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律   二月二感怀</p><p class="ql-block">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喜遇神龙昂首日,京城有雨贺春时。</p><p class="ql-block">河堤泛绿拂杨柳,客路添红染蕊枝。</p><p class="ql-block">斗柄新移霞色起,琴心再发彩光随。</p><p class="ql-block">谁将此讯托金雁,遍地黄莺歌好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生充满未知,我们一直走在成长的道路上。而“向内求,向外修” 无疑为这条道路指明了方向,增添了色彩。</p><p class="ql-block">学习何老师七律《春韵》,引起强烈共鸣。斗胆取部分字词及诗意,试填词一首。</p><p class="ql-block">原玉附上:</p><p class="ql-block">——春韵——</p><p class="ql-block">坐沐春风弄暖晴,长堤柳岸有莺鸣。</p><p class="ql-block">溪冰已破竹边唱,蕙草重归岩畔生。</p><p class="ql-block">万类花神争斗艳,千家墨客赋新声。</p><p class="ql-block">三更梦醒仍酣笑,岭北川南已垦耕。</p><p class="ql-block">喝火令.春韵</p><p class="ql-block">——永刚试填词——</p><p class="ql-block">坐沐春风暖,黄莺水岸鸣。</p><p class="ql-block">百花争艳杏枝惊。</p><p class="ql-block">岩畔翠竹溪涧,重写旧时情。</p><p class="ql-block">万类生灵动,芦鸭踏波行,</p><p class="ql-block">新丝垂钓锦鱼停。</p><p class="ql-block">辗转游帆,辗转客流连,辗转往来留念,不愿忆生平。</p>  <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苔藓在石缝里写诗,蚂蚁在落叶下筑巢。渺小从不等于卑微,每个生命都在自己的维度里完成壮举。</p>  <p class="ql-block">入世,投身现实,承担社会责任。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想,主张积极作为。如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以行动改变社会。入世思想行为的主要特点是:关注现实问题,追求社会价值与功业成就;强调道德责任,重视家庭、社群与国家的和谐。常表现为从政、经商、教育、从医等实践行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入世精神推动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但需防止过度功利化导致身心失衡。</p><p class="ql-block">出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道家,主张“无为”、“逍遥”,如庄子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提倡摆脱功利束缚,顺应自然。佛家,强调“放下执念”,通过修行脱离轮回之苦,追求涅槃境界,如禅宗“明心见性”的顿悟。出世思想行为的主要特点是:淡泊名利,远离政治纷争与社会束缚;注重内在精神修养,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解脱。常表现为隐居、修行、艺术、茶酒等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人生真正的境界或许是,以入世之心做事,以出世之心处世;在现实中努力创造价值,却不为结果所困;在纷扰中保持清醒,却不冷漠疏离。这种“既在红尘浪里,又在孤峰顶上”的态度,或许是对我们最好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一一《退一堂》</p>  <p class="ql-block">相遇,相识,相守,相惜 </p><p class="ql-block">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始于相遇,成于相识,久于相守,终于相惜。</p><p class="ql-block">相遇,是命运的安排。茫茫人海中,或许是偶然的一次回眸,或许是必然的一次交集,相遇,让陌生的两个人,有了故事的开端。</p><p class="ql-block">相识,是心灵的碰撞。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信任,相识让彼此走进对方的世界,相互分享喜怒哀乐,在相互了解中,建立深厚的情谊。</p><p class="ql-block">相守,是时间的考验。是在平淡中坚守,在困境中扶持,在岁月中沉淀,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感情,才是珍贵的。</p><p class="ql-block">相惜,是情感的升华。理解对方的付出,感恩对方的陪伴,珍惜对方的真心,只有懂得相惜的人,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p><p class="ql-block">相遇,相识,相守,相惜。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善待身边的每一份真情,只有真心真意,才能不离不弃,让爱与温暖,伴随一生。</p><p class="ql-block">    一一《原创 读书能量君 人间旧事录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生命,如同一段漫长的旅程,充满了未知与奇妙,也伴随着挑战与困惑。在这短暂旅途中,我们不断地探索、感悟,试图领悟生命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生命是脆弱的。一朵盛开的鲜花,可能在一场暴风雨后凋零;一个鲜活的生命,可能在瞬间被疾病或灾难夺走。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这让我们明白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珍惜身边的人,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一旦失去,就可能再也无法挽回。