宗公案的"风幡之辩"到底是风动、幡动,还是仁者心动?当人们的心像一面擦拭干净的镜子,万物的倒影都成了风景。人静心了就能空出内心深处的位置,让最美的东西住进去,那一刻的情绪也变得特别,似乎能更多地体会到身边的各种美妙。如同苏东坡在赤壁江头,面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阔,反而生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澄明。</p><p class="ql-block"> 在窗台之上,阳光之下,虽然微闭双眼却静心如水,意念中的那些被风儿撕扯的云雾,看似凌乱却暗含秩序,表面动荡里藏着内在的韵律。真正的静心不是做作,真正的优雅不是刻意,就像是竹子在暴雨中弯腰,待风停时又显挺直身躯的从容。外婆常说,人的品格是不需要自己述说的。年轻时不懂这话的深意,直到某个初春的早晨,我在阳台上看见内人养的兰花上挂着几滴露珠,那玉色的花瓣正缓缓舒展,仿佛在跳一支无声的芭蕾,原来生命里的大美诞生于寂静的绽放之中,而且一定会等到静心之人去发现。</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知晓如何让自己静心,不会再为眼袋塌落而感伤;不会再怕通过手机放大照片后见到自己的老态;也不再留恋女儿赠送的那份“七十岁整容礼物”……肉嘟嘟的眼袋和脸上的点点斑块,何尝不是裹藏着岁月的诗篇!古树有年轮,人老了也应该有特征,它记载的所有过往都是一种通透和本真的自然呈现!</p><p class="ql-block"> 坐在飘窗的窗台上发呆,感受着暖意的阳光,眯缝起眼睛看到了光线中漂浮的尘埃。每个人都想活成一束光,选择让生命被阳光永远照耀,当然也必须接受在阳光照射下才会看到的那一点点尘埃。相信被阳光照射到的地方自有万种萌发之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