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号坑中共发现了6件青铜轮形器,直径在85厘米左右,器物为圆形,周围五芒呈<b>放射状</b>布列,芒条与外围晕圈相连接,以往出土的文物中<b>从未见过</b>,因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芒纹“形式相似,且整体图像也与四川洪县悬棺墓崖画上的太阳符号颇为相像,考古人员将其定名为”<b>太阳形器</b>“,专家认为,青铜太阳轮是古蜀人<b>太阳崇拜</b>的实证。</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小黑板</i></b>:太阳崇拜</p><p class="ql-block"><b>太阳崇拜</b>是人类早期的共同信仰。三星堆太阳形器、圆形挂饰以及立人基座、 尊、罍上的相关图案等, 均被认为是太阳崇拜的直接体现, 反映了古蜀人对生命、 温暖、光明的崇敬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b>商青铜圆形挂饰</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平面呈圆形, 其周缘平整, 有一小圆孔。中间隆起部分饰<b>九芒太阳纹</b>, 九芒等距分布。 这种铜挂饰素面者多, 施纹者少, 而运用太阳纹装饰的<b>仅此一例</b>。</p> <p class="ql-block"><b>青铜大鸟头</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在三星堆全部鸟类造型文物中, 这件青铜大鸟头是形体最大的一件。大眼钩喙, 如鹰头, 出土时其钩喙口缝及眼珠周围皆涂有<b>朱砂。</b>鸟颈部下端有三个圆孔, 当作固定之用。</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小黑板</i></b><b>:鸟崇拜</b></p><p class="ql-block">鸟在古蜀信仰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星堆青铜器中有大量鸟形象, 它们或是祖先的化身, 或是太阳的象征,或是沟通人神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b>青铜凤鸟</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b>头顶有三支冠羽</b>, 羽尖各穿一孔。 钩喙, 喙中穿一铜丝,尾上翘, 尾羽上下分开如<b>孔雀开屏</b>, 向下尾羽穿有铜丝,铜丝扭成8字形。此铜鸟应是铜树上的饰件。</p> <p class="ql-block"><b>青铜鸟形饰</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商青铜铃</b></p><p class="ql-block">商(前1600-前1046)</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铜铃造型像一只蹲伏的<b>鸟形</b>, 钩喙大眼, 身有羽翼, 铃舌做成撩牙状。 冠上铸有圆形钮, 钮上套<b>8字形链环</b>, 系作悬挂之用。</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神话中, 鸟为沟通天地人神的使者,人鸟合一的形象被赋予了神性。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b>鸟足曲身顶尊神像</b>, 人身鸟足, 倒立, <b>按罍顶尊</b>, 尊盖上有一立人, 头戴高冠、双手握龙, 这一罕见的青铜艺术杰作,是<b>中原商文化与古蜀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b>。</p> <p class="ql-block"><b>8号坑</b>出土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b>2号坑</b>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b>拼对成功</b>,专家将这件文物重新命名为“<b>鸟足曲身顶尊神像</b>“。合体后的神像通体高超过1.5米,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为一个立于方座之上的有盖<b>圆罍</b>,中部是一个双手撑罍的<b>倒立人</b>,人像有五绺立发/纵目,身穿对襟衣服,身体如蛇一样向后蜷曲上翻,脚呈鸟爪状,并抓握着一个向上延伸的鸟形装饰,上部为一件由人像顶着的高挑的<b>觚形尊</b>(50厘米),专家认为,<b>五绺立发</b>的人像与之前三星堆发现的辫发铜人像和髻发铜人像不同,它们可能代表着<b>三星堆又一身份人群。