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词曲 刘兆华 编曲 张乐乐</h3> <b>作曲背景</b><br> 无意之间,看见了自媒体关于《西路军》的视频播放,让我再一次沉浸在锥心泣血、痛心入骨的哀恸中。平时的我,就非常喜欢看革命战争历史,对西路军的那段经历,知道得并不是很多,大体略略的了解一些。随着他们真实情况的不断公开,更多详细内幕被逐一报道,这才让我才知道,西路军在整个西征失败的全部过程。 西路军基本数据:出征时总共有21800人。战场直接牺牲7000人。被俘活埋约5000人,枪杀1600人,直接回到延安不到1000多人。通过党的营救,有5500被俘人员分批回到了革命队伍中,其余为失踪和失散人员。 从1936年10月西渡黄河开始,在五个月的时间里,西路军和马家军共进行了80多次战斗。在河西浴血的较量中,是我军战史上一次绝无仅有的恶战。面对10余万马家军的围堵,西路军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英勇奋战,歼敌约25000余人,但由于是孤军西进,无任何兵员补充,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待援无望,终于在1937年3月不幸兵败于祁连山梨园口,最终只有400余人到达新疆。<div><br></div> <p class="ql-block"> 我有几次从兰州坐火车到嘉峪关,也亲自驾车沿着河西走廊穿越荒凉大漠的经历。就在最近的一次,从额济纳旗到银川新修的高速公路,距离780公里到银川的路程。当时的主战场是在张掖的高台及周边,还是最后一仗的祁连山,突围撤退和走散的队伍,其中就有一部分走过沙漠到了银川,再辗转回到延安的。所以,特别留意观察西路军征战失散人员走过的这段路,真难以想象,他们是怎样走出沙漠地带的,脑海里总浮现出她们的身影,不解于她们超意志的顽强生命力。 </p> <p class="ql-block"> 西路军给我们留下了视死如归、永不投降的精神。在整个西征所有的战斗中,上至军长战死,下到战士俘获被杀,没有一个人投降。就连取得战场胜利的马步芳,都自叹西路军完全岀乎于他的想象。 </p> <p class="ql-block"> 西路军给我们留下了更有超人的顽强意志。在突围被打散的队伍中,有一少的部分人员,走进人烟稀少,荒漠致极的地带。就在现代高度发达的今天,都还透露出它空旷荒凉、孤悬明月的景色。是一片无毛之地、风声啸啸,野兽出没、生存艰难,能走出来的,却是一种难以想象的超人毅力,但必竟是少数。 </p> 湘江战役、西路军和皖南事变并列入我们军队最悲壮、最惨烈的战斗。是我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永远挥之不去、向天恸哭的凄惨事件。革命英烈载入军史,永垂不朽。 <p class="ql-block"> 1936年5月19日是西征发起的纪念日。“清明节”即将到来,创作这首歌曲,让我们更加缅怀和思念长眠在河西走廊戈壁滩的13600多名的英烈官兵,铭记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流尽最一滴血的英雄壮举,表达我们对他们永远怀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向在西征牺牲的全体将士致哀,</b></p><p class="ql-block"><b> 向所有为中国革命解放事业的军人致敬。</b></p><p class="ql-block"> 兆华2025年4月2日写于重庆</p> <b>词曲作者简历</b> 刘兆华,男,汉族。1962年出身于重庆。从83年至98年,曾在乐队担任贝斯手,有15年的音乐经历,未受过专业学习和名师指导,自由音乐创作人。<br> 从2017年夏天,开始学习创作歌曲,至今,已完成了60多首原创歌曲。主要作品有<b>《我记忆中的黄家码头》</b>、<b>《我在回忆我的童年》</b>、<b>《梦回石狮》</b>等与自己生活经历有关的回忆歌曲。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居家隔离期间创作了<b>《民族的希望》</b>、<b>《爱的力量》</b>、<b>《等待》</b>三首反映中国军人和医务工作人员所表现岀来的爱国主义歌曲。