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来邮去】(二宜楼行)

张耀文

<h3>  清晨驾车取道漳平,下高速后走G358到华安直奔仙都镇大地村。一路群山叠峦青翠树木茂密林荫景色,从车窗外快速掠过。长期以来政府对山区发展林业,保护自然生态十分重视,使福建的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一阵雨急促而来豆大雨点敲打车窗,雨后打开车窗清新湿润,略带一点芳草清甜味空气,使人神清气爽。 <br> 两个多小时到了大地村二宜楼景区售票处,我们三人超过60岁购买半票。妻子身份证放在读卡器显示要购买全票,她愣了一下,售票员提示“阿姨您还未满60周岁”妻子流露疑惑神色,应该到60岁了也属于照顾对象,“阿姨您虚岁是到,距满60周岁还差8天”售票员小妹又客气地提醒道,妻子略微怔住,一算时间确实还差那么一点点。“阿姨不好意思啦,不是为难您”妻子并不在意礼貌地笑道“按规定办事可以理解”。 <br> 从牌坊门楼进入景区,就看到“世界遗产”标志的石碑就在路边左侧,立马让我眼睛发亮赶忙下车,从几个角度拍摄,这是这是制作“世界遗产”邮照的好题材。站在石碑边 眺望前方二宜楼已经清晰可辨。  <br>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永定,南靖,华安三地。提起土楼的由来,必须重温一段历史。历史上北方汉人有多次的往南迁徙:如早期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的入侵,发生五胡动乱;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等。兵荒马乱造成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民众无奈只得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往南迁徙。一部分汉人陆续来到赣南,粤东,闽西三省交界的山区落脚。他们被原住民称之“客家人”。大都在居于穷山僻壤地方,容易遭受盗匪野兽的骚扰攻击,还受当地人的排挤欺负,现状迫使大家要团结御侮,为求生存谋图发展,必须选择抱团取暖聚集而居,这一理念被聪明能干的客家人应用在民居建筑中。因为有安全防御意识,客家民居建筑形成城堡的形式。他们采用生土、沙石、木材来建造,土楼都是采用夯筑厚墙,与木梁柱共同承重,高达四层的封闭建筑。族聚族而居,保持中原带来的传统观念。土楼内部布局融合了风水文化和传统家庭观念,具有抗震、防火性能,并突出的防盗匪功能。各地土楼的建筑结构布局都大致相似,土楼内生活设施俱全,满足生活的需要。 <br>  矗立在群山环抱中一块平缓地依山傍水,古朴雄浑的二宜楼就在眼前,它是四层楼高的圆形土楼,底层墙体全部用花岗岩石砌成足有两米多高,基础宽度近三米。“二宜楼”双圆环土楼直径达74米,同类建筑中是单体面积最大的双环圆型土楼。土楼外环有18米高,一至三楼不设窗户,四楼才有安装窗户。现在还住有许多人家。“二宜楼”是蒋姓大户建于清乾隆年间(1740一1770),历经30载才落成。土楼的设计中采用“蜈蚣吐珠穴”的地理风水,寓意“宜山宜水,宜家宜室”之意,故取名“二宜楼”。<br> 步入“二宜楼”门洞,楼内别有洞天,楼内中间是公共场所可以晾晒衣服和农作物,两口水井对称如同太极的阵型,内环是平房作为厨房和餐厅,内外环之间是天井,二宜楼分成16个单元。除公共楼梯外,每个单元有独自的楼梯上下,四层的建筑布局设计是福建土楼中最有独特之处。为了抵御外来攻击,四楼的布局很巧妙,是其他土楼不曾见到。土楼有几百号人聚居生活,土楼大门无专人看守,夜间晚归者如何叫家人开门,每单元底层都有传声洞。晚归者只需对传声洞口一喊,家里面人闻声马上就来开门。每个单元石砌的墙壁都留有传声筒,只有15厘米见方厘米的很不起眼小洞口,,从墙外连通底层房间,因为洞内空腔呈S形,外面是无法看到室内,声音却可以传入。