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区域游戏质量,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的积极作用,新学期开始班级进行了区域环境创设,我的必选区域是美工区,自选区域是积木区,以下是针对这两个区域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及具体做法展开讲解。</p> 美工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工区墙面创设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根据幼儿经验分别张贴主题经验提示的图片;第二部分跟进孩子的兴趣展示幼儿自主创作的作品,使幼儿更直接的感知;第三部分是留白墙面,让幼儿随时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可以丰富主题环境,让幼儿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主题的了解,激发创造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班幼儿参与 “画春天”的环境创设,墙面不仅是作品展示的载体,更让幼儿获得"我创造了环境"的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区域配有分层收纳架,分类摆放工具及颜料、彩纸、超轻黏土、自然材料(树叶、树枝、花瓣)、废旧材料(雪糕棍、纸杯、吸管)等, 方便幼儿取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合主题活动《拉手小人》,幼儿学习对称剪和一点连接,后期渗透哪咤主题的课程故事,幼儿创意了拉手哪咤、拉手敖丙;激发幼儿兴趣,我制作了拉手小花、拉手小树等提示图纸,孩子们挑战更稳固地2点连接、3点连接,作品再次使用,孩子们又用线条进行创意装饰。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们既能掌握对称剪纸的核心技能,又能充分发挥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将主题活动绘画自画像、漂亮的男孩女孩和相框制作三个美术活动结合,通过建立经验联系,形成连贯的艺术创作流程,同时促进儿童多维能力的综合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平面设计的自画像,幼儿完成自我认知的初步探索;再到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男孩女孩的二维半立体,幼儿进一步完成对“他人”的创作;结合相框制作,幼儿设计专属相框,三节活动的结合,幼儿体验了从平面到立体的创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合主题活动《鞋子美容师》,投放各种鞋子的简笔画,幼儿自由进行装饰,集体活动开展之后,孩子们借助左右对称的方法表现自己的设计风格。延伸活动引导幼儿让鞋子变一变,区域投放刮画材料剪好的鞋子,孩子们继续创意自己的鞋子,鞋子变海盗船、房子、立交桥、花盆、楼梯……倾听孩子的想法并进行记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墙面张贴昼夜对比图,投放日夜盘的半成品材料,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白天黑夜的场景;接着根据周计划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我眼中的夜晚,幼儿利用刮画表达夜晚的城市;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将日夜盘和夜晚的城市进行结合,幼儿在区域学习剪圆形并利用之前的刮画进行组合,进一步感知色彩明暗的对比,利用分层剪贴画创意出空间层次明显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部分幼儿有过用毛根扭折或粘贴装饰物的经验,美工区在不同阶段根据幼儿不同水平分别提供材料,如先投放简单平面轮廓(如椭圆形方形和动物造型纸板)幼儿初次尝试,直线和曲线缠绕;进阶立体结构(发箍、雪糕棒骨架)幼儿挑战空间缠绕逻辑;结合自然材料(树枝)+开放性材料(毛根)幼儿创作缠绕小人或抽象雕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动物轮廓旁放置真实图片(如猫咪毛发特写),引导观察纹理并模仿缠绕方向;展示板提供"缠绕步骤图"(方便取放),支持幼儿自主探索。通过梯度材料与生活化主题的结合,幼儿能在重复缠绕动作中发展专注力,同时获得"从平面到立体”的艺术创作体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投放废旧材料如:蛋盒、树枝、纸杯、玻璃纸等,结合太空泥和毛根进行创意。幼儿自由组合,如用太空泥当花朵中心,毛根做花瓣,将作品布置成“春天的小花园”,幼儿还搭配笔芯制作了捏捏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术活动柳树、花园和四季转盘有机结合,墙面张贴四季中的柳树和花园,投放半成品转盘供幼儿绘画四季;另外投放纸条和半成品的镂空材料供幼儿进行编织活动。</p> 积木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积木区的环境创设,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建构材料:木质积木、乐高、纸砖、辅助道具等,以及记录板(让孩子画设计图),墙面张贴著名建筑图片和孩子的搭建作品照片,激发灵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积木区分为桌面积木和地面积木,幼儿经常混合进行搭建,木质积木搭建场景,彩色积木拼搭场景里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积木区还投放了废旧物品如奶粉罐、饮料罐,纸杯等,结合主题内容还会投放马路标识牌;墙面跟随主题张贴不同的经验提示,大概两周进行一个搭建主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合哪吒的课程故事和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动画片中神仙的房子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讨论古代建筑物的特点,墙面展示的是孩子们创意的表现,用半圆环形做飞檐,6层4层2层不断递减完成石阶,还有精细化操作如对称结构拼搭,搭建完成幼儿还编排简单的“哪吒拜师”的故事情节,体现了神话故事与建构活动的有机结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孩子们谈话中了解孩子们的计划,设计赛石公园,引导幼儿共同设计图纸,提供公园中不同的建筑造型如方形瞭望台、圆形亭子、镂空设计高台等供幼儿欣赏讨论。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还创意了两座小桥,池塘上面带顶的、通向动物园长围栏造型的,另外加入乐高小人、乐高动物、雪花片大树、磁力片小鱼、吸管摩天轮,激发了创造性想象,还用管道积木设计了“健身器材”,幼儿将社区功能与自然环境结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5周和第6周开展立交桥的搭建主题,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立交桥的交叉结构,使用延长、架空、对称等技能,幼儿分组进行设计;引导幼儿思考让桥更稳固的办法,孩子们用纸箱和积木当柱子体现高低错落,短木板从下面穿过长木板连接不同方向的道路,不但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还渗透了交通安全与建筑美学的启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上三个主题活动从现代生活、自然生态、传统文化三个维度,全面培养大班幼儿的建构技能与综合素养,真正实现玩中学。</p> <p class="ql-block"><b>大班日常区域游戏展示:</b></p> <p class="ql-block"><b> 后续支持策略:</b></p><p class="ql-block">1、跨区联动:部分幼儿将美工区制作的“树木”“动物”融入积木区场景,体现综合应用能力;</p><p class="ql-block">2、提供更多开放性材料(如纸箱、瓶盖),鼓励跨区域创造性游戏;</p><p class="ql-block">3、通过展示墙或小剧场分享作品,增强幼儿自信心与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编辑:曹芹</p><p class="ql-block">审核:刘中华、谢晶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