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有些坐标是不朽的历史丰碑,那里的故事是整整一代人的记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以及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不但以其历时之久和参战部队之多,载入史册,其战场环境与气候之恶劣,战斗之残酷,将士们顽强作战、不怕牺牲的英勇悲壮,绘就了一幅幅气势恢宏的壮丽画卷,谱写了那一代军人的英雄赞歌!</p><p class="ql-block"> 1979年早春,大地春寒料峭,寒风凛冽。这样的季节,即便在云南、广西,也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点。然而,这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春天,祖国广袤大地上兴起了经济建设热潮。港台明星歌曲、迪斯科、交际舞也逐渐风靡开来,举国欢欣鼓舞,一片歌舞升平。谁也没想到,一场战争倏然而至,我数十万人民解放军,从广西至云南上千公里的边境线上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以雷霆之势,势如破竹,打进越南境内数百公里,黎笋集团慌着一团,正准备南撤。在达到惩戒目的后,我军迅速回撤,向世界宣告,不要越南一寸领土。但越南当局依然未放弃其称霸之心,仍不停向我边境地区开枪开炮,致使我方边民安全得不到保障,土地荒芜,工厂不能生产,学生不能上学。为保护我领土不受侵犯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边防部队于1981年收复法卡山,1984年发起老山战役,由此开始了“两山轮战”。</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1985年元旦甫过,淄博市596团驻地,天空布满了铅一样的阴云,就像老天爷阴沉了脸。不一会,纷纷扬扬下起雪珠。中央军委已下达预先号令:着67军组成军前指率199师接替1军在老山地区的防御。部队立即进入战前准备。一天早晨,一辆绿色轿车与几辆军用吉普开进596团团部,在办公楼前停下。团长刘安民、政委吕嘉明等走出办公楼,迎接前来的军区首长。他们是来了解部队战前准备的。在团招待所会议室,团领导向济南军区张峰副司令员等一行首长作了汇报,表示将认真进行战前各项准备,枕戈待旦,只待上级一声令下,立即奔赴前线。张峰副司令员对我团战前准备工作予以了肯定,并殷殷嘱咐团里:要敢打头仗,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首长还驱车到一机连看了战士训练。张峰副司令是开国少将,南征北战,参加过辽沈、平津等诸多重大战役,他到我团视察并作指示,为进一步做好战前准备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经过近两个月战前训练,全团召开出征誓师大会。一身英气的一营营长吕尚智英走上台,代表全团指战员表示:以昂扬的斗志,出征南疆,英勇作战,戍边立功。“<span style="font-size:18px;">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在老山作战中,吕营长和汪连润教导员率一营指战员坚守我团一线防御阵地,寸土未丢,荣立集体二等功,兑现了誓言,把光荣刻在了一营战史上。可</span>出征大会那天,气温陡降,寒风呜呜作响,主席台两侧幕布被吹得像鼓涨的樯帆,让人想起古人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p><p class="ql-block"> 出征誓师大会后,全团从周村火车站出发。全团将士军容严整,携带轻、重武器、火炮、辎重,乘坐军列,向祖国西南奔驰,途经七省一市,行程七千里,抵达昆明市郊一座火车站。随后,摩托化开进。车队在向滇西南进发的莽莽群山中,沿蜿蜒的盘山路缓缓而行,绵延十几里,像一条弯曲的长龙,蔚为壮观!经过三昼夜兼程,到达砚山县,随即展开临战训练,5月下旬分批次接替了1师3团在老山的防御。</p><p class="ql-block"> 当与友军尚在换防之中,越军趁我立足未稳,发起了大规模疯狂反扑,企图改变战场态势。战斗断断续续了近一周,指战员面对汹涌而上的敌人,予以坚决还击。一直战至5月31日夜,我方全线反击,炮弹铺天盖地倾泻向越方阵地,密集的弹雨,如电闪雷鸣般从天空呼啸而过,漆黑的夜空,被炮火的烈焰,映红了半边天。在我强大炮火配合下,部队打得英勇顽强,到黎明时分,彻底粉碎了敌人大规模反扑,取得5.31大捷。</p><p class="ql-block"> 翌日清晨,枪炮声逐渐停息,老山出现少有的宁静,群山在朝晖中,老山主峰更显郁郁葱葱,岿然屹立。