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我所见到的最美》是一部行万里路的随笔集。放怀形骸以外,浪迹山水之间,才能体味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出行是心灵的沐浴,置身自然, 访草木以素心,临溪流以净灵,在山水畔涤荡人之龌龊。出门是猎奇学习,登高望远,极目层峦叠嶂,置己苍茫云海,在天地间方知身之寸微。出门还是情感交流,亲朋好友,感美好的瞬间,享温馨的相伴,在情景中交流爱之真诚。</h5> <h1>尼罗河流淌着古老文明,河畔上留下了众多古老的神庙。它们大致分两类:一、祭祀神庙:用来进行宗教祭祀,祈求神灵的庇佑。二、丧葬神庙:用来举行法老的葬礼,供奉亡去的灵魂。菲莱神庙、康翁波神庙、埃德夫神庙、卢克索神庙各自供奉着不同的神明,每一座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散发着神秘的魅力。</h1><h1>菲莱神庙建于公元前280年,供奉着爱神伊西斯,记述着古埃及神话中三位一体的传说。伊西斯的丈夫被其弟赛特杀害。她找到丈夫遗骸,用眼泪将其拼凑复活,并生下他们的孩子荷鲁斯。伊西斯因此被视为生育、爱情和母亲的象征。古埃及人到菲莱神庙祭祀,承载着对生命和幸福的深深祈愿。</h1><h1>神庙的入口是两座梯形塔门,柱廊高大庭院开阔,尽显古希腊建筑风格。圆柱形态优美,柱头呈棕榈叶状,是古埃及建筑元素。内殿有伊西斯怀抱幼子荷鲁斯的壁画。历经岁月的洗礼,菲莱神庙虽部分损毁,但那爱与救赎的传说,是古埃及人永恒的信仰。</h1> <h1>埃德夫神庙建于公元前237年,供奉爱神伊西斯之子荷鲁斯。神庙墙壁上满是精美的浮雕,描绘了荷鲁斯战胜仇人赛特,夺回了王位的故事。浮雕上的人物栩栩如生,激烈战斗跃然石上,展现出古埃及人高超的雕刻技艺。</h1><h1>这座神庙是古埃及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大型神庙,布局规整有序,由塔门、柱廊、庭院和内殿等部分组成。塔门高大,刻有浮雕;柱廊是古埃及多立克风格,柱身上的雕刻细腻入微;沿着中轴线步入内殿,神像和祭祀设施保存完好,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古老的传说。</h1><h1>柱厅内,137根巨大的纸莎草石柱整齐排列,宛如一片巨石森林,撑起了神庙的厚重历史。石柱上雕刻着荷鲁斯神的英勇事迹,墙壁上描绘着法老们向荷鲁斯神献祭的场景。令人称奇的是,虽历经数千年,这些画面的色彩却鲜艳如新,仿佛时光在此凝滞了。 </h1> <h1>康翁波神庙建于公元前199年,祭祀鳄鱼神索贝克和鹰神荷鲁斯,反映了当时埃及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在古埃及,鳄鱼和鹰都具有特殊象征意义。鳄鱼神索贝克被视为尼罗河的保护神,鹰神荷鲁斯则是天空之神和王权之神,二者共同象征着尼罗河的力量与治理。 <br>神庙的独特在于双庙格局,一条中轴线把神庙一分为二,分别供奉索贝克神和荷鲁斯神。两边建筑布局呈严格的对称形式,从入口的柱廊到内部的庭院和殿堂,宛如镜像。更为惊人的是,神庙墙壁上还刻有外科手术工具图谱,它们是现代外科手术的鼻祖。<br>夜色降临,光影交错,将石柱、浮雕和石像都笼罩其中,神庙弥漫着梦幻与神秘。石柱的纹理被清晰地勾勒出来,浮雕的神祇们变得生动而真实,石像的眼睛闪烁着神秘的光芒。走在布满星星点点的石阶上,仿佛穿梭于时空交汇,每一步都在触摸着千年的记忆。</h1> <h1>卢克索神庙建于公元前1390年,供奉着“众神之王”太阳神阿蒙。太阳神被古埃及人认为掌管着天空、光明和生命的起源,给世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时,他也是王权的守护者。法老们先后在神庙上耗费大量财富和劳力,以彰显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和神圣性。</h1><h1>神庙沿南北轴线布局,与一条3公里长的狮身人面像大道相连,寓意着神与人的连接。塔门高大雄伟,两尊巨大的法老雕像耸立在旁。门内两侧的石柱整齐排列,柱上雕刻的繁复花纹和神话故事,细节纤毫毕现。神庙中的方尖碑高耸挺拔,碑身上刻满了象形文字,记录着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h1><h1>尼罗河在夜色中轻轻流淌,卢克索神庙在河畔上静静矗立。晚风带着河水的气息,在神庙的柱廊之间环绕,轻轻地抚摸着那些纹理;灯光从神庙的缝隙中透出,洒在尼罗河上,恰似片片碎银在河面上跳跃。水光闪烁不定,神庙如梦如幻,它们仿佛在轻声对话,诉说着千百年来的相互相伴。</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