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游览了大圩古镇和东漓古村,下午2点多我返回桂林,时间尚早,于是又乘坐公交车赶往七星(岩)景区。</p> <p class="ql-block"> 桂林七星(岩)景区位于七星路1号,紧邻市中心,占地面积约137.4公顷。因七座山峰形似北斗七星而得名,是桂林文化山水的代表性景区之一。这里汇聚了悠闲、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等特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桂林市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生态植被最为良好的综合性景区,也是</span>世界旅游组织推荐和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 </p><p class="ql-block"> 七星(岩)景区由普陀山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与月牙山之玉衡、开阳、瑶光三峰组成,七峰分列恰如苍穹高悬的北斗七星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七星(岩)景区汇聚了桂林的“休闲、浪漫、激情”。景区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历史上形成了“北斗七星”、“花桥虹影”、“壶山赤霞”、“栖霞真境”、“龙隐灵迹”、“桂海碑林”等名胜。</p> <p class="ql-block"> 走过景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硕大的孔雀花丛园,背面显现花桥及桥头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花桥位于桂林七星公园小东江与灵剑溪汇流处,全长约120余米,宽6米许,用青石砌成,桥上两边为白玉栏杆,桥顶盖青色琉璃瓦,桥拱极薄,桥身雅秀,桥孔与水中倒影相连,如同半浮水上半沉水下的皓月。</p><p class="ql-block"> 桂林花桥始建于宋代,原名嘉熙桥,仅四孔,元末明初被洪水冲垮。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知府何永全原址重建,为石墩、木桥面,后又毁坏。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靖江王徐妃发内帑倡建,改为石桥。并加筑旱桥以泄洪。因桥两侧花簇翠拥,景色绚美,故称花桥。1965年整饰重建。桂林花桥是多孔薄墩连拱石桥,拱墩之薄使桥孔几乎相连,是一座虚实关系处理十分恰当的实腹拱桥。</p> <p class="ql-block"> 花桥 被誉为“中国桥梁建筑奇葩”的桂林最古老的多孔薄墩连拱石桥,古称“花桥虹影”,是桂林新二十四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站在花桥上,举目四望,左前方的“天柱孤峰”上,书写语录大字“毛泽东思想万岁”,让人一下子回忆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代。</p> <p class="ql-block"> “天柱孤峰”奇石是桂林最小的山,挺立在花桥与灵剑溪交汇处,,因石山古榕“一树遮一山”成为桂林十大绝景之一,远看仿佛怒放的绿芙蓉,又名“芙蓉石”。</p> <p class="ql-block"> 花桥下一汪湖水平静透亮,山石树影倒映水中。</p> <p class="ql-block"> 叉路口花丛中,高大竖屏上以各种字体作呈现岀的<b>词语</b>,代表着七星公园二十四景名称。</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小路向七星岩方向游览。</p> <p class="ql-block"> 走过杜鹃景宛。杜鹃花每年3、4月份绽放,我已是无缘一睹满园的映山红美景。</p> <p class="ql-block"> 草地上竖立有一尊雕像,走近细看得知是抗战时期田汉在桂林的住所旧址,现已融为公园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田汉(1898.3-1968.12),湖南长沙人,戏剧家、著名诗人。抗战期间,四次到桂林,即1939年4月-9月,1940年2月-3月,1940年秋-年底,1941年8月-1944年桂林大疏散。在桂期间,积极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平剧改革,创作50多篇部戏剧作品。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的领导人之一,参与创建新中国剧社,成功组织举办“西南剧展”。</p> <p class="ql-block"> 又向前走不远,就遇到一只普陀灵猴出来“遛弯”。因为这些猴子是野生的,喜怒无常,生怕伤着自己,就保持一段距离观看其玩耍。</p> <p class="ql-block"> 一道道细流从山体高处倾泻而下,这里就是<b>乐水瀑布</b>处。