2021年,以旅游题材首次创作了<b>《美丽的海陵岛》</b>歌曲。5月份发生了中印边境武装冲突,专为我军英雄团长祁发宝事迹创作的<b>《额刺昆仑高原的戍边英雄》</b>歌曲。为纪念鸦片战争发生181周年,特意创作了<b>《民族之光》</b>爱国主义歌曲。为“吉”姓宗族谱曲<b>《物唤问道吉姓人》</b>歌曲。为当今涌现岀来的先进人物事迹特意创作的<b>《爱的赞歌》</b>歌曲。对自己生活居住的这座城市创作的<b>《我爱重庆的黄桷树》</b>歌曲。对人生哲理方面创作了<b>《我在长江边》</b>歌曲。在情感方面创作了<b>《摆脱》</b>、<b>《同学情》</b>、<b>《你离开我多年以后》</b>和<b>《嘉陵江的情怀》</b>等歌曲。因父亲突然的离世特意创作了<b>《心中的脊梁》</b>、<b>《生命中的永恒》</b>等缅怀歌曲。同年10月,专为加拿大朋友创作了一首<b>《他乡情思》</b>的思乡类歌曲。年底与音乐朋友合作,写了一首<b>《我在路上》</b>的励志歌曲,2022年2月创作了ー首<b>《我还在思念你—海陵岛》</b>的怀念歌曲。2022年4月与音乐好友合作创作以春天为背景<b>《春天向我们走来》</b>歌曲。以留守家庭为背景创作了<b>《留守》</b>等歌曲。5月又分别写了<b>《我家的米兰树》</b>、<b>《岁月》</b>、<b>《多年的情谊》</b>和等三首歌曲。7月去武陵山木根铺避暑,创作写了<b>《走向武陵山》</b>赞美歌曲。随后相继完成了<b>《沁园村我最难忘的地方》</b>、 <b>《2022年重庆夏天的记忆》</b>等三首歌曲。11月份疫情又开始期间分别创作写了<b>《2022年重庆初冬的日记》</b>和<b>《我们在疫情中的心愿》</b>等歌曲。2023年1月去云南西双版和弥勒避冬生活,分别创作了<b>《回忆》</b>和<b>《往事》</b>二首歌曲,4月为居住海外的原音乐同事创作了一首<b>《我的故乡—重庆》</b>歌曲。7月完成了<b>《岁月中的时光》</b>的创作。9月写了<b>《思念》</b>纯音乐作品。10月专为外孙女诞生特别创作<b>《生命》</b>歌曲。11月为原音乐同事创作一首校歌<b>《升格、我们的希望》</b>和专为远征军创作<b>《国殇墓前》</b>歌曲。2024年元月为我的两位音乐同事离世,创作了<b>《你永远的离去》</b>歌曲。2月创作了<b>《冬季—我们在海陵岛》</b>。3月完成了<b>《再见了—海陵岛》</b>歌曲创作。4月分别创作了<b>《飘落下的黄桷树叶》</b>、<b>《春天的画卷》</b>和<b>《感谢你,感恩你》</b>歌曲。5月创作了<b>《我童年岀生的地方》</b>、<b>《春天到来的小鸟》</b>和<b>《书包和挎包的故事》</b>。6月为外孙女写了<b>《今天我一周岁了》</b>纪念歌曲。7月完成<b>《我在怀念那座城市—温州》</b>的创作。10月分别完成<b>《秋天你已到来》</b>、<b>《夏天在木根乡》</b>两首歌曲和一首<b>《晨曦初露》</b>纯音乐创作。11月完成<b>《冬天已到来》</b>的一首纯音乐作品的创作。2025年2月完成一首<b>《别了~防城港》</b>纯音乐作品的创作。4月创作一首为西征军《永远的丰碑》的缅怀纪念歌曲。 <b>编曲作者简历</b> 张乐乐,男,汉族,1957岀身于重庆。音乐自由职业人。<br> 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家庭的熏陶,3岁开始接触乐器,学习过钢琴、手风琴、小提琴。高中毕业下乡,随即,被四川达州文工团特招,担任手风琴手。返城后,一直在重庆市各大舞厅和夜总会担任主键盘手,前后有18年工作经历。<br> 1992年开始下海,分别在海南、石狮、泉州、温州、厦门等歌舞厅、夜总会工作有14年的时间。至今,还坚持在音乐演绎的道路上,继续发挥着自己音乐人生的最大作用。<br> 经过几十年在音乐方面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运用,有更深的认识和熟悉掌握的驾驭能力。<br> 近年,与刘兆华合作,对他写的60多首原创歌曲进行了编曲,并亲自伴奏制作,在从事音乐事业的几十年里,诠释自己对音乐人生的最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