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洗手间”

绿杨

<p class="ql-block">那些年昆明的公厕(转自《昆明六十年记忆》)</p> <p class="ql-block">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笑话:某下属在洗手间里刚好碰到领导,赶快上前毕恭毕敬地说:“领导,您百忙之中还亲自上洗手间吗?”这真的是拍马屁拍到脚后跟上去了,洗手间不自己“亲力亲为”难道还能让人“代劳”不成?</p><p class="ql-block"> 我不由得想起从小到大直到现在关于“洗手间”的种种轶事来,也不在乎雅人们会笑话我等以洗手间为话题,不注意大事而关注小事的大俗人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条幽静的小巷深处,小小的庭院内住着5、6户人家,三面有房子,还有个小水池,很是温馨。只可惜院里没有厕所,老老小小皆要走上5、6分钟的路去上“公厕”(即公共厕所)。</p><p class="ql-block">公厕有男女各一间,长条型的,里面一溜有10来个蹲坑,没有隔断,无遮无拦,是属于“开放型”的,大家可以并排而“蹲”。若不碰到“紧急情况”,小伙伴们都喜欢邀三喝五的大家集体出动去上厕所,虽然被厕所强烈的气味熏得眼泪直流,但是一溜的蹲着可以谈天说地,那个如厕的谜语:“手拿令牌(手纸),脚踏戏台(茅坑),眼睛一鼓,戏就出来,”我就是在公厕里知道的。</p><p class="ql-block"> 当然,大多数时候并不能去了就如厕的,因为人多坑少,常常是蹲着一个人,面前还守候着两、三人,皆目不斜视地盯着你,生怕你会“消极怠工”。适得其反的是,因为有人居高临下的“看守着你”,反而影响“进度”了。所以那时上公厕的最大愿望,就是刚好空了一个茅坑,并且最好没有太多的人随后而来。</p><p class="ql-block"> 女厕和男厕之间一般有“半”墙相隔,(这倒不是节约墙砖,据说是为了空气流通,减少臭气,所以上半截没有封死。),所以公厕一般都是“隔墙有耳”的,真真切切地是“放屁之声相闻”,毫无半点隐私可言。</p><p class="ql-block"> 蹲的时间一长,不但腿麻得像已经不是自己的,而且站起来两眼直冒金星。年纪稍小的时候,妈妈生怕我会掉下去,会叮嘱我去其中几个稍窄的茅坑;最靠里的那“隔”因为空间不够,“窄”了一点,是我的“目标”。慢慢长大点,我已经练就了一身“童子功”,什么样的茅坑都敢去“蹲”了。到妹妹小时去如厕,我常常还需陪同前往,她蹲着,我拉着她的一只手站在旁边,以防她人小跌进去。</p><p class="ql-block"> 西山华亭寺当年的厕所是我童年记忆中最需要练胆的了,薄薄的木板,宽宽的缝暇,一走起来就晃晃悠悠,属于厕所的整个建筑好像都会震动一样;还时不时有令人头皮发麻的响声,下面是深不见底的厕坑;正如婉约派诗人形容的:“坑深粪落迟,板侧尿流急”。虽有“童子功”也还是心虚得紧!</p><p class="ql-block"> 那种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的感觉至今难忘。看着深深的茅坑,越害怕越还会不由自主地会想起同学们讲的各种各样的鬼故事来,诸如:从阴暗的茅坑中伸出一只毛森森的手,说:“给我一张纸!”把自己吓得心惊胆颤,怕得要命!</p><p class="ql-block"> 我们昆明人一向将如厕称为“解手”,还有“解大手”和“解小手”之分;手并没有被捆着,为何要叫“解手”,实在不得而知,大概取其如厕之后轻松了,惬意了,就如同捆着的双手被解开来一样?</p><p class="ql-block"> 至于“洗手间”这个词,最初听到时仅仅是顾名思义,以为是洗手的房间,和“如厕”、“解手”是没有什么联系的。真正知道“洗手间”的含义,已经是很多年以后了。</p><p class="ql-block">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常常要到城市近郊的农村去参加劳动,当时农村的厕所非常简陋,我们称之为“照半身像”;因为都是矮矮的泥土墙围着个小茅坑,上面搭上两片木版,你必须全神贯注地练着“轻功”,小心再小心地蹲在两片木版上,等站起来时,半个身子必然是露在外面的,不管你尴尬不尴尬,愿意不愿意,“半身像”一定得照上一张的。而且这样的厕所一般不分男女,所以必须随时“提高警惕”以防“入侵者”,要不你就得请个同伴在外面临时替你“站岗放哨”!</p><p class="ql-block"> 到广阔天地里下乡当知青时,很幸运也很引以为自豪的是,我插队的傣族寨子居然拥有一间茅草顶的极普通的小厕所!那时的傣族寨子一般都没有公共厕所,我们乡10多个寨子也仅有这一个(因为我们的寨子就在乡政府所在地),可见它的“难得”!真的,这个厕所让我感到十分的亲切,也让我充分地认识到小小厕所是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象征(不用说,当时的简陋的厕所和现如今的洗手间差别不小。),也因此后来我们社的知青安营扎寨的“风水宝地”就选择了和可爱的小厕所相依相伴,反正久闻不知其臭了,觉得我们去“方便”就很是“方便”,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要不然,夜黑风高你又内急的时候,是不是会很惨?