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7月,为纪念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作战45周年和1984年老山作战40周年,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集团军40师120团特务连的一群退役老兵,再一次集结在曾经历过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老山,回顾当年舍生忘死,为国征战的壮烈场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十年的时光,悄然流逝,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带走了无数的故事与回忆。但对我们这群参加过收复老山作战的老兵而言,那段战火硝烟的日子,就像一枚永远无法拔除的钉子,深深地扎在我们生命的最深处,时刻提醒着我们,那段惊心动魄的过往真实发生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个夏天,空气中弥漫着熟悉又陌生的气息,我们怀着五味杂陈的心情,心中既涌动着重返故地的激动,又被沉甸甸的悲痛压得喘不过气。当老山那熟悉的轮廓映入眼帘,我们的心跳陡然加快。曾经,这里是血与火交织的炼狱, 往昔惨烈的画面瞬间浮现,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年轻气盛、无畏生死的自己,毫不犹豫地朝着越军盘踞的老山主峰冲锋,我们的身影,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我们的呐喊,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之上。为了夺回被侵占的老山,我们将生死置之度外,进攻中的每一步,都有战友倒下,成功收复老山的胜利,让我们一代年轻军人付出了惨痛到无法承受的代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收复老山后,越军不甘心失败,不断组织大小反扑进攻,一心想夺回老山,我们部队由进攻作战转入防御作战。接下来的三个月坚守,更是一场与饥饿、疲惫、恐惧和体力的漫长较量。上山的公路没有修通,生活物资和作战物资都依靠人背马驮, 战斗间隙我们只能蜷缩在潮湿阴暗的猫耳洞里,头顶上,敌人的炮火随时可能落下,越军特工也不分昼夜随时袭扰。三个月的防御作战,我们没有洗过一次澡,理过一次发,刮过一次胡子,换过一件衣服,蚊叮虫咬,皮肤溃烂,每个日夜,我们的身心都经受着极限的折磨,敌人每一次发起进攻,我们都有战友伤亡。三个月,我们经历了魔鬼一样的炼狱,但是,我们凭借着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以年轻的生命,咬着牙,忍住泪,流着汗,淌着血,顽强坚守在老山阵地上。三个月后,兄弟部队接防老山阵地,我们像野人一样活着回来了!但是,我们的一些战友却没有和我们一起回来,他们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祖国南疆,留在了老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刻,站在老山之巅,看着熟悉但已经长满荒草和苔藓的战壕和猫耳洞,当年被炮火摧毁成焦土的山峦,如今已是树木葱茏,绿荫覆盖。我们的视线渐渐模糊,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我们静静地环顾四周,有人对着空旷的山谷大声呼喊,那声音里饱含着思念与无尽的遗憾,多么希望风能够将我们的呼唤带到那些远去战友的耳畔。我们心中,满是对那段热血沸腾岁月的怀念,也有着对自己能活着走下战场,劫后余生的侥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带着满心的悲痛,我们缓缓走向麻栗坡烈士陵园。在这片静谧的墓园中,安葬着 960 位在老山、扣林山和八里河东山地区守土卫国作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其中作为主攻老山的40师所属的118团、119团和我们120团牺牲的战友都埋葬在这里。陵园内,一排排墓碑整齐排列,庄严肃穆,每一块墓碑背后,都藏着一个鲜活而年轻的生命。他们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为了人民的安宁,毅然决然地奔赴战场,最终永远沉睡在了这里。我们寻找到连队牺牲战友的坟茔,为他们轻轻擦去墓碑上的尘埃,献一束鲜花,敬一支香烟,倒一杯酒,与长眠于此的战友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说一句“兄弟,我们来看你们了!四十年了,每一天我们都在想念你们。你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我们一直守护着,从未有过一丝懈怠”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四十年过去,我们的脸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我们虽然活着,但我们也老了,牺牲的战友们,以后我们也难再来看你们,但我们对祖国的忠诚,对战友的深情,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改变。我们将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这份战友情、战斗情和生死情,无论生死,我们都做战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4月清明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相见如兄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集合再出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连队被地雷炸伤的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八里河东山看去,老山隐没在群山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悬挂的地雷区标志牌依然警示着战争的诡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回忆当年提前进入老山地区驻扎过的民房,连队侦察兵们经常要化妆成当地村民冒着危险潜入越方境内勘察地形,抓捕俘虏获取情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让儿孙们记住老一辈的英雄事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