</p> <p class="ql-block"> 乐水瀑布是景区依山就势,筑亭理水,打造的参差错落的林间叠水瀑布,缀以诗词碑刻,奇花异草而成的景观,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故名。</p><p class="ql-block"> 乐水瀑布群水幕挂壁,急流倾泻,汇成一道道丛林飞瀑,珠玉击石溅射弥漫雾气,水汽氤氲,风声阵阵。涓涓流水汇入天权湖,一弯碧水倒影着绿树青山,处处都显示出山林野趣和文人雅致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吉祥如意的五福(临)门。</p> <p class="ql-block"> 意气风发的魁星,手握大笔,挥毫诗文。</p> <p class="ql-block"> “魁星”北斗七星前四颗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p><p class="ql-block"> 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第即为“魁”,有“首”之意,合称为“魁首”。魁星饱含“独占鳌头、金榜题名”的希求,自古深受读书人的膜拜,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今已无科举,但是魁星仍表达着力争第一的美好祝愿与拼搏上进的进取精神。</p><p class="ql-block"> “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雕像立于七星景区的“魁星”山下,正应了“七星山下魁星现,文运官运全都有”之说。</p> <p class="ql-block"> 来到陈光烈土纪念碑前</p> <p class="ql-block"> 陈光(1918-1949) 中共桂林市城工委书记。原名陈益昌,曾化名陈子扬、陈子明、陈扬、陈泳平,广东梅县人。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后,陈光和进步同学一道,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任中共梅县南口区委书记。1943年转入到广西参加党的秘密活动。1947年8月,陈光调任中共桂林市特派员,9月任中共桂林市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1949年1月,中共桂林市城市工作委员会成立,陈光任书记。1949年10月,被叛徒出卖被捕,11月11日,被敌人秘密杀害于北门火车站。1950年底,桂林市人民政府经过多方查寻,终于找到陈光烈士的遗骸,1951年1月14日将其移葬于七星岩下,筑墓建塔,铭文立传。</p> <p class="ql-block"> 银灰色纪念塔,高约7.5米,塔身为四方型,顶部是一个鲜红色的五角星,塔身正面红字书写着“陈光烈士纪念塔”。塔底座分两层,下层为五角星形,第二层为正方柱形,正面镌刻陈光烈士生平简历,其余三面分别刻有何伟、郭伟人、段远钟、王全国等领导同志的题词。塔后是一个红色的陈光烈士墓。墓为圆形、直径3.7米、高1.45米,墓围11.6米,混凝土洗石米构筑。塔、墓为三阶梯上,周围是一道起伏的围栏.。塔、墓外30米由青石铺垫,平整宽敞的场地可供游人凭吊、晨练和休息。周围松柏环抱,四季长青,象征着烈士英名留芳千古,革命精神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间走到了骆驼山景点。</p><p class="ql-block"> 骆驼山 位于普陀山后,形似一只蹲在地上的骆驼,因此得名。骆驼山古称“壶山赤霞”,是桂林古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骆驼山下的一尊雕塑,那持酒盅之人豪迈之极,让人不由联想起酒仙李白,原来他是雷酒人。</p> <p class="ql-block"> 雷酒人,名“鸣春”,字“亮工”,明末江南名士,性嗜酒、常与人饮酒赏花,每饮必醉,被称为“酒人”。明亡后,隐居酒壶山(现骆驼山)下,结庐面居,为人勇义,有节操,能诗香文。在康县年间一次独饮后竟长眠不留,后人将他葬于骆驼山北,以骆驼山岩壁为碑,旁情“雷酒人之器”。生前他在骆驼山下遍栽桃树,逢春暖花开,如一片绯红的彩霞,每当晨昏,霞光映耀山石,色泽斑斓,颇为壮观,故有“壶山赤霞”之誉,为桂林新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沿公园小路慢走,感觉走过了“神仙洞府”七星岩溶洞,又折返回来找到其上行路,攀行穿过玄武洞天,才真正找到七星岩溶洞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 玄武洞位于普陀山北麓山腰,与白鹤洞相连。元代洞中建有全真观,明代改名真武阁,后又更名为玄武阁,洞因阁得名。阁内现存明代能工巧匠利用天然岩石雕刻的龟蛇相缠的玄武形象浮雕“龟蛇合一”,是桂林石刻中少见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走过湿滑的玄武洞天,下台阶来到一方天地,山岩上刻有七星岩及栖霞洞各三字,由于岁月的侵蚀,这三字已不太明显。</p> <p class="ql-block"> 七星岩是七星景区内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位于普陀山山腹,以雄伟、宽广、曲折、深邃著称,是石灰岩发育较完全,景物较丰富,保护较完好的地下宫殿。