</p><p class="ql-block">     然而,生命又是无比坚强的。悬崖峭壁上的青松,在石缝中顽强生长;废墟中求生的人们,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求生意志。生命在困境中迸发出的力量,让我们懂得,无论遭遇多大的挫折与磨难,都不应轻易放弃。只要心怀希望,勇敢面对,就一定能找到出路,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都是过客。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度过这段旅程,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还是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付出,让生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我想,当我们在生命的尽头回首往事时,能够无愧于心地说:“我未曾辜负这宝贵的生命。”那便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p><p class="ql-block">  一一《生命的沉思:晓君》</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看清事情的本质是一项综合能力,融合了开放的心态、敏锐的观察、严谨的逻辑、持续的学习和实践的验证。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但通过坚持努力,你的认知将不断精进。最终,你将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迈向更充实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一-《探索之心》</p>  <p class="ql-block">日月轮转,亘古不变。它们不争不抢,却见证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大地无言,默默承载,却孕育了无数生命的奇迹。这种包容与大气,不仅是自然的馈赠,也是普通人生活的底色。  </p><p class="ql-block">市井中的包容智慧  </p><p class="ql-block">市井生活,烟火气十足,却也蕴藏着深刻的包容智慧。  </p><p class="ql-block">《坐井观天》的故事则从反面提醒我们,包容需要开阔的视野。井底的青蛙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直到小鸟告诉它世界的广阔。普通人或许没有宏大的视野,但只要愿意倾听与接纳,就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p><p class="ql-block">包容与大气的现实意义  </p><p class="ql-block">在当今社会,包容与大气依然是普通人生活的指南针。  </p><p class="ql-block">家庭中的包容,是夫妻之间的理解,是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正如《巧媳妇的故事》所示,包容不是一味忍让,而是用智慧化解矛盾,用爱维系关系。  </p><p class="ql-block">社会中的大气,是邻里之间的互助,是陌生人之间的善意。</p><p class="ql-block">日月不争,却照亮了千古;大地无言,却孕育了万物。普通人的生活或许平凡,但只要心怀包容与大气,就能在琐碎中见伟大,在平凡中见深远。让我们以日月为镜,以大地为师,在包容中寻找共识,在大气中开创未来。</p><p class="ql-block">      一一《丹心珠宝》</p>  <p class="ql-block">七律    无题</p><p class="ql-block">钱塘有饮说华年,卜岁跻登鬓角悬。</p><p class="ql-block">五岳挥鞭生翰墨,三江醉酒访神仙。</p><p class="ql-block">人情冷暖千重路,世事沉浮万里船。</p><p class="ql-block">对镜迥然尤顾睇,黄河远去泛红烟。</p>  <p class="ql-block">七律     黄河出潼关</p><p class="ql-block">古道潼关连太华,春晖醉眼耀丹霞。</p><p class="ql-block">黄河怒吼三千里,西岳横空第一家。</p><p class="ql-block">梦枕角声催铁骑,晓窗鞭影动金笳。</p><p class="ql-block">排天巨浪东流去,满路高歌遍地花。</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七律    咏梅</p><p class="ql-block">老树琼枝报早春,霜欺雪压涤淄尘。</p><p class="ql-block">天风席卷浮云去,晓日轮回古木新。</p><p class="ql-block">炼铁炉中成妙果,煎胶鼎内煅凡身。</p><p class="ql-block">柴门活水依然在,逸醉梅花邀故人。</p>  <p class="ql-block">七律    湖州行</p><p class="ql-block">小醉双林月始明,堤边石径伴涛声。</p><p class="ql-block">花灯唤客三桥影,海气随人十里行。</p><p class="ql-block">品茗抚琴忧世故,临流挥剑叙交情。</p><p class="ql-block">梨园古貌依然在,两会催春鹤自鸣。</p>  <p class="ql-block">道——规律:</p><p class="ql-block">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p><p class="ql-block">生而不有:“道”生育了万物,却不将万物据为己有,不干涉万物的自由发展,体现了一种无私的品质。如阳光、空气和水滋养万物,却不要求万物回报。</p><p class="ql-block">为而不恃:“道”虽对万物有所作为,促使万物生长变化,但不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控制和主宰万物,让万物各自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p><p class="ql-block">长而不宰:“道”使万物成长,但不充当万物的主宰者,尊重万物的自主性和独特性。