这种设计在土楼中是唯一。1996年二宜楼是福建土楼中第一个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br> 土楼住民借助旅游业的兴起,都利用自家房屋门口,摆摊设点做起小生意。经过一单元门口,房主大叔热情地请大家进去喝茶,我们盛情难却落座品茶。有绿茶、红茶、水仙茶、护肝茶等好几种,我偏爱护肝茶,它由十来种中草药组成,其中有金线莲。喝起来甘甜回味,口腔留有中草药清香味。去永定土楼几次都有买。“长期喝护肝茶有保肝健身功能,你们买几包吧”老板问道,“刚到这里,明天回家肯定带几包回去”老同学婉转答复。接着他随意问询想体验传声洞的效果,我心里暗想怕是会被拒绝。出乎意料大叔并没有抱怨我们无购物而冷落我们,“没问题可以”他很爽快地答应,他向身边的小孩耳言几句,随即带我们到到外环房间。山里人那么质朴善良的举动至今在脑海挥之不去。不多时“芝麻开门,芝麻开门”的童音清晰地从小洞口传出来。“以前来考察的专家,他们对传声洞很感兴趣,说只有二宜楼才看到”大叔颇为兴奋地比划着告诉我们。传声设计是二宜楼独有的创意。站在楼内场地中央拍掌,全楼即可听见,良好回音效果与北京天坛回音壁相差无异。吸引不少游人都跃跃欲试,由于游客人多在走动,不容易感受奇特回音效应。 <br> 登上公共楼梯上楼参观,三层楼为数不少壁画,其中“西洋美女”最引人注目。几个房间墙上,天花板张贴许多张1930年,1931年的“纽约时报”、“纽约晚报”等,当年外出做生意带回来的报纸,因图案漂亮随手贴在墙上。我们站在墙前,看着不经意间留下这一段消逝的历史思忖许久。同时也让许多游人停下脚步,在无意中留下这些历史遗物前,饶有兴趣地观看议论。老同学若有所思地问“60年前这些资产阶级腐朽的东西怎么没有遭到清除,十年WG动荡中不受波及”,我也觉得诧异“竟然逃过浩劫,安然无恙存留下来真是不可思议”。着实让人有些不解。我们分析可能二宜楼深藏大山偏僻之处,当时正因为远离县城而且交通闭塞,无意中躲过浩劫。年龄与我们相仿,经历过WG的几位游人在一旁也点头称是。 <br> 上四楼门封闭,不晓什么缘故不开放,无法目睹它独到之处,后听说是为了保护文物的需要。 返身下楼继续漫步观赏土楼,经过一单元门口摊位摆满好几种果脯蜜饯,婆媳俩好客地请游人品尝果脯,阿婆操着闽南腔的普通话在介绍,一看就知道她是精明能干的。此刻她媳妇手机铃声响,她在回话时我们好生奇怪怎么是越南语,之前去越南旅游有些印象。而后妻子笑着发问她“你是越南人吧?怎么嫁到中国?”她说“老家在越南北方的江河,离边境很近,也是种植水稻、玉米和茶叶,生活很困难。是熟人嫁到福建这里又介绍我过来”,妻子与她闲聊道“来中国感觉如何”她脸上写满开心,绽放出满意的笑容“来这里比我想象的还好,日子过得可舒适,我很喜欢这里”交谈中越南媳妇小阮问大家“果脯酸甜如何?”“吃起来口感适宜挺不错”,我无暇顾及旁边还有其他的游客,用闽南方言压低声音试探性地问阿婆“要从你这里上四楼看看”,看来她也不是头一回碰到游人提问,她没有拒绝欲言又止笑而未答,短暂的沉默后,与媳妇对视一眼,小阮莞尔微笑在一旁插话“果脯、姜糖都好吃”“多买几包带回去给孩子吃,我们互相支持......”话音未落我们马上心领神会“好的,等会儿再买”。大家彼此心照不宣达成默契。越南媳妇带我们进入外环底层上楼,她普通话表达能力不错,和我们沟通没有困难,边上楼她边介绍“二楼是居住卧室”,“三楼存放谷物”,“四楼是祖堂”,推开四楼后面一扇门,迈出就是贯通全楼的走廊,随后她在门扣上系上小布条作为标记“四楼的门都是一样,你们要认准门不然下不来”她吩咐后转身下楼去。我们环绕四楼走道廊走了一大圈,每个单元的后门都是一个模样,外人一时无法辨别是从那扇出来,此时才感到小阮的心细。四楼的土墙厚度1.9米,0.9米作为外墙,安装窗户作为观察和射击之用,1米宽度作为走道廊环绕贯通全楼,各单元打开后门就连通,既有隐私独立性,又有凝集功能,如有外来攻击,根据敌情可以及时调动人员进行防御,弥补各自为战不足的缺陷。