</b></p> <p class="ql-block">觚形尊表面装饰有<b>兽面纹</b>和<b>蕉叶纹。</b></p> <p class="ql-block"><b>商青铜龙柱形器</b></p><p class="ql-block">商(前1600-前1046)</p><p class="ql-block">器身呈圆柱形 ,龙昂首站于器顶, 前爪趴在器顶上, 身尾下垂贴于器壁, 两后爪紧抱器壁两侧, 龙尾上卷。 柱壁另一侧还铸有简化的夔形饰。 龙口大张, 龙身细长, 龙头有大耳 、犄角, 下颌留有长胡须, 貌似山羊。 器物中空,下端有圆孔; 估计此器很可能是<b>套在木柱顶端的附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小黑板</b>:<b>龙蛇崇拜</b></p><p class="ql-block">龙在中国早期图腾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 , 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b>精神信仰</b>。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有大量造型各异的龙、 蛇形象, 如青铜龙柱形器、青铜爬龙器盖、青铜持龙立人像 、青铜蛇以及攀附在神树上的青铜龙等, 表现了古蜀人对龙 、蛇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b>青铜爬龙器盖</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保存较完整。盖内径23.8、外径25、通高23.6厘米。盖钮呈花瓣状,盖面微内弧,子口,方唇,口沿处有九个等距分布的<b>桥形小钮</b>,用于扣合固定器身。<b>龙</b>的形象栩栩如生,头下尾上,头似虎,身似蛇,头上有长曲角和尖耳,臣字目,张口露牙,前爪搭于器盖口沿上,肘关节处有倒勾,后爪及后半身残,后爪似搭于盖钮上。盖身有两道扉棱,与爬龙一起将盖面三等分,扉棱以云纹为基础纹饰,龙身两侧饰重环纹,背部饰重菱纹;盖颈处饰一周圆圈纹和凹弦纹,盖钮和盖腹均饰<b>波曲纹</b>,以圆圈纹镶边,内侧为<b>雷纹</b>。</p> <p class="ql-block"><b>青铜神兽器盖</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神兽昂首挺胸、四肢壮硕、威风凛凛,与其他神兽的迥异之处,主要在头部的造型。<b>四翼神兽</b>脑袋圆润类<b>似老虎</b>,还有一口锋利的牙齿。而目前发现的其它三星堆神兽则为宽嘴猪鼻,且不露齿。专家表示,四翼神兽或许是古蜀人对真实动物的抽象再造,也是多种动物的混合体;更重要的是,<b>中原地区尚未发现带盖铜尊</b>。三星堆此前发现的小型顶尊跪坐人像,铜尊虽有盖,但停留在模型层面。这件极富想象力的镂空立兽器盖,则直观地显示出古蜀人对青铜尊这一祭祀礼器,特有的理解和使用方式,进一步为中华文明<b>多元一体</b>格局提供生动例证。</p><p class="ql-block">有趣的地方是,在神兽的背上,我们目前看到还背着一个东西,初步来看可能是一棵神树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b>青铜龙形器</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青铜蛇</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万物有灵是古代先民的普遍信仰。 三星堆文物中, 有神树、 虎、蛇、 羊、牛、 猪、鸡、鸟、鱼、蟾蜍等<b>动植物造型</b>及太阳形器, 反映了古蜀人对大自然的尊崇及世间万物的敬畏。</p><p class="ql-block">图片为<b>青铜虎</b></p><p class="ql-block">商代前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采集</p> <p class="ql-block"><b>青铜虎头龙身像</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青铜虎形兽</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商青铜公鸡</b></p><p class="ql-block">商(前1600~前1046)</p><p class="ql-block">铜鸡铸立于方座上。器座下端残缺, 或许原是某件器物的顶端造型。 铜鸡系用<b>范铸法</b>铸造, 尾羽丰满, 引颈仰首,气宇轩昂。其冠 、眼 、喙、爪、 羽毛等刻画工细不苟, 神形兼备。 