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变形记—中三班三月环境故事

暖暖

<p class="ql-block">故事起源</p><p class="ql-block"> 厨房里有什么”,面对这个他们熟悉的场所孩子们畅所欲言。“厨房里有刀子叉子,有各种各样的餐具,有做饭的锅,有洗菜池,洗菜池下面连着下水道……”他们的回答天马行空,充满童趣。这时,高兴兴奋地说“厨房里奶奶做的咖喱炒饭、揪面片、炒面,蛮蛮笑着补充说:“厨房</p><p class="ql-block">里有好吃的面包……”听着孩子们热烈的讨论,我惊叹于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这份天真烂漫的联想,让班级教师对开展厨房课程有了初步的确定性。链接本月主题:“变化的……”老师们突然想到了美食,于是,一场关于美食的主题课程应运而生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环境故事围绕四个主题展开。</p><p class="ql-block">一、美味大讨论</p><p class="ql-block">“大家都吃过哪些特别美味的食物呢?”老师的问题刚出口,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分享起自己的美食记忆,小手举得像一片小树林 ,一个比一个积极。有的孩子说起家人精心烹制的拿手菜,眼睛亮晶晶的,满是幸福;有的则兴奋描述着在饭店里吃到的新奇佳肴,手舞足蹈,恨不得把美味直接“端”到大家面前。孩子们把自己吃过最美味的食物画到了纸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厨房探秘之旅</p><p class="ql-block">厨房里有什么?我们采用谈话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去了解厨房、认识厨房。活动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展开:“厨房里有什么?” 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在思考和交流中,逐渐熟悉厨房这个生活空间。</p> <p class="ql-block">三、食物的旅行</p><p class="ql-block">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对 “食物是怎么来的” 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满足这份好奇,老师给孩子们发放了纸笔,鼓励他们用稚嫩的小手,将脑海中的美食来源、获取食物的奇妙想象,以绘画的形式勾勒出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食旅行记。</p> <p class="ql-block">四、面粉变成了……</p><p class="ql-block">孩子们阅读《神奇的面包店》后,对“面粉如何变成美食”这一过程兴趣浓厚。在课堂上,他们用白白的粘土,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在稚嫩小手的摆弄下,将其变成了饺子、包子、油条等各式各样的美食。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动手制作美食的愿望,我们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一起动手,共同制作美味的饼干和青团,现场满是温馨与欢乐。</p> <p class="ql-block">课程故事:嗨,面粉</p><p class="ql-block"> 在推进“舌尖上的美味”主题课程时,我们紧密追随幼儿的兴趣,生成了班本课程《嗨,面粉》。课程里,我们和孩子们一同观察面粉、探索面粉的奥秘,通过动手操作与实验,让面粉分别与水、果汁、果泥接触,见证面粉产生的奇妙变化。我们还一起开展发酵与溶解实验,在一次次的操作实践以及分享交流中,孩子们对面粉的认知变得更加深刻、具体。而随着孩子们兴趣的持续高涨,关于面粉的探索故事也在不断延续。</p> <p class="ql-block">作业故事</p><p class="ql-block">暖洋洋的火锅</p><p class="ql-block">暖洋洋的火锅中,满是各类既美味又营养的蔬菜,还有让人垂涎的可口肉类。孩子们兴致勃勃,通过涂色、剪贴,创作出一份份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火锅”作品。</p> <p class="ql-block">点线面之韵律</p><p class="ql-block">绳子甩一甩、纸板刮一刮,再用工具压一压、盖一盖,最后把粘土团一团、粘一粘,经过这样一系列独特的创作步骤,一份别具一格的水墨韵律画就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三角形、奖杯形、直筒形、包子形、奥特曼形……花瓶的形态可谓多种多样。有的花瓶上分布着规律的线条,有的用多彩颜料精心装饰,有的则绘制着孩子们喜爱的宠物图案 ,每一个都独具特色。</p>