初上阵地,我团在74号、75号、1072阵地和南嘎等前沿阵地,打退了敌一次次反扑,敌人丢下了近百具尸体。我团也有指战员牺牲。二连一排长李海涛前、后胸与右颈等处被弹片炸穿,血流如注,壮烈牺牲!李排长是军校生,独子,22岁,是最年轻的指挥员。牺牲当天,战友们收到了他女友的来信,信中表达了作为参战军人未婚妻的骄傲,期盼他早日凯旋,也作了难免会伤残的设想,但只要活着,心甘情愿照顾他一辈子。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古往今来,战争都是人民的巨大奉献与牺牲,理当受到国家抚恤和全社会的无尚崇敬和景仰!然而,老山轮战,一个年轻战士抚恤费2000,排长2100,连长2200,营长2300……还不值一头牛!可老山将士没人去计较,而是“祖国在我心中”,绝不丢失祖国一寸山河。当山东大学生来到老山,团长刘安民顾不上忙碌,从指挥所抽出身,亲自为他们讲述战士英勇作战的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战场上生死相搏、血与火的交织以及钢铁的爆炸碰撞,像一首最激昂的交响乐章,每个战士都是音符!对于战争的残酷,生死在一瞬间,他们每天经受这种生死距离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我团二炮连配属一营,步炮密切协同,以精准的炮火配合步兵击退敌人一次次偷袭与从班、排到连的反扑。二炮连被步兵战友誉为“胜利之神”!然而,炮阵地也成了敌人打击的重要目标。一天,二炮连阵地在一阵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中,多名炮手被炸得血肉横飞,当场牺牲。战友们将其尸骨收敛在一起,送往白石岩洗尸台(那里战友不称洗尸台,称沐英台)。为看望这些烈士,团参谋长陈伟坚赶往沐英台,看到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有的肢体断残……向来坚强的首长心头一酸,流下了泪水……想到这些战士昨天还赤裸着上身,汗流浃背,不停往炮膛装填炮弹,炮管打得滚烫,脸上被灼伤,依然一个个生龙活虎,再看看眼前的惨烈场景,他一任泪水在脸上流淌,默默地望着由山岩上飞流而下的瀑布,如一条白色长练,又像苍天哭泣的泪水,冲刷着烈士遗体的血污,山下的溪流裹带着烈士的血水,缓缓流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我团拔点作战,由大功七连组成突击队。战斗发起时间在12月2日清晨。为保障通讯联络,在1072高地有通信连一个电话维护小组,他们的猫耳洞距敌968高地仅约一百米。11月27日下午,或许敌人发觉到了什么,向我前沿阵地炮击了约三十分钟,阵地上硝烟滾滚。我1072阵地通向前沿指挥所和其他阵地的电话都联系不上。杨洪利和袁志平背起工具包,冲出猫耳洞寻线,在48号阵地附近发现一处弹坑中的断线,抓紧联接、试通。正准备返回,敌人几发冷炮,在附近爆炸,杨洪利当场牺牲,袁志平重伤,也在送后方医院第二天也牺牲了!在韩家窝军营,通信连就在团办公楼东边几排营房,我与他们郭指导员接触多,熟悉不少战士,记得他们的面容。可他们再也回不到一草一木都熟悉的韩家窝营房,也不能回到故乡,回到生养他们的地方,英灵永远留在了南疆红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战场不是演戏的舞台,不能拟定脚本,一切都可能发生!人们可以在影视中唱英雄,呼唤他们的英名,讴歌他们的事迹,为他们的壮烈洒下泪水,而他们鲜活的面容再回不到现实中,只能活在战友心里。与这两位烈士同班、排的战友年年都看望烈士父母,每年都往烈士陵园祭扫,向墓前献上鲜花。杨洪利烈士老父去世,班长尹允国丢下一切事务,立即从重庆飞济南,又打车到招远,与本班战友和排长为老人扶柩出殡,以尽孝道。这种超越生死的战友情,感动了当地群众,出殡那一天,全村百姓肃立路边,为老人送行,许多乡亲洒下泪水……</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老山,地处我国亚热带山岳丛林。一年雨、旱两季。五至十月,差不多每天不是淫雨霏霏,就是暴雨如注。蹲守在猫耳洞的战士经受着难以想象的艰苦。特别是军工队战士,背负沉重的弹药箱与给养,在泥泞的战壕里几乎匍匐前行,就像江边纤夫一样艰难跋涉。那时,团指挥所右侧山坡有毛竹搭的长长栈道,下方是波纹钢等各种军需物资。军工背了物资,沿着栈道走向各前沿阵地,为战友送去弹药和生活物资。</p><p class="ql-block"> 团高机连担任军工,副连长华金元和我是同乡。他带领战士往返背送物资,常在我团指附近的猫耳洞歇歇脚,喝点水,嚼两口压缩饼干。他一向沉默寡语,又总是第一个背上弹药箱丶生活物资走在最前面,身后跟着长长的军工队。