铜鸡<b>风格写实</b>, 其与三星堆众多夸张的器物造型形成了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b>青铜立人神兽</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b>嘴巴像喇叭</b>,两只前脚着地,两只后脚悬空,头部有一个独角,独角之上还<b>站立</b>着一个<b>青铜人像</b>,整件器物高90厘米,长85厘米,是目前三星堆所见<b>动物造型的青铜作品中最大的一件</b>,三星堆已发现多个同类型的萌兽,堪称“<b>萌宠家族</b>“,它们反映了古蜀人想象中的神仙世界。</p> <p class="ql-block"><b>商青铜扇贝形挂饰</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平面略呈<b>扇贝形</b>, 背部有放射状脊棱。两侧各有一圆形凸起, 顶端有<b>山字形环钮</b>,用于悬挂。</p> <p class="ql-block"><b>青铜花苞</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星堆七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青铜眼形饰</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眼形器 是三星堆文化<b>特有的极具代表性的器物</b>,这些眼形器有呈<b>菱形</b>,一体的,也有呈三角形,二分或四分的。</p> <p class="ql-block"><b>青铜人身形牌饰</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商青铜圆尊</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喇叭口, 直腹, 平底, 高圈足。颈部有三周凸弦纹 ,肩部饰夔龙纹, 铸<b>三只立鸟和三个牛头</b>, 牛头两角之间有一夔龙形饰 ,肩、腹及圈足均以云雷纹为地纹。腹部和圈足有三扉棱, 将纹饰分隔为三组。 腹部主纹为<b>内卷角兽面纹</b>,兽面正中有一浅凸棱。 圈足主纹与腹部相同, 上端有三个方形镂孔。</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小黑板</i></b>:三星堆青铜尊、青铜罍数量众多, 出土时盛装海贝、 象牙珠、 玉凿 、铜铃、铜挂架等物品。 尊、 罍与人物形象结合的造型很多, 包括顶尊, 背罍、按罍等各种姿态, 反映出尊、 罍在古蜀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b>商青铜龙虎尊</b></p><p class="ql-block">商(前1600-前1046)</p><p class="ql-block">器肩上铸高浮雕的<b>三龙</b>呈游弋状, 龙头自器肩伸出, 龙角为柱状, 龙眼浑圆, 身饰菱形重环纹。尊腹部为三组相同的花纹, <b>主纹均为高浮雕的虎与人</b> 。虎颈下铸一人, 人头与虎口相对, 人物曲臂上举, 两腿分开下蹲 。铜尊出土时, 在腹内的骨渣 、灰烬中清理出金面罩1件、 金料1块以及铜瑗、 玉石器等。 </p> <p class="ql-block">这件人虎主题图案的铜尊在<b>安徽阜南</b>月儿河也有出土。两者相比,可以看到,三星堆的龙虎尊纹饰略显粗糙,而<b>中原龙虎尊纹饰更精致</b>。</p> <p class="ql-block"><b>商青铜尊</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商青铜罍</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此罍平斜沿, 方唇, 直口, 束颈, 斜肩微弧, 直腹微斜,下腹弧形内收, 喇叭形高圈足。颈部有三周凸弦纹, 肩部有<b>四立鸟</b>与腹部、 圈足的四条扉棱上下对应, 将全器纹饰四等分。 肩、 腹及圈足纹饰均以勾连<b>云雷纹</b>为地纹 ,肩部饰云雷纹, 外缘铸四个<b>卷角羊头</b> ,腹部上沿为<b>炯纹</b>饰带,其下主纹为<b>兽面纹</b>。 圈足上端有一周凸弦纹和四个方形镂孔。</p> <p class="ql-block"><b>青铜罍</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青铜龟背形网格状器</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七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器物上面是很像龟背的青铜<b>椭圆形网格</b>,内是一个背部驼起的<b>椭圆形完整玉器</b>,玉器呈青绿色,质地非常好,器物一侧有门合页状的<b>插销</b>,另一侧则有两条铜背带把两层网格栓在了一起,考古人员认为这种网格是古蜀人有意识<b>模仿</b>了<b>竹条或藤条编织的效果</b>,在龟背形网格状器上,考古人员还发现有大量<b>丝质物</b>,纺织物痕迹,且纺织物上图案十分罕见。丝织物上还带有颜料。