</p><p class="ql-block">       一一《原创 启明QMing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七律  题普陀山</p><p class="ql-block">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 之称,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南 北狭长,面积约12.5平方公里。岛上风光旖旎,洞幽岩奇,古刹琳宫,云雾缭绕。普陀山与九 华山、峨嵋山、五台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称的名山,普陀山这座 海山,充分显示着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山海 相连,显得更加秀丽雄伟。是全国最著名最灵异的观音道场,佛教圣 地,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至唐朝,海上丝 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 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传至东南亚及日、 韩等国。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禅院、 128茅蓬,僧众数千。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 观音大士。可以说是"观音之乡"了。</p><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 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 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 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佛事,屡现瑞相,信众求拜,灵验频显。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 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 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 为"半个世界的信仰。</p><p class="ql-block">诗为纪!</p><p class="ql-block">浪海骑鲸游佛境,观音圣地鼓钟鸣。</p><p class="ql-block">山高雾密禅心静,洞古云深觉性生。</p><p class="ql-block">百步金沙人抱柱,三声贝叶月傾城。</p><p class="ql-block">普陀顶上菩提路,宝刹千年频送迎。</p>  <p class="ql-block">七律   保护黄河</p><p class="ql-block">巨浪排空流万古,移山倒海势雄浑。 </p><p class="ql-block">冰川虎啸惊风雨,雪岭龙吟泣鬼神。 </p><p class="ql-block">泽润中华豪气在,根联故道壮图存。 </p><p class="ql-block">功勋永铸乾坤志,大业开承护锦鳞。</p>  <p class="ql-block">七律  夜宿灵鹫寺遇雨</p><p class="ql-block">雨打山窗夜未央,幽幽禅韵伴慈光。</p><p class="ql-block">松涛阵阵歌川岳,竹浪声声颂庙堂。</p><p class="ql-block">古刹云烟春意早,飞泉雾露日华长。</p><p class="ql-block">成缘妙境谁能似,灵鹫峰头三炷香。</p>  <p class="ql-block">如是观 </p><p class="ql-block">我看见了我的不足,我接受我的不足,我不因为自己的不足而否定自己;</p><p class="ql-block">我看见了别人的攻击,我不因为别人的攻击就内耗,也不因为别人的攻击而否定别人,更不因为别人的攻击就想还回去,也不把受到的攻击转移到其他人身上。我如是看到攻击性的表达不过是未愈合的伤口在说话,喜欢攻击是他处理事情的方式,要不要改变是他的课题。我要从他人的课题中分离出来,那是他的功课。</p><p class="ql-block">我只是如是的看到自己和别人,不在因此而产生评判、贴标签、与情绪、道德混为一谈。他人的情绪漩涡是他灵魂的功课,我的心灵澄明是我的修行道场。不在因果链上添加新的业力,让所有评判随风而逝,只留下觉知的刻痕在时光里沉淀。</p><p class="ql-block">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当我们摘下道德评判的滤镜,世界便显露出本真的肌理——所有对抗都源自对"应该如是"的执着,而智慧始是对"本来如是"的臣服。就像深秋的银杏从不解释为何飘落,只是完成生命最金色的谢幕,顺应自然,毫无挂碍。</p><p class="ql-block">      一一〈原创 太阳读书会〉</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杰出的哲学家和军事家,罗马帝国最伟大的皇帝马可·奥勒留说:“生命处于时刻的活动和变化中,每一变化也都是一种死,这事情值得害怕吗?那么同样,你整个生命的熄灭、停止和改变也绝不是一件需要害怕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有三条原则请谨记:第一,永远不要试图去掌控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因为无论何时,你都不可能成为任何人、任何事物的主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无常”才是君临一切的王者。第二,捅破自我的幻象,认识真正的自己。只要对身心内外的一切事物保持清明的觉知与如实的洞察(此心惺惺明明),没有一息间断,你就契入了生命的真相。第三,不要苛求完美——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用古代大德的话说,只要是你该做的事情你都要“尽分”,但是“尽分”的同时你还要“随缘”。