他的身先士卒,使他在战士中有很高威信,一举一动都是无声命令。每天军用卡车运的弹药、给养,由他率领战士背往前沿阵地。撤出战场时,他又黑又廋,满脸胡茬,拄一根树杈拐杖,像在深山老林备尝艰辛的老人。他说,在老山背送的弹药、物质不下上千辆卡车。他荣立二等功,战后被提升为连长。</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转业地方。他几次遇到我,说肝不好,到医院一查,肝癌晚期。几个月后,这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军工队长,离开了我们这些老山战友。他没有倒在炮火硝烟中,但在泥泞中跋涉前行的身影,像一尊铮铮铁骨的英雄雕塑,一直矗立在战友心中!</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在血与火的战场,每个军人都有着丰富复杂的情怀,有对于战争的思考与追求。这就是为国戍边,杀敌立功。正是对军人价值的思考,铸就了战士无惧生死。有的战士将他们的血肉之躯连同魂魄化作燃烧的光焰,他们的生命虽凋谢在战场上的一刹那,但那一刻的历史天空,似流星划过夜空,闪烁着璀璨光芒!</p><p class="ql-block"> 也有的战士将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与豪情壮志化作战地日记与写给亲人的或粗犷昂扬,或深沉隽永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有位战友的恋人想来前线探望,他回了首诗:这儿真是一片焦土,是战争消融了她的绚丽;没有鸟语,没有花荫,甚至没有一个静谧的夜晚;因为阴暗潮湿的猫耳洞,太小太窄,盛不下一个圆圆的美梦;然而,这里有忠诚的热血男儿,冲锋中震慑的呐喊,反击时复仇的子弹,还有战友留下的遗言,这里的一草一木,让我的灵魂震颤……</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政治处组织到阵地送书刊。在一处低矮的堑壕里,见到我们来,战士喜出望外。他们接过书刊,高兴得不了。长时间蜷缩在阴暗潮湿闷热的防炮洞与堑壕中,见不到阳光,不仅衣服被褥发霉,精神上也忍受难以想象的困苦。即便这样,在太阳照进一缕阳光的堑壕上方,用军用罐头盒栽着几盆老山兰,在高出地面一两尺的黑塑料布下长着绿色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摆动,它是摇曳在战场上的诗意!</p><p class="ql-block"> 战场又是一幅雄浑壮阔,气势恢宏的画卷。踏上麻栗坡通往战场的盘山公路,不大一会儿,映入眼帘的是山坳中炮兵阵地伪装网覆盖下的一排排炮管,它们昂首刺向天穹。山脚下的绿色帐篷是战地救护所,那里有军医与护士女兵穿梭忙碌的身影,山涧小溪旁炊事班升起的袅袅炊烟,以及整个战场上星罗棋布的猫耳洞,一辆辆满载弹药给养的沉甸甸的军车行驶在蜿蜒山路上,军情急迫的吉普车从身边疾驰而过。</p><p class="ql-block"> 最让人感奋的是沿盘山公路前行,每隔几里就有松枝与山茶花搭成的彩门,有拱形门也有矩形门,被将士称为“报国门”。每座门都有对联,且体现各兵种特点,个中深味,耐人咀嚼,或豪情勃发,或壮怀激烈,或清丽婉转,或余味深长,抒发了将士戍边卫国的豪情壮志丶碧血丹心,也泼洒了战士的诗意才情!</p><p class="ql-block"> 譬如,侦察兵彩门对联:攀险峰、穿密林,侦察兵龙腾虎跃;入敌后、抓舌头,敌特工鬼哭狼嚎。横批:威震敌胆。工兵彩门对联:枪声炮声喊杀声,声声慑敌胆;手雷地雷定向雷,雷雷生威风。横批:威震南疆。步兵对联:上盖油毛毡下铺塑料布,左有老山兰右有芭蕉树。横批:战士之家。有个炊事班在一块山涧大石上镌刻的对联是:炒菜少佐料诸君莫笑,吃饭闻火药别有味道。横批:战地餐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音。” 巍巍老山, 将士碟血,戍边报国,固我南疆!如今,老山的炮火硝烟早已散去,也远去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影,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老山将士经受的血与火的洗礼,灵魂在战场上的升华,生命于弹林弹雨中绽放的光芒,广大参战军人家庭的默默付出与奉献,在我军战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它堪称八十年代的“上甘岭”,永远被人们传唱;它又是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永远被人们景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