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4年参加工作,分在药店。那时还没有实行全面退休,店里有三位七八十岁的老先生。朱先生是其中之一,七十有余,长得仙风道骨,瘦而有神,清癯的脸下飘着白长须。家住鱼巷口,我每天早上上班时路过他家,他还在门口摆个小桌子喝酒,不用下酒菜,就是油条过酒,酒足肚饱。听说酒量不大酒瘾大,顿顿不少酒上头。早上油条下酒菜,上床还得喝一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鱼巷口,图左是油条店,右边是朱先生的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了酒瘾后,朱先生才飘飘欲仙地踱步去上班的地方——仓前街中药收购部。</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常去收购部卖桔子皮,那时朱先生还是一条精干的汉子。只见他先用手一抄篮里的桔子皮(测试干湿度),然后倒入竹畚箕的秤,边称边说多少钱,然后麻利地把桔子皮倒进麻袋里,坐下拨算盘计款开票,一气呵成。我们就拿着发票去柜台取钱了。那时,觉得他是一位面慈心善的小老头。</p><p class="ql-block">工作后,有一次看到他正横着脸凶巴巴地指责一位妇女。原来,收购的鸡内金(鸡肫皮)没晒干,有点潮,他硬是不收。听说那妇女还抬出与经理有什么亲戚关系,他硬不买帐,说要么晒干了再来,要么让经理来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仓前街,中药收购部在图左下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工作时,自己分在中药加工场,收购来的中草药大多拉到我们这里加工。每隔三五天,朱先生就来一趟,满满一手拉车。卸完货后,他就息一会儿,和我们一起聊天。有次,他出了一个上联:“雪落薛家薛扫雪”,让我们对下联。隔壁煎药部几个都来对,都没接上。大家大眼瞪小眼,对我说:“你这个高中生来吧”。我抓头搔脑,想了一阵子答不上来。动乱时上的高中,除了熟读伟人诗词,连李白杜甫是谁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对对联了,这时只好认输。见大家没话说,朱先生才吹了吹茶杯,呷了一口茶后,慢吞吞吐出七个字:“冰冻兵船兵敲冰”。绝对!大家连连称妙。自此,自己对朱先生增添了一分尊敬,觉得他肚里有点墨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解放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又听说他出了一件艳事,让人哭笑不得。那个夏天的早上,朱先生照常去排队买油条,前面是位打扮得体很有风韵的妇女,不知乍的,朱老瘦骨嶙峋的手竟划过了她的臀部。这下对方不干了,不依不饶地要把他送派出所,说是老流氓。朱先生本来就很红的酒精脸更红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结结巴巴地不知怎么解释。幸好旁人都认识他,知道他的为人,大家都帮说:“谁都可能耍流氓,朱先生不会。”后来又请动单位领导,才把事平息。事后,朱先生揶揄地说:“酒还没喝,酒虫爬上了手。一世英名,毁于一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仓前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年,生活简简单单。那些事,坎坎坷坷。人,平平凡凡,觉得可爱。工作忙忙碌碌,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