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八六子 • 桂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约她时。翠眉舒展,盈盈缀满花枝。正雾绕幽径月明,烟迷寒香夜静,星星点点如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宫庭院云溪。不大寸心独抱,谁知傲骨清奇?不施女儿红,呈黃流素,欲笺心事,脉脉凝思。衷情在、雨过风前弄影,凉生月里丰姿。沁心扉。人间几魂又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晁补之《喜秋晴》填写。</p> <p class="ql-block">馨蕊深秋情弄影 </p><p class="ql-block">婵娟夜半意搖姿</p><p class="ql-block">注礼书屋诗词《八六子·桂花》想像力浅探 王建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亚里斯多德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他从哲学的角度看待想像力。</p><p class="ql-block">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包围着整个世界。”他用科学的立场看待想像力。</p><p class="ql-block"> 雨果说“诗人的两只眼睛,其一注视人类,其二注视大自然。他的前一只眼叫做观察,后一只眼称为想象。”他用作家的眼光看待想像力。</p><p class="ql-block"> 读了注礼书屋的《八六子·桂花》,小编虽然觉得该词想像力十分丰富,但又说不出她的想像力是有哲理呢?是有学理呢?还是有文理?一句话,词人的想像力带着读者飞天掠地,天地之桂不分彼此,人心桂魂心心相犀,心境场境情景交融。</p><p class="ql-block"> “约她时。”起句,词人想像的翅膀,就飞到了“她”的身边,给了桂花一个“她”的定位。</p><p class="ql-block"> “翠眉舒展,盈盈缀满花枝”,读到这儿,我们看到了这盛开着的桂花少女,也就是“她",眉展眼舒,娉娉婷婷、袅袅娜娜地搖曳在枝头。</p><p class="ql-block"> “正雾绕幽径月明,烟迷寒香夜静,星星点点如诗。” 诗人想像的翅膀己不受时空的约束了。思绪己从盛开的桂枝头,飞向了轻雾缭绕着的“幽径”;飞向了照拂着幽径的“月明”;飞向了经常出现在岸柳旁的“烟迷”,而这“烟迷”不是迷住岸柳的薄雾,而是既淡雅又沁人心脾的桂的“寒香”;飞向了冰盘高悬的“夜静”;飞向了捧着月桂的“星星点点”。诗人想像的翅膀在带着我们飞翔了这如歌如画的仙一般的,梦一般的境地之后,又以“如诗”带着飞进了,或者说升华进了人类思维的一个高端的境界——诗的境界。小编甚至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诗”情更能动人心弦,更能撩拨人的心绪了。如果是贝多芬,他一定能根据这词情画意,谱出这摇拽着美丽身段,散发着迷人芬香,在地上枝头、空中蟾宫迷住天地一切的“她”的形象的交响曲来。</p><p class="ql-block">“深宫庭院云溪。”下片一开头,词人想象的翅膀带着我们飞到了“她”的居所。那是高挂在苍穹的蟾宫,云溪隐隐,庭院深深。月桂这位美少女,就是月宫不可或缺的主人之一。与嫦娥不同,“她”会回馈给爱她的人以更深的爱。“折桂蟾宫动魄魂,回眸一笑饱含春”“谁将天上蟾宫树,散作人间水国秋。”下片第一句,词人就给了桂花,也就是“她”,一个标格上的定位。诗人在驾驭想像的翅膀飞翔时,也留给了读者丰富想像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不大寸心独抱,谁知傲骨清奇?”词人想像的翅膀又回到了“她”身上。词人把一粒粒的桂蕊,想像成了“不大寸心独抱”,既形象又深刻还生动。词人想像的翅膀还在继续飞翔“谁知傲骨清奇?”她是怎样的一种傲骨,又为何清奇?诗人在想像,一个问号,又留给了读者想像的空间。让词人和读者给出“她”性格上的定位。</p><p class="ql-block"> “不施女儿红,呈黃流素,欲笺心事,脉脉凝思。”诗人在想像中,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清爽淡雅,清新脱俗,清辞丽曲的“她”的形象和仪态。让读者对她的“傲骨”“清奇”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想象。</p><p class="ql-block"> “衷情在、雨过风前弄影,凉生月里丰姿。”诗人想像中的“她”,其形象和思想进一步地得到了丰满。在“雨过”“风前”“凉”里的“弄影”;在“雨过”“风前”“凉”“月里”生出的风姿,都可以归纳到“衷情在”蕊中来。然她的“衷情”是什么?读者可以去想像。</p><p class="ql-block">“沁心扉。”“她”的标格,“她”的性格,“她”的形象、仪态,她的“衷情”,是那样的打动人,催动人,感动人。我们嗅着“她”,我们看着“她”,我们品着“她”,最后都会将“她”沁入到人的心扉。</p><p class="ql-block"> “人间几魂又痴。”词人用含有哲理学理文理甚至是“没理”的想像力,给全词结了一个尾。并留下了令人无限想像的空间。几魂痴?为何痴?如何痴?让我们好好品味全词,也插上翅膀去想像吧。</p><p class="ql-block"> 以丰富的想像力去塑造形象,描绘景象,营造意象,并以之留给读者以广阔的想像空间,是这首词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也是词人敢于并善于创新的独具的匠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