</p><p class="ql-block"> 知青的房子还没有盖起来的时候,我们是分散在傣族老乡家住,我在的宰龙(大哥)碧朗(大嫂)家后院是菜地,菜地的最后面竹林边有个小小的很隐蔽的竹篾巴围着的小厕所,进口处挂了一个竹筒,里面有削好的竹片若干,那是他们如厕用的“纸”,因为傣族地区竹林甚多,所以竹片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削竹片是宰龙必须干的“家务活”,在这里,这种“手纸”是一次性使用的,不像中国古代很多地方,据说是要洗洗再用的。关于这个“手纸”又有若干话题了,不能再啰嗦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住过的长春路如意巷,公厕远在与柿花巷、四吉堆的交叉口。(拍摄 廖可夫)</p> <p class="ql-block">如意巷的一个民居小院,我同学住在里面,我天天约她上学,她与我也会在巷口的公厕见面(照片 转自明信片《昆明老民居》)</p> <p class="ql-block">去看展览,发现道光年间的昆明县府地图上就已经有如意巷了,没想到如意巷竟然有如此悠久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赶紧把很有历史感的地图放在这里,我们那个十分熟悉的、上了很多年的公厕就在地图上如意巷、柿花巷和四吉堆的交叉地带,可以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登华街上的公厕只有女厕,男厕要跑到青云街头(拍摄 杨红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在当知青那几年,我们也常常去上“风景厕所”,因为出工范围过大,离我们那个宝贝的只有一个蹲坑的小厕所太远,或者去到别的村寨,都需要去“融入大自然”的。</p><p class="ql-block"> “风景厕所”一般在寨子附近的山林中,鸟语虫鸣、朝云暮蔼、摇曳的凤尾竹、葱笼的大青树,任何一个超豪华的五星级洗手间也没有这样美丽的风景,没有这样纯天然的山野之趣;“风景厕所”自然没有任何洗手间的设施,用不着。</p><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都是约定俗成的,在没厕所的村寨,男生占领一个小山头,女生也拥有一个自己的小山包,各不相干。在“风景厕所”如厕,则充分印正了豪放派诗人所说的:“大风吹屁股,冷气入膀胱”了。</p><p class="ql-block"> 面对良辰美景,并不是诗人的我们也往往会灵感大发,偶有佳句或吟或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并不怕有人来耻笑,随着大风吹过就行了。而且不怕大家笑话,我对婉约派和豪放派诗人及其诗词的理解和领悟,就是从“如厕”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 80年代初,先是我爸妈家住上了单元房,终于用上了抽水马桶,有了可以称为“卫生间”的厕所了,再后来,我自己结婚多年后的小家也拥有了一个一平方大小的集如厕、淋浴等多功能在内的小厕所(一个蹲坑)。我们终于结束了跑“公厕”的历史,真的很高兴,很放心,不会很累很紧张地在梦里一直苦苦找厕所,也不怕半夜闹肚子了。当然我家的两个小丫头不太喜欢,因为在我们家住单位的房子要跑公厕的年代,她们两个经常借口要上厕所这个天经地义的理由跑得不见人影,吃饭都必须去找,不是去厕所找,而是去院子里的沙堆旁捉拿正在嬉戏忘记回家的她们。</p><p class="ql-block"> 数十年过去了,随着城市的发展,从“公厕”到“卫生间”到“洗手间”,从“WC”到“Toillet”到“Restrooms”;“洗手间”一词早已不再生疏,功能也日益齐全,公共洗手间里有了残疾人专用的马桶,有了儿童用的洗手池等。(当然,有时因为没有手纸常常让还不习惯的老外们感到尴尬,也因为没有换尿不湿的地方让妈妈们无所适从,这还有待改进。)在“云南民族村”的生态洗手间,我甚至看到都安装了小的挂屏电视,让你在那个小空间里欣赏、享用。环保的,豪华的,五星的……,各式各样的“洗手间”应有尽有,如厕已经成为又方便又舒服事了。</p><p class="ql-block"> 再看现如今新的楼盘哪家不是两个洗手间,又是豪华浴缸、又是豪华马桶,巴不得把个小小的洗手间装修得如同宫殿般华丽!我们家也早就随大流装了一个“智能马桶”,集加热、冲洗、吹风等若干功能,很舒服、很享受了。</p><p class="ql-block"> 从“厕所”到“洗手间”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也充分证明了“洗手间”的事并不是小事,“洗手间”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重要着呢。</p><p class="ql-block"> 据说,大文豪、大书法家苏东坡家的墙角,因常常有人小便,苏东坡没有办法只好写了个字条贴在墙角那里,上书“不可随处小便”;字条一会儿就不见了,原来大书法家的“墨宝”被别人拿走了,剪接一下就成了一幅书法作品“小处不可随便”!</p><p class="ql-block"> 的确,相对于那些高档宾馆、饭店,相对于那些宏伟、美丽的景观,洗手间是小地方。但还真是“小处不可随便”!如果高档的饭店、美丽的景观里有个差劲的洗手间,一定会大煞风景的,这是千真万确的。“洗手间”到如今,已经基本可以说是尽善尽美了,我的关于洗手间的话题也就此打住了吧。</p><p class="ql-block"> (2025.4.2 K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