</p><p class="ql-block">  一一《智启无限人生》</p>  <p class="ql-block">原来没有网络,手机,人们的链接是频繁的,没有那么多看似的独来独往,然而今天,即使一个宅家的人也是与外界有所联系的,只是表现于外的通常是一副独来独往的模样。</p><p class="ql-block">因此大可不必宣扬什么独来独往,把独来独往蒙上一层神秘感,涂上一种人人膜拜的“高级”感,从而使得一些人为了这一神往的虚无而去刻意造就自己。</p><p class="ql-block">他们不会明白“独”那是人生常态,刻意的刻画是需要丰盈的内在所支撑的,一个无力感的人,在无法分辨中是会将自己拉扯进一个死胡同,躺平或许就算一种。那将是谁也不想看到的。</p><p class="ql-block">     一一辑《泽玛失光》</p>  <p class="ql-block">七律  游点灯山</p><p class="ql-block">狮面峰头雨复晴,明灯寺院唱经声。</p><p class="ql-block">松涛万壑夕阳远,竹影千竿钟鼓鸣。</p><p class="ql-block">妙境仙山风袅袅,灵台佛地月盈盈。</p><p class="ql-block">英雄业迹诗碑在,一盏清茶相送迎。</p>  <p class="ql-block">七律   春分</p><p class="ql-block">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核心特点为“昼夜平分”,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时长几乎相等。在气候上,春分标志着气温回升、降水增多,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季农耕的关键时期。此外,民间有立蛋、踏青、放风筝等习俗,寓意平衡与生机。</p><p class="ql-block">岁律新排春始分,还将昼夜倒均匀。</p><p class="ql-block">垂渠柳树好风拂,破萼桃花甘露巡。</p><p class="ql-block">倚水人家忙稼事,当轩雁子念农人。</p><p class="ql-block">良宵再洒一场雨,八月秋来尽果珍。</p>  <p class="ql-block">我们说人要担负起责任,要实现生命的潜在意义,是想强调生命的真正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我将这种构成特点表述为“人类存在之自我超越”。它表明了一个事实: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不论是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还是需要面对的他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一一《活出生命的意义》摘抄</p>  <p class="ql-block">人不管到了什么年龄,都要记住,言慢者贵,性柔者富,德厚者旺。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身在当下,便活在当下,上船不思岸上人,下船不提船上事。勿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强求别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一一辑自网络《最智慧的一段话》</p>  <p class="ql-block">在岁月的长河中寻找生命的意义,这是每个生命都要面对的课题。陶渊明归隐田园,在平淡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李白纵情山水,在诗歌中获得了永恒。他们都在与岁月的对话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p><p class="ql-block">实现生命与岁月的和谐共生,需要智慧与勇气。这种和谐不是消极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创造。就像中国园林艺术,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美感,这是对生命与岁月关系的最好诠释。</p><p class="ql-block">     一一辑自《半生缘》</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七律      读史</p><p class="ql-block">残碑断简如烟海,史记宏猷满案台。</p><p class="ql-block">顺手翻来皆至宝,随心悟得乃天才。</p><p class="ql-block">长卿虎帐千条计,乐毅龙潭一笑开。</p><p class="ql-block">自古全书崇四库,雄文五卷畅京垓。</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七律  游大埔县</p><p class="ql-block">大埔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全县有人口50多万,海外侨胞50多万,县内居民均为客家人,是广东省著名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p><p class="ql-block">大埔,有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到处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天地澄明、一尘不染。千百年来,耸翠的青山、映碧的绿水, 见证着客家人民艰辛、勤劳、勇敢的开拓历史,孕育了客家人民淳厚、朴实、善良的独特品质。大埔县境内群山环抱,有“山中山”之称,溪流众多,故古时曾以“万川”作县名。</p><p class="ql-block">诗为纪。</p><p class="ql-block">瑞气氤氲玆岁祥,藏龙卧虎向春阳。</p><p class="ql-block">香花遍野神仙地,老树连村书画乡。</p><p class="ql-block">大埔多山生古韵,百侯有水育贤良。</p><p class="ql-block">斯时得愿三杯酒,策马扬鞭一望长。</p>  <p class="ql-block">七律   养蜂人</p><p class="ql-block">沾晨惹露彩云飞,带月含霜春复来。</p><p class="ql-block">十万雄兵追梦想,三千壮士寄灵台。