一座土楼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每户都储藏收获的稻谷,豆子,地瓜干等粮食,还备有自制的干菜,咸菜,凉粉等,住户都备足柴草,楼内都有水井,日常生活必需物资和设施俱全,足不出户可以在楼内生活数月之久。在冷兵器时代,坚固的土楼是难以被攻破。    <br> 黄昏时分我们环饶二宜楼散步。它背靠山,面临溪流,楼前平坦开阔,大门正对远处山峰依山傍水。夕阳斜照下古朴的土楼,它平地突起更显气势磅礴。吹来阵阵山风凉意浓,我们悠闲地散步。眼前是一幅农村生活画卷:一群自然放养的鸭子在溪水觅食,村民在田间菜地里辛勤忙碌的身影,路边草丛里传来不知疲的昆虫发出悦耳的鸣叫声,偶有闻到几声的犬吠声,远处山脚下农屋飘出久违不见的的袅袅炊烟,看着小孩子们追逐打闹离去的背影和撒下一串串欢快的笑声,顿时唤起儿时的记忆。曾经是那么的亲切而熟悉情景,眼下又觉得是那么的遥远。怔怔地望着让人陶醉的景色。生活,就是由平淡无奇的一件件叠加所组成。时光早已逝去,唯有记忆不会泯灭。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拉动城市快速扩展。在喧嚣繁杂市区已无法体验到乡村原野宁静的韵味。      <br>  二宜楼列入世界遗产,是必然的也带有偶然性,大家闲谈中回顾往昔。福建土楼在2000年参加申请世界遗产名录。景区配套设施按申请入遗的要求,经过不断的修整完善,于2008年在加拿大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认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终于走向世界,展现在世界面前。在此不能不顺带一笔提及原来龙岩市委领导为把土楼推向世界所发挥的作用。   <br>  92年8月刚到任的武夷山市委领导,以敏锐眼光意识到:邓总南巡讲话的春风,必将有力促进改革开放新局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外出游玩是休闲的首选。如何把上天恩赐的秀美丹霞山水自然景观、悠远历史的人文内涵(汉代古闽越王城遗址,儒家大师朱熹等学者倡道讲学地)、同纬度保存最好的,动、植物品种繁多生态圈等资源有序整合、开发提升上一个新层次。经过多方论证探讨,以大手笔运作,景区从各方面不断改造完善,199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刻苛挑剔的审核下通过,武夷山成为中国第四个自然、文化双重世界遗。    <br>  98年武夷山领导调至龙岩工作。永定煤炭资源丰富是地方财政的重要税源。地处偏远山区的土楼依然静静地横卧大山深处,已经几百年了仍然是鲜为人知,“客家有女貌惊人,养在深闺人未识”,从80年代后期土楼也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逐渐的“土楼热”引起有关方面注意和重视。市委领导在抓经济工作的繁忙之中,同时也在思索如何开发处在大山里的土楼。特地将管理经验丰富的武夷山风景区管委会领导调过,充实加强土楼开发整治工作。经过多方面的论证筹划,相关部门按预订方案,几年来不懈辛勤努力整治,土楼面貌焕然一新已经具备冲刺申报入遗的底气。福建省委认为以永定土楼申请入世遗的格局偏小,要求借助永定土楼申请入世的时机,整合永定、南靖、华安土楼资源争取一起进入世遗,打造“福建土楼”响亮的品牌。“二宜楼”把握难得机遇抓紧整治,幸运搭上顺风车。2008年在加拿大召开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福建土楼”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br>  土楼建造周期非常漫长,最先在《中国民居》邮票露脸的永定“承启楼”,修建时间则有81年之久。二宜楼修建时间也长达30余年。一般土楼修建时间颇久,需要几代人为之奋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费用是靠什么支撑?