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日的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蓝花楹与樱花交相辉映,教学楼里传来的课堂讨论声与运动场的呐喊声,交织成一曲鲜活的育人交响。3月30日至4月4日,云南省高中校长培训项目的学员们走进这所被誉为“新高考改革先锋”的校园,以“学思见悟,以知促行”为旨归,在文化浸润、制度解码、课堂深耕中,探寻教育变革的深层逻辑。</p> <p class="ql-block">一、文化寻根:在精神图谱中触摸教育本真</p><p class="ql-block">走进巴蜀科学城中学,“五种文化”处处体现——温馨和谐的家园、居安思危的意识、求真务实的作风、敢为人先的品格、追求卓越的精神。校长们漫步校园,见教学楼走廊陈列着学生自主设计的科创作品,开放的图书架前师生围坐共读,教师公寓、学生宿舍、自习教室里暖意流淌,方知“家园文化”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温馨,更是师生情感联结的纽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文化寻根:在精神图谱中触摸教育本真</p><p class="ql-block">走进巴蜀科学城中学,“五种文化”处处体现——温馨和谐的家园、居安思危的意识、求真务实的作风、敢为人先的品格、追求卓越的精神。校长们漫步校园,见教学楼走廊陈列着学生自主设计的科创作品,开放的图书架前师生围坐共读,教师公寓、学生宿舍、自习教室里暖意流淌,方知“家园文化”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温馨,更是师生情感联结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二、制度解码:于细微处看见务实之道</p><p class="ql-block">“工作的关键在务实,务实的关键在落实,落实的关键在深入,深入的关键在细节。”巴蜀科学城中学的管理哲学,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剖析中渐次清晰。校长们翻阅《教学常规手册》,发现备课环节细化到“学情预判三问”“课堂留白设计”,听评课记录要求标注“学生思维转折点”,教研活动实行“问题导向—实证研究—成果转化”闭环管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年级组办公室,一张“新高考选科动态跟踪表”引发热议:表格不仅记录学生选考科目组合,更关联其心理测评数据、生涯规划访谈记录。“制度的温度,在于对人的成全。”云南一位校长有感而发,当管理制度从“约束性条文”转化为“发展性工具”,教育才能真正回归“育人本位”。而巴蜀科学城中学将“求真务实”细化为每日的教学日志、每周的学情分析会、每月的家校协同报告,让“落实”二字有了可触摸的肌理。</p> <p class="ql-block">三、课堂深耕:于新高考浪潮中锚定育人航向</p><p class="ql-block">随机走进高三的课堂,地理教师正结合重庆山城地形,引导学生设计“城市立体交通方案”,政治教师同步切入“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分析——这堂跨学科融合课,正是巴蜀科学城中学“新高考素养课堂”的缩影。校长们参与听评课发现,这里的课堂拒绝“刷题套路”,更关注“真实问题解决”:生物课在校园楼顶的生态园开展实地调研,历史课让学生策划“文物活化”方案,化学课组织“课本知识与工艺流程”相结合的思维分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高考改革的本质,是从‘育分’到‘育人’的范式转型。”在数学、英语的教研沙龙上,巴蜀科学城中学的教师既分享教法还探讨学法,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同时建立“心理预警—学业支持—生涯规划”三位一体机制,破解改革中的“适配难题”。校长们深刻认识到:课堂变革不是简单的形式创新,而是需要课程体系、评价机制、师资素养的协同进化。</p> <p class="ql-block">四、思悟笃行:以他山之石雕琢滇韵教育新篇</p><p class="ql-block">短暂而充实的研修马上结束,云南校长们的笔记本上写满批注:有人记录巴蜀科学城中学“教师发展专业成长”如何激活内生动力,有人梳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具体路径,更多人在思考:如何将“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与云南教育实际结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育是静待花开的守望,也是与时俱进的破局。”一位校长在研修感悟中写道,巴蜀科学城中学的经验启示我们:文化建设需从“口号化”走向“场景化”,制度设计要从“粗放型”转向“精准化”,课堂改革必须从“知识本位”升维到“素养导向”。而所有变革的起点,都在于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深度追问。</p> <p class="ql-block">校长们将带着满满的研修笔记与思考踏上归途。春日的阳光里,巴蜀科学城中学的校歌《卓越之路》轻轻回荡:“求真知于微末,追卓越于远方”——这或许正是教育者共同的精神坐标:在学思中见悟,于践行中致远,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滋养生命成长的沃土,让每一次改革都指向更美好的教育未来。</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此次跟岗研修,不是终点,而是滇渝教育人携手同行的新起点。当“五种文化”与“务实哲学”融入云南高中教育的实践,当新高考改革的经验在云岭大地生根发芽,我们期待,这场跨越山水的思想碰撞,终将催生出属于中国教育的更多可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高中学校校长培训第二组2班)</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