</p><p class="ql-block">垂成蜜汁珠光动,痛饮冰浆宝气开。</p><p class="ql-block">纵马天涯休笑我,凝金润德会高才。</p>  <p class="ql-block">碰撞的最前线至今在地表之上历历在目即地球上最壮观、最绵长的文化遗产万里长城!</p><p class="ql-block">是的长城与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形成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也正因为如此它才可以与长江、黄河并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p><p class="ql-block">可以无视山川险阻无视海拔高差横穿戈壁、翻越千峰。</p><p class="ql-block">可以跨越万里山川成为一条长达</p><p class="ql-block">21196.18千米</p><p class="ql-block">相当于赤道周长一半的长龙一条古代文明史上再没有可以与之比肩的长龙 更是全球史上规模最为宏巨的人类作品。</p><p class="ql-block">  一一《国家人文历史》:(上述数据来自国家文物局)</p>  <p class="ql-block">七律  桐木关</p><p class="ql-block">转来桐木品香茶,碧水潺潺绕酒家。</p><p class="ql-block">竹影高林千里月,松声远树一溪霞。</p><p class="ql-block">正山堂畔赏流韵,寺院洞中还看花。</p><p class="ql-block">两界雄关遗址在,斜阳复照岂须誇。</p>  <p class="ql-block">网上有一个话题:刚进社会时要怎么做,才能得到贵人赏识,常有贵人相助?</p><p class="ql-block">很赞成一个高赞回答:“向上社交最需要的是干净的磁场,没有贵人会愿意靠近一个磁场浑浊,满身戾气的人。”</p><p class="ql-block">朗达·拜恩也说过: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磁场,而我们的磁场也吸引着磁场相同的人和事。</p><p class="ql-block">想要遇到贵人,必须修炼自己,净化磁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一一《洞见》</p>  <p class="ql-block">任何事物都有许多属性,由于属性相同或不同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属性相同的事物形成一类,属性不同的便形成了不同的类。</p><p class="ql-block">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方法,抽象出一类事物所具有它类事物不具有的那些属性,即本质属性和特征,形成了反映事物的各种各样的概念。</p><p class="ql-block">本质属性就是决定这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一事物,而不成为其它事物的属性。</p><p class="ql-block">这一事物如果失掉了这一属性,那么它就不再是这一事物了。</p><p class="ql-block">概念就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p><p class="ql-block">概念的产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p><p class="ql-block">概念和感觉、知觉、表象不同,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事物的具体的形象的,因此它们具有直观性和个别性。</p><p class="ql-block">而概念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因此它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p><p class="ql-block">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概念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p><p class="ql-block">人们的认识开始总是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而认识事物的不甚深刻的特征。</p><p class="ql-block">这时人们形成的对某事物的概念只是一个初步概念,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才能逐渐认识到某类事物的深刻的本质。</p><p class="ql-block">人们所形成的某事物的概念,才是深刻的概念。概念的发展正是由初步概念向深刻概念的发展。</p><p class="ql-block">概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正确地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概念就是真实概念。例如,“工人”、“农民”等都是一些真实概念。</p><p class="ql-block">歪曲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概念就是虚假概念。例如,“鬼”、“神”等都是一些虚假概念。</p><p class="ql-block">概念和语词密切相联。任何一个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不依赖于语词的赤裸裸的概念是不存在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实词都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p><p class="ql-block">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构成判断、推理的基本要素。</p><p class="ql-block">  一一《关于属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