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记忆,这是我的童年记忆吗?

藏獒

<p class="ql-block">  今年二月末,在福州参加以工业遗址保护为主题的“2025年船政交流暨船政文旅融合推介会”,参会的成都公司介绍了他们包装打造的成都“东郊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借来川开会之机我参观了在“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打造的“东郊记忆”。</p> <p class="ql-block">  成都东郊是我童年的记忆。当年的成都东郊是新中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电子工业聚集地,“东郊”成了国营电子工业基地的代名词,为共和国国防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时,成都东郊还是万顷农田,四川人称之为“乡坝坝”(就是乡下的意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三线建设”,在这里快速建起了一批国营电子工厂,还建成了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由此东郊快速成长起一片新城,可以类比如今声名鹊起的成都“天府新区”。</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东郊记忆”是我童年的记忆吗?肯定不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童年的东郊是宁静祥和的东郊。工厂是工厂,学校是学校,出了厂门校门就是田园。最繁华的是建设路,长有几公里,东西走向,跨过了沙河,集中了百货商店、电影院、新华书店、人民银行、菜市场和粮店等。</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家住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简称“成电”),我在成电上学。不要误会,我不是上大学,我上的是“成电子弟小学”。子弟小学坐落在成电家属区后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了家属区后门走上几百米,向右手拐就是沙河电影院。那时,电影院是我最向往的地方,能到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是很奢侈的快乐,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等都是在沙河电影院看的。《红灯记》《杜鹃山》《智取威虎山》等八个八个样板戏,和《南征北战》《地雷战》《地道战》等电影是在成电主楼前的露天广场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华书店紧挨沙河电影院,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那时,我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街买菜,我都会顺路到新华书店逛一圈,那时的书只有几毛钱一本,一两元的书都是很厚的书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购物需要粮票、油票、布票、肉票,一切都在计划经济中。肉0.75元一斤,很贵;米面只需要一两毛钱一斤,菜几分钱一斤,我喜欢的冰棍四分钱一根,北冰洋汽水一毛钱一瓶,很贵!</p> <p class="ql-block">  那时,东郊没有那么多高楼,成电的主楼是学院的办公楼,算是全校最高建筑,也只有五层,宿舍楼一般都是三层。如今的成都东郊已经是高楼林立,比日本鬼子的炮楼还要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近 “东郊记忆”,除了几根当年的烟囱突兀当空,很难看到当年的工业遗迹,四周都是高入云端的高楼,是房地产的天下。</p> <p class="ql-block">  那时,东郊肯定是没有蒸汽火车的,因为都是电子工业,不需要火车进工厂运输。如今,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个蒸汽火车摆在“东郊记忆”,无非是一个噱头和看点而已,引来游客好奇打卡。设计者巧妙处是利用了列车的车厢,开起了咖啡屋和餐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引来了年轻人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那时,肯定没有女孩在大庭广众之下香烟</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东郊见不到有人养宠物。如今“东郊记忆”不时能见到少年者以犬会友,欢乐一时。</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东郊记忆是年轻人的世界,美女美腿,充满活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郊记忆,美女俯首可拾。</p> <p class="ql-block">  在老工业遗址上挖一个坑,滑板少年快速地上下翻飞,惊险纷呈,荡气回肠,方显天地英雄气。</p> <p class="ql-block">  中年人来此漫煮时光,远处红红的招牌是“超级安踏”。在“东郊记忆”,福建安踏不缺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郊记忆”的牛肉面15元一碗,很实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成都盖碗茶唤起我们成都老记忆</p> <p class="ql-block">  “东郊记忆”四周高楼林立,都是新开发的房地产,这让我想起吕丽萍、陈冲主演的电影《二十四城》,取材就是改革开放后成都东郊城变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郊记忆”活化了老的工业遗址,人气爆棚,让外地游客又多了一个来成都的理由,同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带动了周围的楼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令人不仅联想,“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东郊记忆”不在记忆,在乎房地产开发也,在乎GDP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