</p> <p class="ql-block">最后<b>隆重介绍</b>一下二号青铜神坛</p><p class="ql-block"><b>二号青铜神坛</b>:三星堆祭祀坑出土<b>最完整最复杂也是最为神秘的神坛</b>。</p><p class="ql-block">发掘时间:1986年至2022年</p><p class="ql-block">发掘地点: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三/七/八号祭祀坑</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用途:祭祀礼器</p><p class="ql-block">尺寸:残高约155cm ,宽约50cm</p><p class="ql-block">纹饰:目字纹、窃曲纹 ,似三角纹、太阳纹 、云雷纹、山形纹、联珠纹</p><p class="ql-block"><b>神坛还原再现了古蜀人祭祀的场景</b></p> <p class="ql-block"><b>神坛各组成部分:</b></p><p class="ql-block"><b>1.青铜镂空基台</b></p><p class="ql-block">基台呈多级塔台状 ,底层为方形基座 ,上部饰<b>山形镂空纹</b> 。底座平台<b>立4组共13个青铜人像 。</b></p><p class="ql-block">第一组4人像 , 跪于平台四角 ,面向斜外側 ,戴双角冠 ,粗眉阔口 ,凸目立眼 ,双手呈持握状 。</p><p class="ql-block">第二组4人像 ,立发粗眉,纵目阔口 ,长耳獠牙, 坐于平台各側中间的镂空柱台</p><p class="ql-block">第三组4人像 ,体型较大 ,头缠巾, 粗眉凸目, 着雷纹袍 ,均跪于柱台上 共同扛起铜制抬架。</p><p class="ql-block">第四组人像1人 ,头戴双角冠 ,粗眉凸目 、 着短袍 , 跪于平台中心山形台基上 , 后背负有盖圆罍。</p> <p class="ql-block">2.<b>青铜神兽</b>:铜抬架上为立兽平台 ,平台立一<b>似象类犀</b>的青铜神兽。臣字目, 宽景长耳, 兽口扁平,长尾下垂 ,额顶饰长犄角,神兽头尾之间铸一身着短袍的跪坐人像 ,<b>人像腰部以上断裂</b>。</p> <p class="ql-block"><b>3.青铜顶坛人像</b>:立柱上部承托圆形平台 , 平台侧面饰窃曲纹,纹饰内部装饰联珠纹。平合四角立<b>圆形立柱</b>, 形似觚状 ,下饰兽面纹,立柱中下部有圆形平台 ,形似领壁。</p> <p class="ql-block">立柱外側饰<b>龙牛组合</b>装饰 ,龙尾饰联珠纹。</p> <p class="ql-block"><b>一人像俯卧橫穿平台</b> ,人像赤裸上身,下着短裙 。躯干及手臂阴刻云雷纹 ,小腿外侧各阴刻菱形眼纹,方帽前端有角 , 前側饰鸟首。</p> <p class="ql-block">平台底饰<b>联珠纹</b> ,中部呈<b>蕉叶状</b> , 侧饰<b>太阳图案</b>。</p> <p class="ql-block"><b>底部为下肢缺失人像 </b>,人像赤裸上身, 头戴头巾 , 双臂后张 ,躯干及手臂阴刻云雷纹。</p> <p class="ql-block"><b>4.青铜持鸟立人像</b></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像通高27.5cm , 立于方形台座上。方台侧面饰眼形纹饰 。人像</span><b style="font-size:18px;">辫发</b><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耳垂钻孔。双手</span><b style="font-size:18px;">持鸟首形器</b><span style="font-size:18px;"> , 身着左衽长袍,左襟饰羽翼状纹饰 ,左右肘饰夔纹,长袍下摆装饰弦纹 , 牙璋图案 。</span><b style="font-size:18px;">足蹬高头履</b><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b>5.商青铜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b></p><p class="ql-block">通高15.8厘米,底座直径10厘米,重237.5克。人像跪坐于<b>喇叭形基座</b>之上, 座上有镂空花纹,侧边饰扉棱,圈底有支钉。人像刀眉立眼,阔口直鼻,<b>上身裸露, 下身着裙</b>, 腰间系带, 带两端结纽于腹前, 纽中插物。人像<b>头顶尊形器</b>, 双手上举捧尊。尊颈部有凸弦纹,肩部有圈纹,腹部有兽面纹,圈足上下各饰凹弦纹,<b>这件人像展示了“尊”这种器物在古代祭祀时的使用方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