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环游日记:高原明珠

杨明广

<p class="ql-block">6月7日清晨,窗外雨水淅沥。自打2号从大连飞到兰州,开启环游西北之旅一路走来,遇到过下雨天但持续时间都不长。昨天在游览完甘谷大像山后,临近傍晚便抵达了临夏回族自治州,紧赶着游览了八坊十三巷,晚餐坐在网红店道边桌子旁吃烧烤时,也没看出有下雨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在酒店吃过早餐后,外面的雨水依旧淅沥不停,这好似要为我们洗去一路的疲惫。整理好行装退房后,我们坐在大堂等待雨歇。</p> <p class="ql-block">八点四十左右,外面的雨水不再那么急促了,雨滴也变小了许多,我们赶紧装好行李启程去往刘家峡。汽车在临夏的街巷广场穿行,虽然我们还来不及深入了解这座城市,但它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走过的街道、逛过的八坊十三巷等地都干净整洁、低调内敛,就连神圣庄严的清真寺和年长的穆斯林们,也显得那么质朴和蔼、坦诚包容。我喜欢临夏。</p> <p class="ql-block">汽车驶出市区后没多久,雨停了。少顷片刻,太阳也终于展露出它灿烂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穿过刘家峡大桥,爬上左侧盘山公路时,感觉有点不对劲,但高德导航也没提示偏离路线,就继续前行,不一会儿车子冲到了山顶。观察四周发现,这里竟有与众不同的景象,放眼望去是黄土高坡平川,农田都披上了绿装,偶有汽车、农用车驶过。沿途看到不少人家,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却没有看到炊烟袅袅。走过的村庄、集镇也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远处的草地上一群群羊儿撒欢啃草,山塆里依稀听得到悠扬的“花儿”声。</p> <p class="ql-block">真没想到,山顶上竟然有这样一番景象,这里是我国东乡族同胞在黄土高坡上世代繁衍的家园。这段路程虽然多跑了不少弯路,但在黄土高原尽头,甘肃、青海的交汇处,亲眼见识了东乡族同胞的生活画面,那种在黄土高坡上意外邂逅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在山上辗转多时,终于拐进了奔流沟观景台停车场,心情立时就豁然开朗起来,小憩一会儿后,我们走上通往观景台的水泥甬道,看到两边的摊亭商铺像是精致的装饰。四周还栽种了些绿树,花坛里各色鲜花也在风中摇曳……</p> <p class="ql-block">站到观景台前的刹那间,我被惊呆了,眼前刘家峡库区河水碧绿,“十万顷高峡平湖,两百里碧水黄河”的高峡平湖风光,就像巨幅山水画展现在面前,这足可与桂林山水、长江峡谷相媲美的黄河!</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崖峭壁的观景台上,尽情饱揽刘家峡水库的壮丽景色。您看吧!烟波浩渺的河水碧绿如黛,好像硕大无比的蓝宝石,镶嵌在苍茫逶迤的群山怀抱中。时而看到游艇在宽广的河面掠过。</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里没有太湖之阔,也没有天池之高,但源自巴颜喀拉山脉的狂野,裹着青藏高原的孤傲苍凉,浩浩汤汤从几个山谷中奔流而来,又被大坝拦挡,才让本该在此地一泻千里的惊涛骇浪化作了柔情万种、风姿绰约的碧水。此时它变得温顺乖巧,这番赳赳雄浑却又婀娜多姿的神采,岂是它处美景可以攀肩比高的。也正因黄河之水天上来,高峡至此出平湖,刘家峡才有了“高原明珠”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的黄河水主要来自洮河‌。洮河是黄河上游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甘肃省的碌曲县、岷县等地,最终在甘肃省永靖县的刘家峡水库与黄河交汇。洮河流经陇西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使得交汇处的黄河水变得浑浊‌。</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朋友,您知道吗,这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水电站,是咱们国家“一五计划”的重大项目,当时却被外国专家视为不可能建成的工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人,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建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p> <p class="ql-block">这是新中国自己独立勘测设计、自己制造设备、自己施工安装、自己调试管理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以上的大型水力发电站。创造了混凝土重力坝最高、单机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距离最长的伟大工程。它不仅惠泽了陕西、甘肃、青海及黄河中下游的广袤大地,也给我国大西北各项事业发展,筑起了强大的能源保障。</p> <p class="ql-block">然而我们不曾知道的是,刘家峡水电站,不仅开创了新中国水电史上七个“第一”的奇迹,更是扬国威、振民心扬眉吐气的杰作。这些累累硕果,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也是两万多名水电战线的精兵强将,不惧艰险奋勇拼搏干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会集在陇原黄河谷地水电大开发的战场。从1958年9月27日动工兴建,他们克服了机械设备严重不足、技术手段极其落后、生活条件特别艰苦等诸多困难,不惧陡峭的高山峡谷和汹涌的黄河水,使用仅有的钢钎、大锤、铁锨、独轮车和木筐,以一当十开山劈石拼命干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当时在刘家峡左岸导流隧洞开工时,全工地仅有两把手持电风钻、其余都是钢钎大锤等工具,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们提出了“土法先上马,逐步机械化”的豪言壮语,经过十余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战,1968年10月15日刘家峡水电站正式蓄水。1969年3月首台机组正式发电。1975年工程全部建成。当年2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闻《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胜利建成》。</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水电站是中国人的“争气工程”。也是中华民族不怕艰难、勇于挑战的象征。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水电事业的代表作和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如今,东乡族奔驰沟的观景台已然成了游人的观景胜地。我们在观景栈道上流连,放眼望去,宽广辽阔的河面风光旖旎,远处的群山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随处可见一只只白鹭,时而引吭高歌,时而婉转低鸣,时而凌空亮翅,时而翩翩起舞,仿佛是“白衣仙客”,悠然徜徉。刘家峡两岸的绿意更加灵动盎然,犹如一幅美丽的动态画卷,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告别了“高原明珠”,我们启程去往青海西宁,继续我们的环游之旅。</p><p class="ql-block">愿刘家峡水库永远守护着黄河安澜。</p><p class="ql-block">再见了临夏永靖!再见了刘家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