古时曾叫“栖霞洞”、“碧虚岩”,它原是一段地下河道,后来地壳变动,地下河上升,露出地面形成现在的岩洞,至今已有一百万年以上的历史。岩洞露出地面后,雨水长期沿洞顶裂隙不断渗入,溶解石灰岩,并在洞内结晶,形成许多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奇观,被誉为神仙洞府。</p><p class="ql-block"> 早在 1300 多年前的隋唐时代这里就成为了游览胜地,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曾到此参观游览,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于明崇祯年间两次来七星岩考察,并于《徐霞客游记》中做了详细记载。</p><p class="ql-block"> 七星岩全长814米,最高处27米,最宽处 49米,洞内温度宜人、冬暖夏凉,常年气温保持恒温在20℃左右。主要景点有“古榕迎宾”、“露滴石笋”、“白石天蓬”,“边塞风光”,“五谷丰登”,“九龙戏水”,“云山壁画”、“江山多娇”、“石林幽静”……“祝寿蟠桃”等30余处。</p> <p class="ql-block"> 进入七星岩溶洞,首先来到“第一洞天”景点。</p> <p class="ql-block"> 七星岩的第一洞天位于天玑峰的半山腰,是七星岩中最宽阔明亮的地方。第一洞天的入口处,沿曲折石道下行约80步,即可到达。洞内高约15米至27米,宽约20米至30米,长约134米。洞内地势平坦,能容纳千余人。岩壁上的石刻甚多,有唐人题写的“栖霞洞”三字,还有明代张文熙写的“第一洞天”四字,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 第一洞天内的钟乳石景观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三步一景,五步一形,如云盆灵芝、露滴石笋、二龙戏珠、乌龙戏水等。洞顶有3只悬垂的钟乳,正对着地面的3只石笋滴露,光润如玉,故又称“六合同春”。门内还有“大蛤蚧”“古灯台”“飞仙洞”和“飞龙潭”等景。</p><p class="ql-block"> 据传,第一洞天是日华和月华两位神仙的掌故所在。宋代诗人范成大写的《碧虚铭》和尹稳写的《仙迹记》,记录了七星岩中日华和月华两位神仙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第二洞天位于七星岩的中部,高大广阔,面积约2800平方米。第二洞天的中心是一座高约12米,径约8米的石乳山,称“须弥山”,又称“米粮山”。山的四周镂雕着各种形似佛像和谷穗、麦穗、玉米的花纹。山对面有一座七层宝塔,再往前有一尊慈祥的佛像。佛座旁有两只狮子,其中一只想往上爬,结果滑跌倒了,神态十分生动有趣。</p><p class="ql-block"> 第二洞天的宏伟景观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据传,第二洞天是道教的圣地之一,许多道士曾在此修道炼丹。宋代以来,许多文人墨客也在此留下了题刻,记录了他们的游历和感悟。</p> <p class="ql-block"> 第三洞天位于七星岩的深处,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第三洞天的入口处有一座高石台,称“歌仙台”,台下有一少女像,传说这就是歌仙刘三姐变的。歌仙台对面有一对睡虎,前面是“花果山”,一根高大的石柱上长满龙眼、荔枝、菠萝、佛手、莲藕、南瓜、石榴等各种瓜果,一应俱全。山上还有“和尚晒袈裟”、“凤凰戏水”。</p><p class="ql-block"> 第三洞天与《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有着密切的联系。据传,《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曾聚集在此花果山上。唐僧正在晾晒袈裟,水帘洞旁孙悟空带着群猴起舞嬉笑,那肥头大耳的猪八戒也在这里探头探脑,沙和尚坐在地上看行李。</p><p class="ql-block"> 第三洞天内还有许多奇幻景观,如“玉溪桥”、“石磨盘”、“母鸡带仔”等。这些景观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女娲补天</p> <p class="ql-block"> 奇象异洞</p> <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城</p> <p class="ql-block"> 祝寿蟠桃</p> <p class="ql-block"> 走马观花地游观完七星岩溶洞的钟乳石景观,走出溶洞,脑中仍萦绕着讲解员的声音和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钟乳石景观……</p> <p class="ql-block"> 公园内的这些生活气息浓郁的雕塑,处处浸透着桂林的历史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由于预留时间不够,未去游览“龙隐灵迹”、“桂海碑林”,留有一点小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