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湖</p> <p class="ql-block"> 3月26号,今天是我们皖南行的第六天,计划游览黄山山下的宏村,并做好登黄山的准备。下午及早来到黄山的山脚下的汤口镇,住在如家酒店。</p><p class="ql-block"> 宏村,上午车多,费了很大劲才找到停车位。</p><p class="ql-block"> 买完门票,走进宏村,首先映入眼的帘的是古村的南面有一个不算大的小湖,位于宏村南端,湖面宽广,波光粼粼,宛如仙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后来听导游说小湖叫南湖,可能因为它在村的南面吧。</p><p class="ql-block"> 湖的中间横着一条小路,路的中间有一拱桥。湖的南岸垂柳依依,新芽嫩黄,还未成荫。北岸就是古村,南岸边坐满了人,是学生,他们在作画。人挨着人密密麻麻,他们静静的,一边看着对面古村的粉墙黛瓦,一边认真的作画,这也是一道风景。</p><p class="ql-block"> 进了古村,我边走边想,它为什么叫宏村呢?是宏姓多吗?恰逢一个旅行团走了过来,导游正好在解说。</p><p class="ql-block"> 宏村最初名称“弘村”,据《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故而美曰弘村”,意为村庄的布局扩展后呈现出太乙(古代星象)的形状,因此得名“弘村”,寓意宏广发达。</p><p class="ql-block"> 可是,到了清乾隆年间,由于皇帝名为“弘历”,为了避讳,将“弘村”改为“宏村”。“宏村”一名不仅保留了“弘广发达”的寓意,还体现了村庄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宏村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也与其名称相呼应,展现了古代规划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湖的北边是南湖书院,它是皖南保存最完整的宗族书院,曾是六所私塾的集合地。书院前临南湖,背后是粉墙黛瓦的建筑,与蓝天相映成趣,展现了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 此行我们重点观看了古村的承志堂和汪氏宗祠还有树人堂。</p><p class="ql-block"> 承志堂是宏村最大的私家园林,被誉为“民间故宫”。它建于清咸丰年间,内部木雕、砖雕精美绝伦,是徽派建筑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汪氏宗祠是宏村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供奉着汪氏家族的祖先画像,展示了家族的荣耀。它与月沼共同构成了宏村的标志性景观。</p><p class="ql-block"> 树人堂是宏村的一座古老学堂,建于清同治元年,是宏村教育的象征。其建筑风格独特,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清高。</p><p class="ql-block">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落”,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p><p class="ql-block"> 古村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水多,村南有一个宽阔的南湖,村中间有一个水塘叫月沼,形壮像半月。取“花开则落,月圆则亏”之意,喻意汪氏宗族及其事业,永远都要似未圆之月,未开之花。</p><p class="ql-block"> 村中的道路很窄,小于2米,路旁都有一个小水渠,渠中流着清澈的山泉水,水中有小鱼,非常小,可能长不大,水是从北向南缓缓流淌,水可以饮用和浣洗。为了饮用古村规定早八点前谁也不能往渠内排污水。游人如果路途中迷路了可以顺着水流的方向走到村南的旅游出口。</p><p class="ql-block"> 宏村给我印象又一深刻的是房子的窗棂子和室内隔扇,其木雕具有极高艺术性和观赏性,体现了房屋内的高雅与前人的智慧,我专门留下了许多照片。</p><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多及早回到了如家酒店。住下后我们到街上准备明日爬山的必需。其中有雨衣,因为明天预报有雨。五点多我们四人找一家饭店吃晚饭,喝了一瓶当地的米酒。</p> <p class="ql-block">乐叙堂</p> <p class="ql-block">树人堂</p> <p class="ql-block">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祖孙俩在嬉戏,其人物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设计优雅</p> <p class="ql-block">大户人家才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