参观者们都不由在思索。通过导游讲解和文字材料介绍知晓一二:闽西山区地处亚热带特有地理位置,拥有土壤、湿度、温度,光照优越条件,特别适应种植出质量上佳烟草。客家人勤奋耐苦长途跋涉远销外地。烟草生意经营的风生水起都赚的钵满盆满。“二宜楼”楼主,“振成楼”楼主等,都是从事烟草生意,由此可见烟草行业的高额回报。不难推测烟草生意是撑起建造土楼费用主要来源。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朱镕基总理在中国加入WTO谈判中,汽车、资源、金融等诸多领域均有开放合作的可能,唯独烟草行业不能涉及,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h3> <h3>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h3> <h3><br>  常言道: 墙内开花墙外香。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福建土楼就被太平洋彼岸美国人给惦记上。坊间有版本传闻披露:二战以后不同意识形态的交锋对决形成东西方两大阵营,美苏争霸不断军备竞赛加剧军事对峙,导致长期处于冷战局面。70年代后美中央情报局在卫星照片发现台湾海峡西岸海福建西南部连绵大山深处,分布许多类似导弹发射井的圆形建筑物,立马引起军方高度紧张,最初怀疑是导弹发射井,使老美惊慌不已。后来反复论证后排除圆形建筑物是导弹发射井的可能性。但大山深处的建筑物始终让老外摸着不定,疑惑不解充满疑虑。 <br>  直至95年中情局副局长退休后,以游客身份来中国大陆旅游,心情迫切想到土楼所在地一探究竟。当到福建山区参观土楼时,望着拔地而起巨大的,如天外飞碟似土楼城堡,来到困惑多年的圆形建筑物前,老外满脸露出惊讶不已神色,十分来劲地围绕着土楼转,饶有兴趣很好奇地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跑个遍,把跟随的年轻翻译都累的汗流浃背。老外对土楼民居建筑连连赞叹不已。仰头望着高耸土楼摸着被岁月打磨的粗糙的土黄色夯土墙面,感慨地告诉随从人员,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土楼,比我们美国历史还悠长。东方土楼民居的建筑,给他带来极大的震撼,中国之行将给他留下深刻记忆。    <br>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赞美土楼,“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民居建筑”,“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乡村建筑模式”。圆形、方型的土楼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协调融合,是古人“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是人类居住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范。</h3> <h3>  “承启楼”,位于永定县高头镇高北村。始建明崇祯年间,至今有,300多年。</h3> <h3>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由五座土楼组成,从高空俯撖,像餐桌上的四菜一汤,故被笑称“四菜一汤”土楼群。</h3> <h3>  “振成楼”,位永定胡坑镇洪坑村。被誉为土楼王子,福建土楼的典型代表。</h3> <h3>  中国邮政1986年4月发行“中国民居”普通邮票,其中一枚是“福建民居”,图案是永定县高头镇“承启楼”,这是福建土楼第一次露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