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她永远守在火石山中</b></p><p class="ql-block">——沉痛缅怀陈建平同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作者:阿 寿</b></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蓝天白云映照下,我心中却泛起哀思。步履沉重地来到莆田市平海湾火石山,林鸿绪陈建平夫妇的墓前。望着那片宁静的天空,她的音容笑貌,如闪电划破长空的阴霾,清晰而深刻地映现在我眼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泪水在眼眶打转,我向她和林鸿绪敬香并深情鞠躬。</span>柳河五七干校知青岁月的风雨兼程,如狂风巨浪般汹涌在我的心海。</p><p class="ql-block"> 五十二年前,在黑龙江省柳河五七干校农机修造厂的铸造车间,认识了陈建平,也是人生命运的交织,拉开人生舞台的序幕。当年我们知青和工人师傅混岗劳动,她是从哈尔滨下乡到柳河的第一批知青。因她的工作出色,被推荐为车间的副主任,她以大姐般的温暖,关怀着每一个初来乍到车间的知青。她都手把手指教,双手仿佛拥有魔力,将冰冷的生铁铸造成生活的希望,也在我心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1973年夏天,大会战结束,我分配当炉前工,劳动强度大,定量口粮不够吃,她得知后组织几个姐妹们为我献粮票。如今一张张食堂粮票,浮现在眼前,记忆犹新。我南方人不适应柳河的水土经常闹病,她和林鸿绪,总是问寒问暖,教我们如何战胜寒冷的气候。她的一言一行都是榜样,在那个知青年代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战胜困难,学会了铸造技艺,更学会了如何在风雨中坚守信念。</p><p class="ql-block"> 后来陈建平踏上求学之路,奔赴黑龙江省大学读书,身影虽渐远,但她的光芒却如日中天,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后来她与林鸿绪同志确定恋爱,二人携手共度风雨,见证了爱情的力量与坚贞,也让我们相信了世间真有情深意重。她身为高干子女,却从无傲骨,总是以一颗平常心,笑对人生的荣辱得失。她平易近人,爱心满满,她的家,成了我们几位莆田知青心中的避风港。</p><p class="ql-block"> 当年回福建探亲买火车票难,她总是想办法帮助我们解决,住旅馆难把我们带到家里。无论身处何方,总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方的温暖与关怀。</p><p class="ql-block"> 她大学毕业,毅然放弃哈尔滨的繁华与诱惑,选择返回柳河五七干校,与林鸿绪并肩作战,夫唱妇随,共铸辉煌。她知青上学返城后,又返回柳河安家落户,这勇毅前行的抉择,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知青湖”水面,激起千层浪花,也让我们看到了她的高尚情操和博大的胸怀,坚定与执着。</p><p class="ql-block"> 在柳河艰苦的环境中,她毅立坚强,艰苦奋斗,朴实无华,无求名利,忠于党,敢于拼博的精神,都如同烈火般燃烧,照亮了我们内心的角落,也温暖了我在那个年代冰冷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林鸿绪去世后,她被病魔缠身多年,从未屈服。在病中仍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严于律已,</span>拒收我们的丝毫馈赠,廉洁奉公,为人踏实,言行一致,坚韧与自尊,让我们肃然起敬,她的离去也让我们深感悲痛。</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结束,柳河五七干校撤销,她安排在省政府旅游局。后来机关裁员她主动选择了民营企业,即使她的孩子大学毕业安排工作,也不向组织开口。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和担当。用智慧和汗水浇灌自己的梦想之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奋斗与拼搏。</p><p class="ql-block"> 她嫁给林鸿绪后,我改口叫嫂嫂。我也在柳河成家,后来调入哈尔滨工作。两家也常走动,她从不嫌弃我“老土”,待我如亲人。她的内心世界,为人处事,关爱弱者的善心,有了更多的了解。她人生中走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也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勇气与决心,我无不受到感染。</p><p class="ql-block"> 然而,命运却对她如此残忍和不公平,丈夫英年早逝,刚熬过悲伤岁月,迎来生命的盛年。才得到退休后的晚年宁静生活时,可无情的病魔纠缠了身躯,2021年11月20日她提前走完了人生的路。让我心如刀割,痛不欲生。</p><p class="ql-block"> 她的骨灰安葬在莆田的火石山中,一座闪闪金光的“革命烈士之墓”的英灵之地。纯净灵魂与那片土地紧紧相连,和她的夫君林鸿绪永远守在了莆田市火石山中。这仿佛是上天的安排,历史也开了个大玩笑,当年我们从莆田家乡奔赴黑龙江北大荒想扎根干革命,却今天陈建平的英灵守在我的家乡,也是她永远的家乡。遵照她的遗愿,和夫君林鸿绪合葬一起,今生相伴,来世再相亲相爱,做火石山中永远的守候人。这是对我们最深沉的嘱托和庇佑,也是对我们最大慰藉,能时常到她的墓地祭拜,阴阳对话,说说在柳河五七干校的那段知青岁月……</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她的墓前,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和深深的敬仰。她的一生,虽无是波澜壮阔,却是英勇无畏的一生,也是充满爱与奉献的一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知青精神——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热爱生活、勇于担当。她的一言一行,都如同雷鸣般响彻云霄,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学习她这种平凡而伟大精神。也激励着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活在当下,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 陈建平嫂嫂,在这个清明时节,给你献上最诚挚的祭祀和祈祷。愿你的灵魂在天堂安息,和夫君林鸿绪大哥手牵手,走向极乐世界。愿你的精神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陈建平嫂嫂,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你永远守在火石山中,我们将永远怀念你,追思你,学习你。</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3日于火石山民俗文化堂</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笔名 阿 寿,台湾高山族,现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平市作协会员,秀屿区作协顾问。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擅长文学作品、散文、诗歌、小说及歌词的创作。已出版专著《砥砺青春》《火石山风情》等五部著作,并发表三百多万字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 原创歌曲有高山族民歌《采花情歌》《思念阿公阿嬷》,荣获2023年福建省“我把家乡唱给你听——海峡情”原创歌曲大赛华语组第二名。此外,他还创作了《柳河老知青》《依恋》《知青祝寿歌》《涵江知青驿站》《登山情歌》《送别恋歌》《祝酒歌》《我爱大中国》等十余首原创歌曲及剧本。</p><p class="ql-block"> 作者曾作为知青在黑龙江省柳河五七干校农场劳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调入黑龙江省委机关工作,改革开放后调入福建省建阳县政府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调入福建省南平市烟草部门工作。其间在南平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建阳市政协班子中任职,曾任南平市政协第一至三届常委、福建省政协第七至九届委员,现已退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